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顽瘴痼疾精准施治


「成都市委政法委原二级巡视员廖维忠利用担任双流县副县长,西南航空港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天府新区成都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等职务上的便利,多次通过违规给相关单位负责人打招唿等方式干预、插手工程项目,在工程项目承揽等方面为他人谋取利益,收受财物 1000 余万元……」
11 月下旬,四川省纪委监委再次公开曝光 6 起工程招投标领域典型案例。截至目前,该省纪委监委已公开通报曝光典型案例 10 批次 29 起,全省纪检监察机关累计通报曝光典型案例 262 起,持续释放越往后盯得越紧、执纪越严的强烈信号。
自去年以来,省纪委监委充分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聚焦工程招投标领域突出问题,持续开展系统治理。统筹监督力量,压紧压实责任,构建联动治理格局;严查突出问题,通报曝光典型案例,形成震慑效应;坚持系统观念,深化源头治理,强化建章立制,做实「后半篇文章」,切实管住权力任性之手,推动招投标领域营商环境持续向好。
扭住「牛鼻子」,压紧压实「两个责任」
综合案件查办、巡视巡察、基层调研等方面情况,省纪委监委发现,近年来查处的多名省管干部违纪违法问题都与工程招投标有关。为此,省纪委监委将「深化招投标领域突出问题系统治理,持续纠治重点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纳入省纪委全会部署,明确作为全年的重点工作。
工程招投标领域治理涉及多个系统、多个地方,点多面广、专业性强。连续两年,省纪委监委均印发开展重点行业领域突出问题系统治理工作方案。与 2020 年相比,2021 年工作方案由省纪委监委与省发改委等 9 个部门联合行文。「这表明,系统治理的合力进一步增强,主管部门的责任更加明确,治理的重点及措施更加聚焦。」省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说。
「治理的重点在于整治领导干部和主管部门违规插手干预招投标活动,招投标政策规定不统一,代理机构弄虚作假、围标串标,评标专家评标不公、谋取不当利益等突出问题。」省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有关负责人介绍,该省把系统治理作为解决管党治党领域突出问题的有效方法和重要抓手,统筹省市县三级纪检监察机关力量,采取宣传动员造势、起底问题线索、严查典型案例、抓实以案促改等措施,深化源头治理,力求标本兼治。
责任制是系统治理的「牛鼻子」,四川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综合运用调研督导、日常监督、案件查办、巡视巡察等手段,不断压紧压实地方党委、主管部门的主体责任和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的监督责任,推动构建省市县联动发力、相关部门各司其职的治理格局。雅安市纪委监委采取绩效考核、定期通报、阳光问廉、监察建议等措施,将系统治理工作责任压实到基层末端。泸州市纪委监委主要领导全覆盖调研督导,4 名班子成员联点包片 7 个牵头部门和 7 个县(区),同步压实相关纪检监察组织监督责任。
省、市、县主管部门履职尽责,分级建立系统治理联席会议机制,进一步凝聚形成治理合力。作为全省系统治理牵头部门,省发改委党组高度重视,多次专题研究部署治理工作。在 10 月 11 日召开的全省重点行业领域突出问题系统治理工作推进会上,省发改委郑重承诺,将切实发挥牵头部门统筹作用,会同相关部门全力以赴完成今年系统治理目标任务,加快完善招投标监管制度机制。会后,省发改委立即会同自然资源、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水利等部门组成联合调研督导组,由厅级领导带队分赴 21 个市(州)开展全覆盖调研督导,对发现的问题「发点球」推进整改,进一步压实各地各系统治理工作责任。
定期召开会议交流工作情况,压实治理责任,是四川推进工程招投标领域突出问题系统治理的有效举措。两年来,省纪委监委先后召开动员部署会、推进会、工作调度会 5 次,及时分析解决工作推进过程中的难点堵点问题,层层传导压力,细化分解责任。
为防止治理工作搞选择、打折扣、走过场,省纪委监委还由主要负责同志带头,班子成员分赴各地实地调研督导,把治理工作落实到具体的点位上,盯住不放,一抓到底,推动一个点位一个点位突破、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解决。
保持严的主基调,严肃惩治突出问题
在帮助商人拿下工程项目后,他一次性敢收 1000 万元。
资阳市政府原副秘书长、市政府办公室原党组成员邹明勇在担任安岳县县长期间,有多年交情的老板余某找上来,请求他帮助协调项目。邹明勇爽快答应,很快找到时任分管城建工作的县领导,帮助余某顺利争取到总投资 5 亿多元的两个项目。
项目投资合同签订后,余某准备送给邹明勇 300 万元感谢费。邹明勇觉得钱少了,拒绝了他的「好意」。考虑到以后项目推进还需要邹明勇支持,余某便与邹明勇商议,按照项目总利润的 20% 给邹明勇,待结算后支付。
纪检监察机关查明,邹明勇担任安岳县县长、资阳市政府副秘书长等职务期间,利用职务之便,为 20 余家单位在工程建设招投标等方面谋取利益,收受贿赂 5000 余万元。最终,邹明勇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 15 年、并处罚金 200 万元。
这是四川省推进招投标领域系统治理工作中,查处的一个典型案例。
系统治理触及的不是一般性矛盾,而是顽瘴痼疾,必须用重拳治乱,刹住歪风邪气。把严的主基调和总原则贯穿始终,四川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以案件查办破山开路,畅通信访举报渠道,广泛收集意见建议,开展问题线索大起底大排查,建立专门台账,逐一核实、逐一销号,对利用职务之便在工程招投标领域大肆敛财的严重违纪违法问题持续加力、重拳出击。
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原党组书记、厅长陈新有,甘孜州政府原党组成员、副州长何康林,南充市政府原党组成员、秘书长蒲国,攀枝花市发改委原党组书记、主任杨礼文,广安市发改委原党组书记钟爱平……一批在工程项目招投标领域以权谋私、收受贿赂的领导干部相继落马。
行贿与受贿如同一棵树上长出的「双生」毒瘤,四川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的双向查处机制,深挖彻查招投标领域窝案串案,铲除不正之风和滋生腐败的土壤。
据统计,截至今年 10 月底,四川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共收集工程招投标领域问题线索 1606 件,立案查处 1325 起、1672 人,给予党纪政务处分 622 人,追缴退赔违纪违法资金 1.8 亿余元。
坚持系统思维,做实「后半篇文章」
系统治理,不能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四川坚持系统观念、「三不」一体推进理念进行全方位治理。省纪委监委认真落实省委印发的《重大典型案件以案促改工作实施办法》,把查处招投标领域的典型案件深入「剖」开来看,在用好典型案例这个「活教材」,开展同级同类警示教育的同时,还注重强化制度防范,堵塞制度漏洞,努力实现「查处一案、警示一片、规范一域」的效果。
管行业必须管行风。省纪委监委督促发改等主管部门既敢于斗争、直面问题,认真查摆纠正「自设权力」「增设程序」等行为;又深入开展制度清理,做好制度「废改立」工作,不断深化行风建设。省纪委监委驻省发改委纪检监察组积极发挥「探头」作用,在约束权力、净化市场、防治腐败方面跟进监督、精准监督,通过全程深度参与、积极建言献策等方式,推动驻在部门动真碰硬深化系统治理。
2021 年 10 月 31 日,《四川省评标专家和综合评标专家库管理办法》出台,成为该省工程招投标领域突出问题系统治理的重要制度成果。「该办法针对评标环节突出问题,着力加强对评标专家的入库把关和日常管理,创新开展负面积分评价,加大对评标专家违法违规行为的惩戒力度。」省发改委有关负责人介绍,该办法有利于凝聚各级行政监督部门合力,完善招投标领域全过程、全链条监管,从源头上防范评标专家违法违规行为。
「评标专家邱某某在招标投标有关活动中,通过泄露招标信息、制作审查标书、请托关照等方式帮助投标人中标,非法收取他人财物,犯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 3 年、缓刑 4 年。根据评标有关规定,取消其担任评标委员会成员资格,不得参加任何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评标。」前不久,四川省发改委发布通报,3 名评标专家因违法违规行为被处罚。截至目前,省发改委调查处罚评标专家 111 名,取消评标专家资格 46 名。
在宜宾,纪检监察机关推动市发改委联合财政、住建、公安等部门建立项目会审、数据比对、联合调查「治理模式」,自查重点问题 195 个,行政处罚 36 人、102 家单位,罚款 1118 万元,不予退还保证金 333 万元,向纪检监察、公安机关移送问题线索 46 件。通过严肃查处招投标领域的违纪违法人员,起到了较好的震慑效果。
为避免围标串标,确保公平公正,宜宾市实行全流程电子化交易,实现常态化「不见面」开标、异地远程评标、电子保证保函、数字证书在线办理等。今年 1—9 月,宜宾市工程建设项目实施「不见面」开标 456 宗,2900 余家投标人「在家」「在线」参与招标采购活动,3486 家投标人在线办理数字证书,为投标人节约大量成本支出。
自工程招投标领域系统治理开展以来,四川省完成招投标地方性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清理整合,梳理有效文件 382 件,分类推进「废改立」工作,明确县(市、区)一律不再保留和新制定招投标制度规则;严厉打击串通投标违法犯罪行为,公安机关受理串通投标案件 221 起、立案 195 起,招投标领域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作者 侯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