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系统思维打赢惩贪治腐主动仗

作者
作者

「处置问题线索 72990 件、立案 34949 件、处分 32294 人、留置 1683 人、移送司法机关 1127 人……」这是四川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交出的年度惩贪治腐「成绩单」。

2023 年,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坚定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在反腐败斗争中坚持把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持续聚焦主责主业、坚持办案引领,切实以政治主动、系统思维、精准理念推进正风肃纪反腐,努力将主题教育和教育整顿成果转化为一体推进「三不腐」的具体行动和实际成效。

保持高压态势,提升治理效能

四川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原党组书记、理事会主任刘宏葆严重违纪违法被开除党籍和公职;遂宁市交通运输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扬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射洪市政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张朝平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2023 年最后一个工作日,省纪委监委连续推出「权威发布」,高压态势贯穿全年。

过去一年,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始终坚持以零容忍力度严查各类腐败问题,更加有力遏制增量、更加有效清除存量,为推动新时代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提供坚强纪法保障。

阿坝州纪检监察干部在马尔康市马尔康镇英波洛村高标准设施农业示范基地开展监督检查。

坚持惩治这一手决不放松,2023 年,省市县三级留置同级党委管理干部同比分别增长 94.4%、48.4%、49.2%;省纪委监委以上率下加大办案力度,严肃查办古正举、范毅、刘宏葆、何健、张勇等正厅级领导干部 18 人。深化全员办案、全员参审,出台意见、办法规范「乡案县审」,全省所有县(市、区)纪委监委全部解决「零留置」、乡镇纪委全部解决「零立案」。

省纪委监委以上率下,各市(州)纪委监委既主动对标对表,步调一致抓落实,又结合不同地域政治生态、经济生态、社会生态各有不同的情况深入研判、对症施策。乐山市纪委监委分层分类确定农民专合社发展、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学校食材采购等 36 项「小切口」,立案 296 件、处理处分 295 人。阿坝州纪委监委聚焦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查处乡村振兴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 41 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 57 人。

不断提升腐败治理效能,必须坚持系统观念,深化监督基础。绵阳市贯通监督办案前后两端,建立日常监督和审查调查会商调度机制,每月召开专题会议,监督检查部门通报监督中掌握的「表症」「隐疾」,审查调查部门反馈案件中发现的「活情况」,在监督中强化办案引领,在办案中注重为治理开道。攀枝花市聚焦办案质效积极创新,探索建立案件质量评查和复盘反馈机制,编印疑难复杂问题指导手册,持续推进全员培训、全员办案「迭代升级」工程。

受贿与行贿就像一根藤上结出的两个「毒瓜」,只有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才能更好地深化反腐败斗争,推动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一年来,全省纪检监察机关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坚决斩断「围猎」之手,全省盯住「五类重点」查处行贿人员 745 人。?

紧盯重点领域,铲除腐败毒瘤

一年来,全省纪检监察机关紧盯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领域,集中开展专项整治,坚决清除阻碍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腐败「毒瘤」。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扛稳守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连续三年组织实施「纪委书记盯粮库」行动,深化粮食购销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整治,持续推进线索核查与案件查办。雷霆之势下,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原党组成员、副局长王青年,泸州市龙马潭区天绿粮油购销有限公司原总经理陈林等一批「粮仓硕鼠」被揪出。专项整治开展以来,全省已查处粮食购销领域腐败案件 1963 件,处分 1844 人、移送司法机关 209 人。

招投标市场环境是重要的营商环境。省纪委监委立足监督责任撬动地方和行业部门监管责任,连续 4 年持续推进工程招投标领域突出问题系统治理,建立信息共享和线索、案件移送协调机制,全省各地共查处相关问题 1499 个,处分 1028 人,追缴退赔 2.2 亿余元。同时,协助省委制发领导干部违规插手干预重大事项记录和报告办法,用制度倒逼领导干部规范用权,管住插手干预的任性之手,推动系统治理持续深化。

「党中央对反腐败斗争作出的新部署新要求,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明确的重点问题、重点领域、重点对象,就是全省纪检监察系统的主攻方向。」省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全省纪检监察机关坚持什么问题突出就重点查处什么,哪里工作薄弱就向哪里发力,使反腐败工作更加符合实际、更加行之有效。以群众反映突出问题为导向,深度配合开展医药领域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集中整治,持续强化人社、养老领域突出问题治理,在全国率先开展高校食堂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

以案件开道推动重点领域系统治理的同时,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既严肃查处不正之风背后的腐败问题,也深挖细查腐败案件中的作风问题,不断提升风腐同查同纠同治的综合效能。2023 年,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 5071 个、处分 5744 人。深入开展省一级正风肃纪督查,发现并督促整改问题 172 个。

不断铲除腐败毒瘤,最终目的是为了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过去一年,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严肃纠治侵害群众利益的腐败和作风问题:聚焦违规领取低收入群体就业补贴、劳务派遣单位截留滞留稳岗返还资金、道路交通安全和运输领域逐利执法等问题,运用「省级规定 + 市县自选」模式,分层分级开展专项治理,全省共查处群众身边「微腐败」7983 件、处分 8939 人。

深化以案促改,做实「后半篇文章」

「是我自己贪欲膨胀,无所顾忌滥用权力,一意孤行走入受贿犯罪的邪路,完全是咎由自取,罪有应得。」2023 年 3 月,在资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庭审现场,面对通过线上和现场方式旁听庭审的 1000 余名省粮食和物资储备系统干部职工,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原党组成员、副局长王青年在个人陈述时悔恨不已,几度哽咽。

这种紧扣行业的警示、直击现场的庭审、发自内心的悔悟,让在场粮食系统干部职工深受触动。「粮储工作风险点多,廉洁风险高,今天旁听庭审,既是一次廉政教育又是一次心灵上的洗涤,给我今后的工作敲响了警钟,告诫我在工作中要严明纪律,切实履职。」旁听庭审后,达州中贸粮油有限公司一名中层干部表示。

不只是在王青年案中,为深度剖析典型案件的警示教育价值,去年以来,省纪委监委在「廉洁四川」微信公众号上精心打造《「案」理说》《忏悔实录》《以案为镜》等多个案件案例类栏目,运用融媒体推出警示教育短视频 300 余部,会同省委组织部编撰警示教育读本《县(市、区)党政正职警示录》,拍摄国企、教育等行业系统警示教育片《「企」途》《守护「净土」》等,综合运用「图文 + 视频」「案情 + 点评」「剖析 + 警示」等方式,推动个案悔悟向全域教育转变。

除以案为鉴做实警示教育外,省纪委监委协助省委出台《重大违纪违法典型案件以案促改工作办法(试行)》,对案发地区(单位)开展以案促改的主体责任、典型案件范围、整改形式流程、质效研判评估等作出制度规范。在以查办案件贯穿联通「三不腐」一体推进理念指引下,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充分运用前期案件查办获得的宝贵成果,精准找到警示、整改、治理的点位,将办案的治理效应持续释放。

在严肃查处某国有企业领导干部与商人合谋侵吞国有资产案后,结合该案发现的问题,以及监督检查、巡视巡察、信访反映、日常调研等方面获悉的情况,省纪委监委在全省国资国企系统部署开展以案促改工作,会同相关部门细化梳理 34 项工作任务,明确开展党建引领等「三大提升行动」、整治滥发津补贴等「四项专项整治」以及参观一次警示教育基地等「五个警示教育」活动。通过以案促改接受警示教育 85 万余人次,全省国有企业修改完善制度 2.9 万余项,查办案件 1979 件,移送司法机关 216 人,挽回直接经济损失 20.06 亿元,以案促改的系统性治理成效正转化为护航全省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的积极动能。

提升以案促改质效,必须更加注重从正本清源、固本培元上下功夫,促进党员干部增强党性,养成遵规守纪的高度自觉。2023 年,第二届「510」廉洁文化宣传月活动成功举办,16 项专题活动贯穿全年,同步开展第二届「天府好家规」征集评选活动,征集特色家训家规和背后故事 398 个,在全社会营造干部思廉、人人知廉、家风塑廉的浓厚氛围,推动崇廉尚洁的时代新风不断充盈。


作者 何旭 王兆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