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之以恒正风肃纪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并指明要巩固拓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成果,继续整治「四风」问题。这一重要论述释放了党中央锲而不舍纠刹「四风」的强烈信号,向全党发出了推动作风建设在新时期不断深入发展的进军令。当前,在强力「围剿」的高压态势下,不正之风的存在空间日趋缩小,但远未彻底根绝,在一些具体表现形式上甚至出现了隐形变异的新动向、新情况。在新起点上进一步整风肃纪势不容缓、刻不容懈。我们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统领,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作风建设的重要批示精神,紧盯当前、抓住长远,打赢作风建设这场攻坚战、持久战,促进党风政风行风不断好转。
突出监管「零盲区」,擦亮监督探头。信任不能代替监督,监督不可敷衍了事。尤其是面对作风建设所取得的成绩,不能有差不多了,该松口气、歇歇脚的想法。在思想层面,我们要清醒认识到,「四风」和腐败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复杂性,监督工作永无止境,必须步步深入、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在行动层面,要严上加严,抓早抓小,一个节点一个节点坚守,廉政风险指向哪里,监督就要跟进到哪里。在机制层面,要强化监督机制的刚性约束力,减少弹性空间,防止监督机制「空转」。从海门的实际来看,我们始终把监督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通过开展打铁必须自身硬活动,进一步增强了纪检监察干部敢于监督的责任意识。对省委巡视组「回头看」反馈问题的整改成果进行跟踪问效、反向巡察、大督查、作风建设常态化检查、谈心谈话全覆盖、电子监察等一系列个性化工作举措,促进了监督触角向更深层次、更广领域延伸。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精神,聚焦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10 个方面的具体表现,用更严密的监督网络、更扎实的监督方式,盯牢、防住危害党的纯洁性的不正之风。
突出问题「零容忍」,攥紧执纪铁拳。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决纠正各种不正之风,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这就要求基层纪检监察机关保持政治定力,牢记使命,积极实践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对苗头性问题早提醒、早预防,对发现的违纪问题坚决查处,绝不姑息迁就。针对「四风」问题树倒根存,歪风邪气屡治未绝的实际情况,我们坚持越往后执纪越严的理念,认真执行《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监督执纪工作规则(试行)》和省纪委「1+N 制度体系」,推行「一案双查」和问题线索「零持有」工作机制,对「四风」和腐败问题狠刹勐打。2017 年全市立案数同比增长 30.05%,查处乡科级干部 69 人,运用「第一种形态」处理 514 人次。进一步净化了海门的政治风气,有效维护了基层群众的正当权益和合理诉求。下一步,我们将在成立市监察委员会的基础上,整合工作力量。结合海门实际,拿出具体方案措施,把工作倾力投入到「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中去。
突出履责「零懈怠」,高擎问责利剑。行百里者半九十。必须把从严管党治党贯穿始终,一鼓作气抓到底。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新要求,紧紧扭住「两个责任」这一牛鼻子是关键。为了强化履责担当,尽心种好党风廉政建设这块「责任田」,海门在抓好责任传导的同时,重点抓实督促问责,严肃追究各类失责、渎职问题。修订《海门市「为官不为」问责暂行办法》,划定「为官不为」的 34 条「高压线」,对履职不当、执行不力、担当不够、作风不严的突出问题进行靶向问责。打造党内问责「闭环」铁链,制定问题收集、开展问责、追踪督办、结果运用工作流程图,力求党内问责规范实施。「失责必问、问责必严」已成为我市管党治党的新常态。
(作者系中共海门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
责任编辑:段培华
作者 姚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