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国际信息设计展


由中华世纪坛数字艺术馆(CMoDA)策划的 2012 年北京国际设计周专题展——「智慧城市」首次提出「大设计开发大数据服务大城市」的「智慧城市」新理念,通过大数据驱动信息设计,为现代化大城市建设带来「大智慧」。
展览分为「智慧城市」国际板块和「智慧北京」板块,围绕城市流动性,从设计改变城市、设计改变生活两个方面涉及与民生息息相关的产业。通过「城市规划、交通、通讯、社会、环境、安全」六大维度展示。
《剪影公告板》Ars Electronica
电子艺术中心未来实验室(奥)
中国有精妙的剪纸艺术,奥地利有神奇的剪影公告板——Shawgram。这个创意装置是 2012 奥地利 Ars Electronica 电子艺术节的人气作品。它就像一个快速照相台,观众只需站在展台前,对着感光板摆个随意好玩的 Pose,仅需 15 秒就可打印出人像剪影便利贴。还可以贴在公共板,并在气泡便利贴上晒晒自己心情,留下对展览的观感以及对城市建设的意见。它不仅是新鲜有趣的交互装置,也是让大众发声的工具。什么才是你心中的智慧城市?你对北京的未来有何期待?我们每个人可以为更美好的城市生活做些什么?快来留下你的剪影和声音吧!
《微置建城#Position#》
项砚冬,汤一虎,张文韬
「微置建城」通过一个由所有 CMoDA 的微薄粉丝的头像构筑成的虚拟城市为平台进行展示,观众通过微博发言:#position#+ 内容,进行互动,之后会收到一条内容为观众头像在虚拟世界里的坐标值的回复,也就是「position」。随后,观众的头像和 ID 会出现在大屏幕上,当微博发言积累到一定随机数目时,一座虚拟的建筑便会出现在这座虚拟城市中。观众即可将自己在虚拟世界中重新定位,以此来感知虚拟世界。作者以此来向人们传达这样的信息:不论是在虚拟世界还是真实世界中,人与其群体所在的空间关系都是随机且不可描述的,但又是确定无疑、不可割裂的。
《等离子流》
Brad Miller(澳)
作品的精妙之处在于,当人们处在这个大型动态装置前,任何动作都可以引起大屏幕上离子流的舞动与变换。在立体声环绕之下,红外感应相机与互联网能够迅速捕捉我们的一举一动,并立即呈现即时互动图像。这些流光溢彩的奇幻线条实际上就是我们的运动轨迹,可能是旋风、网格、或是放射花束。快换个姿势,感受一下你和澳洲 Brad Miller 团队一同表现的信息美感。
《调解时刻》
Brad Miller(澳)
作品利用互联网既能搜索信息又可进行反馈回复的特点,用图像、声音和视频多种手段全方位的描述北京。大屏幕上的每一个场景都取自「智慧城市」专题展览期间的北京,选自这座城市的每个角落,或古朴或现代,有些场景可能离你很远,有些景象就在你身边。我们置身于这个作品中,通过前后左右的移动就可以使这些影像放大缩小,慢放快进。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如同在时空隧道穿行,感受过去现在与未来的交接。
《奥迪互联城市》
中央美院数码媒体工作室费俊、李心路
作品是由费俊老师、李心路,为智慧城市国际信息设计展特别打造的社交游戏装置。不同于传统电脑游戏,作品用 LED 屏幕在地面虚拟一个娱乐性的微缩城市体验空间,包括超市、影院、咖啡厅等休闲场所,还有多个场景可供选择。最有趣的是,观众可以通过下载好的 APP 发布活动信息,召集车友们在虚拟城市去餐厅喝杯咖啡、看场电影,或者来一场现实中梦寐以求却难以实现的疯狂赛车。作品虽暂时只停留在概念游戏阶段,但移动互联网、车联网的融合,社交与交通的合作是未来技术、交通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