社交媒体:一个美国总统候选人必争的「高地」

2020 年,美国即将迎来第 46 任总统,美国各党派总统候选人的竞选正在进行中。
2 月初,美国民主党总统竞选参选人、前纽约市市长迈克尔·布隆伯格的团队为了吸引年轻选民的注意,正筹谋斥巨资打造自己在社交媒体上的「完美形象」。经商、从政,执掌彭博新闻社,如此实力雄厚的「玩家」上场,让所有盯着这场比赛的人也觉得局面或许会更加复杂。
总统候选人的「小金库」
其实,总统候选人对社交媒体的关注由来已久。早在 1996 年,共和党参选人帕特·布坎南就成为首个利用个人网站作为竞选手段的候选人;2000 年,共和党人约翰·麦凯恩首次利用网络募集竞选资金;2004 年,民主党人霍华德·迪安打开了使用博客发表政治主张的世界大门……
这样的尝试一直在进行,直到 2008 年奥巴马运用互联网突出重围。在此之前,总统候选人一直以电视作为竞选的主要媒介。而「独辟蹊径」的奥巴马,之所以「热情拥抱」社交媒体,主要还是因为穷。
在 2004 年竞选国会参议员时,奥巴马就开始采用网络筹款。到了 2008 年资金交锋的战场,奥巴马的竞选资金中超过 85% 来自互联网,其中绝大部分是不足 100 美元的小额捐款,并最终达到了 5.2 亿美元。
不过网络筹款无论对于 2016 年当选的特朗普,还是要斥巨资打社交媒体战的布隆伯格来说,都不重要。身为土豪,社交媒体对他们来说充其量就是「小金库」,毕竟钱从来不是他们要在这场比赛里争取的东西。
竞选期间,候选人们互相调侃和抨击都是些常规操作,但是借社交媒体的「东风」,「火势」往往不小。
候选人之间的「互殴」,甚至不惜利用假新闻。2016 年竞选白热化阶段,在网络上查询票数统计,搜索结果的第一条是特朗普遥遥领先于希拉里的假新闻,并且一定程度上对选票的逆转起到了助推效果。这场「互殴」还牵扯出了更多超级大「瓜」。一方面,FBI 重启了对希拉里的「邮件门」的调查,让特朗普直接喊话要送希拉里进监狱;另一方面,得到 10 年前特朗普侮辱女性的录音后,希拉里团队在社交媒体上直接表示特朗普没有资格当选美国总统。
自从今年的总统候选人的演讲在各州开展以来,特朗普的「段子」里又多了一个「重要人物」——迷你迈克。在特朗普的社交媒体里,有大量对布隆伯格的冷嘲热讽的推文,这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讽刺布隆伯格花了数亿美元去竞选。「布隆伯格竞选的唯一受益人就是我和他的政治顾问,因为他的钱都流进了我们的口袋里」,甚至直接喊话布隆伯格「小子,你的路还远着呢!」这样的隔空骂战,几乎每一天都在上演。
谁是「网红」谁当道?
自从见证过奥巴马的「一路逆袭」,总统候选人们就意识到社交媒体的重要性。五花八门的新媒体摆在他们面前,他们也不得不「逼」自己学会玩转它们。
特朗普的目的就很简单——我需要热度。他的社交媒体很讲个性,对于针对他的言论,特朗普力图「逐一还击」,有时候甚至是「声嘶力竭」。2017 年,《纽约时报》曾经刊发了许多曝光特朗普侮辱女性的文章,结果特朗普直接和《纽约时报》正面「刚」了起来,并直言「《纽约时报》让整个媒体界集体蒙羞,你们整整污蔑了我两年,难道你们还想修改诽谤法不成?」此外,在社交媒体上凸显自己政治强人的形象,也成了他社交媒体上的主要内容。高大的形象,仰拍的视角,配上美国国旗,特朗普一张张照片背后就是在告诉网友们——我行!
还有一名总统候选人——杨安泽,他在社交媒体上也是炙手可热。网上一个「挺杨群」通过制造他的表情包和相关的竞选歌曲和视频,让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华裔候选人受到了不少瞩目。
这也正是布隆伯格打的「如意算盘」。通过打造社交媒体上的「完美形象」来「吸粉」,以「复刻」当年奥巴马和特朗普创造过的奇迹。但也许是声势太浩大,他收获了不能承受的关注,在 2 月 21 日的辩论上,布隆伯格面对其他几名民主党人的轮番攻击,显得有些无力招架,让支持他的人大为失望。就在 3 月 4 日,为了这场竞选「砸出」上亿美元的布隆伯格居然宣布退出竞选了。可就算对手退出了,特朗普还忍不住继续在社交媒体上「酸」布隆伯格一句——「迷你迈克是最大的输家!」
在布隆伯格之前,「网红」杨安泽在爱荷华的初选中仅收获了 1% 的支持率,而后退选。看来,网红效应也不见得随时都有用。
作者 萧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