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明纪律,为经济社会发展护航

作者
作者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纪检监察工作的根本导向。2020 年,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冲击前所未有,党中央和四川省委反复强调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四川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以强烈的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立足职能职责,聚焦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保障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系统整治重点行业领域突出问题,为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纪律保障。

当好复工复产监督者和推动者

在常态化疫情防控前提下,加快恢复生产生活正常秩序,是 2020 年第一季度工作的重点。为统筹推动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工作,四川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成立了疫情防控工作专项督查组,重点关注复工复产报备程序、政策落实当中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及时纠正个别地方审批手续过多等问题。根据监督中发现的问题,督促各地及时解决企业复工复产当中的实际困难。

在监督检查中,成都市第四督查组发现,中建一局京东集团西南总部大厦项目已在 2 月 14 日正式拿到复工复产通知书,但却面临施工人员迟迟不到位,预期工程无法如期交付的问题,其中除了存在用工难的问题,用工健康证明手续繁琐、没有及时落实也是影响复工复产进度的关键因素。接到督查组反馈的问题后,武侯区立即开展工作,及时解决问题。

纪检监察机关通过定向反馈、回访督改等方式,确保发现的问题能够整改落实到位。同时,对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问题严肃查处。

在加快企业复工复产的过程中,四川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既是监督者,又是参谋者,以严明的纪律帮助各行各业复工复产「输血降压」。

在宜宾,为了让基层干部把更多精力投入复工复产和疫情防控一线,该市纪委监委提出进一步细化统筹监督指导、精简文件简报、规范数据统计等具体建议,后进一步提出「两严格一精准」,即:严格归口管理,精简文件报表;严格报备审核,规范监督检查;精准监督执纪,压实防控责任,坚决纠治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

在绵阳,除了简化审批程序、精简资料报送事项,该市纪委监委还针对惠企补贴政策宣传不深不透的问题,及时对接市经信局、财政局等相关职能单位,加强对基层单位的指导培训,帮助复工复产企业吃透弄准利好政策。针对中小微企业政策扶持力度不强的问题,督促各地制定《缓解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的政策措施》,通过「一企一策」「一定两包三联动」等一系列帮扶措施,进一步激活中小微企业复工复产活力。

项目建设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在乐山,按下「暂停键」的项目重启后,该市纪检监察机关聚焦督促相关部门解决项目推进中的实际问题。犍为县纪委监委对重点项目职能部门负责人开展廉政预警谈话,深入项目建设关键环节开展督查,保障「五犍沐」快速通道等一批重点项目顺利推进;沙湾区纪委监委深入全区 16 个续建新建重点项目建设工地,了解项目推进中遇到的难题,督促协调职能部门履职尽责,如区行政审批局启动建设工程项目网上审批系统,区交通运输局开辟「绿色运输通道」,解决原材料运输问题等,一个个重点项目跑出了「加速度」。

给民营经济打下强心剂

2020 年 9 月,德阳什邡市纪委监委抽调机关干部和派驻纪检监察组人员,成立暗访督察组,进项目、进园区、进车间,通过问题追踪、模拟办事、询问群众等方式,深入开展专项暗访和监督检查,帮助企业清理欠款,优化营商环境。

此次监督检查发现,四川东方水利装备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2012 年菠萝堰拦河闸引水工程,遭拖欠 184 万元尾款,已有 8 年之久。经企业补交资料、完成审计核算后,在一个月内就达成补偿协议,拨付尾款 150 万元。

2020 年 9 月 11 日,成都市新都区纪检监察干部深入企业进行走访,了解相关职能部门履职情况。

开展清理拖欠民营中小企业账款专项督查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统筹全局,因时因势作出的重大部署,也是当前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的具体要求。四川省纪委监委立足监督的再监督职能定位,对清欠工作开展督导,积极帮助民营企业纾困解难。

截至 2020 年 11 月底,四川省完成政府拖欠民营企业账款全年「清零」任务,列入专项督导范围的 15 个市(州)偿还无分歧钱款 43.5 亿元,其中专项督导期间偿还 4.8 亿元、国家挂牌督办的 7 个地方拖欠主体偿还 1.78 亿元,直接惠及民营企业 373 家。

开展清欠工作专项督导只是四川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服务保障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一个侧面。2019 年,省纪委监委代省委拟定出台《关于推动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的意见》,在召开 22 场座谈会,广泛听取民营企业家意见建议的基础上,于 2020 年 7 月出台《关于服务保障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十八条措施》,对民营企业反映强烈的政策落地有差距、营商环境有短板、亲清交往有顾虑等问题逐项回应,可谓又一份为民营经济发展「量身定制」的重要文件。

在四川省纪委监委召开的新闻通气会上,四川省茶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颜泽文表示:「这是民营经济发展的一剂强心剂。」

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举措上,一些市州也纷纷出实招,推动「十八条措施」有效落地落实。成都市纪委监委出台相关制度,明确规定政商交往的 10 条正面清单和 8 条负面清单,引导公职人员在与企业交往中,守住底线、把好分寸。

在 93% 的市场主体为民营经济的资阳,该市纪委监委坚持问题导向服务民企,开启「为企一键通」热线。该平台在收到企业诉求后将根据反映诉求的具体内容和轻重缓急,采取 1 小时、1 个工作日、3 个工作日、5 个工作日、10 个工作日等不同办理时间精准限时,分级响应、分类处理。

在南充市顺庆区,该区纪委监委组织召开全区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座谈会,听取了 32 家企业提出的 40 余个问题和建议,及时梳理汇总形成工作台账,并按程序向区经信、商务、市场监管、行政审批等 5 个部门发出意见函,进行跟踪督办。为推动相关部门积极履职、完善政策,先后牵头成立了 3 个督查专班,全程跟踪监督全区重点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情况,发现并督促整改各类问题 60 余个,及时帮助企业解决问题。

向重点行业领域突出问题出重拳

2020 年 2 月,巴中市南江县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员、副主任赵北平因严重违纪违法被开除党籍和公职。在巴中市纪委监委发布的通报中,出现了「违规经商办企业」「亲清不分,利用职权插手干预招投标并违法发包工程项目」等表述。

领导干部突破亲清政商关系的界限,利用职权搞设租寻租、利益输送,势必影响一地一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因此,在服务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四川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把党员领导干部违规插手干预经济活动、违规从事营利性活动等问题作为审查调查的重点方向。

在关注重大工程、关键岗位的同时,四川省纪委监委把监督执纪问责的矛头也指向了重点领域。一段时期以来,在一些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特别是管资金、管项目、管审批、管资源的行业部门中,还存在着群众反映强烈、腐败多发高发的痛点堵点难点问题,与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要求不相适应。2020 年 5 月,四川省纪委监委下发通知,要求利用半年左右时间,在发改、住建、卫健、人防 4 个重点行业领域,集中开展突出问题系统治理工作。

相关主管部门认真落实「管行业必须管行风」的要求,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开展自查自纠,坚持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解决、一个领域一个领域治理。

经过一系列专项治理,工程招投标领域处罚了一批违规企业与招标代理机构,积极推进电子招投标和异地远程评标;卫生健康领域追回医保基金并处违约金共 12.6 亿元;住建领域清理「问题楼盘」,为 21184 户群众办理了房屋产权证;人防领域追缴减免缓人防易地建设费 9.61 亿元。实现治理一个、规范一片的效果。

「系统治理不是一阵风。」四川省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在严肃查处一批典型案件、加大通报曝光力度、强化警示震慑效应同时,织密制度笼子,堵塞管理和制度漏洞,从而推动相关系统进一步转变政风行风,提高履职效能,更好服务人民群众和经济社会发展。


作者 夏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