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思路改善民生

作者
作者
先进服务标准灵活项目

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富民之源、社保是安民之要、人才是强国之基,人社部门每项工作都牵涉民生、关乎发展,在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我局立足城乡一体化发展大局,以「改善民生保障」为统揽,在推进人社工作统筹城乡、普惠民生方面取得了显着成绩、打造了很多亮点,先后 60 多次受到国家、省和泰州市的表彰,连续三年荣获泰兴市经济环境作风建设先进单位和人民满意机关称号。

新农保精细化管理服务模式在全国推广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农村的耕地资源越来越少、土地的养老能力越来越弱,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解决农民的社会化养老问题至关重要。2007 年,我市「试水」启动新农保工作,2011 年,在全国率先对新农保政策进行「升级换代」,制定实施城乡居民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办法,将城镇无保障居民也纳入保障范畴,在制度上实现了基本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

与企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具有强制性不同,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实行自愿参保原则,完成全覆盖任务非常困难。对此,我们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在便民利民助民上做足文章,为城乡参保居民提供精细化的管理服务。一是政策宣传到田头。我们在利用新闻媒体进行广覆盖、多形式宣传的同时,专门成立五个工作小组,实行划片包干,分赴全市所有镇村,面对面向群众宣传政策、讲清道理,帮农民算经济账、长远账,让农民吃透政策、主动参保。二是办理手续不出村。为避免参保农民在市乡村之间辗转奔波,社保工作人员服务到基层,工作到一线,一般人员手续集中在村级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服务站办理,对年龄较大、行动不便的老人和低保重残人员则上门服务。对 40 万农民在外打工人员,则充分利用春节、国庆和农忙等外出务工者大量返乡的时机,集中推进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对不能回来提供资料的在外打工人员,就请派出所提供相关信息,做到参保人员身在外,开户登记一样办。三是缴费领金不出镇。为切实解决缴纳社保费和领取养老金人数多、等待时间长的问题,我们会同市信用联社在各乡镇信用社设立收费和发放点;对规模大、参保人员多的偏远乡镇,工作人员携带 POS 机上门,提供收费、打卡、发证和发放养老金「一揽子」服务。四是强化帮扶助参保。为防出现保富不保贫现象,市财政对一般参保人员按每人每年 30 元的标准给予补贴,对特困低保家庭成员和残疾人员按每人每年 100 元的标准给予补贴。同时采取能人帮助、企业捐助和集体经济组织资助等措施,切实帮助特困群众解决参保缴费困难。2010 年 12 月,国务院领导批示《全国新农保试点工作简报》向全国推广我市新农保精细化服务模式;2011 年底,我市提前实现江苏省政府提出的参保和基础养老金领取「两个全覆盖」目标,省人社厅在我市召开全省新农保工作现场会,表彰我市为「全省新农保经办管理服务示范市」;2012 年笔者被国务院表彰为全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先进个人。

「就业服务大篷车」哪里需要就开到哪里

泰兴是个人力资源大市,就业总量矛盾与结构性矛盾长期并存的现实对就业工作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战。经济发展上,总体形势较好,但市域内经济发展很不平衡,特别是黄桥老区的 12 个乡镇是经济薄弱乡镇,自我承载劳动力就业的能力很弱。为促进老区人民就业脱贫,我们在 12 个乡镇建立就业帮扶「驿站」,采取实名登记、定期走访、结对帮扶和「五包」培训等措施,变输血为造血,确保有就业需求的家庭至少有一人就业。面对农村地广人稀,消息相对闭塞的状况,2011 年,我们开通「就业服务大篷车」,开展送就业岗位信息进村入户活动。「大篷车」紧贴群众需求,哪里需要就开到哪里,老百姓需要什么就提供什么,服务灵活、便捷、周到,受到了基层群众的欢迎,「大篷车」所到之处,老百姓就像赶大集一样。据不完全统计,「就业服务大篷车」开通 3 年,累计服务群众近 3 万人次,服务企业 1200 多家,送出就业岗位 1.4 万个。「就业服务大篷车」,成为我市就业工作的延伸补充,真正实现了公共就业服务无死角、无盲点、全覆盖。2012 年,经泰兴市政府推荐,「就业服务大篷车」被确定为泰州市优质服务品牌。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政策促进就业、创业带动就业和服务拉动就业三大战略,出台了《加强和促进城乡劳动者创业就业工作的意见》,将各项促进就业和扶持创业的优惠政策拓展到城乡各类创业群体,提供创业指导、项目推介、税费减免和小额担保贷款发放等「一条龙」服务。同时建立高新技术创业孵化基地和留学人员创业园,开创立体式创业孵化模式,吸纳了 30 多名海内外优秀高层次人才来泰兴创业,为实现高质量就业搭建了优质的载体和平台。高校毕业生就业始终是就业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我市培育建立了鑫都小商品市场、新街农业示范园等 42 家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和 18 家就业见习基地,为大学生开辟了一条见习一就业一孵化一创业的绿色通道,使回泰兴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 95%。

医保监管「四位一体」促进医疗保障水平不断提高

「看病难、看病贵」是当前民生保障中的焦点热点难点问题,医保管理制度改革事关每户家庭和每个参保人员的利益。近年来,我们积极探索、大胆改革,从完善医疗保险结算办法入手,建立起总量控制、源头控制、过程控制和出口控制「四位一体」的医保管理新机制。一是总量控制,促进医院参与控制医保基金支出。出台《泰兴市城镇职工医疗费用结算管理细则》,对各定点医院的医保费用结算实行总量控制,即依据上年的支付总额确定下年的预算总额,并分解到每个月,形成月度结算指标。超支部分,在年终进行弹性决算;结余部分,按比例对医院进行奖励。二是源头控制,严格规范定点医师医疗行为。出台《泰兴市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医师管理暂行办法》,对全市 1444 名定点医师实行「驾照式」积分淘汰制管理办法,即对存在违规行为的定点医师,视情节轻重,实行不同档次的扣分,社保经办机构对在医保结算年度内累计扣分达到一定数额的,分别给予暂停医保服务 3 个月、6 个月和取消定点医师资格的处理,对被取消资格人数达到核定医师总数 15% 以上的定点医院,则中止与该院的定点协议。《办法》实施以来,已处罚违规定点医师 3 名,药占比同期下降 2%,大处方和过度医疗行为得到了有效控制。三是过程控制,全社会共同参与医保监管。成立专职巡查小组,对各定点医疗机构进行定期不定期的综合考评;聘请医保社会监督员,对各定点医疗机构执行医保政策情况进行全面监督。四是出口控制,堵住医保基金流失的黑洞。医保经办机构对每笔费用的核报,做到经办、复核、审核、审批层层把关,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对有疑问的医疗费用,立即启动专家会审制度,严肃查处「小病大治、超量用药」等过度诊疗行为。

「四位一体」的医保监管机制牵住了医保费用控制的「牛鼻子」,使多年来医保基金报销支出只升不降的局面得到了扭转。2012 年,我市医保住院人数比上年增加 500 多人次,报销支出反而比上年减少 100 多万元。医保基金的规范使用,保障了参保人员的享受待遇不断提高。目前,我市城镇职工医保和居民医保政策范围内的报销比例分别达到 86%、70% 以上,大病最高支付限额分别达到 25 万元和 20 万元,职工生育基本实现了「零自付」。今年我们又出台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二次补偿办法和城镇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医疗保障水平将不断提高。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被称为改革的「减震器」和民生的「保护伞」,在当前改革向纵深推进、社会矛盾日益凸显的形势下,起着保障改善民生、缓解社会矛盾、促进和谐稳定的重要作用。只要我们真正有「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的爱民情怀,真正尽力为群众谋利干事,就一定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支持,并获得源源不断的工作动力。

责任编辑:刘忠


作者 肖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