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笼子」「精神之钙」与「拱心石」

下好「先手棋」
党的十八大以来,为研究部署治国理政的一着「先手棋」,中央政治局召开 16 次会议,政治局常委会召开 27 次会议,共 43 次会议,习近平总书记专门批示 61 次。这着「先手棋」就是党风廉政建设。
党风廉政建设要三管齐下。一是「刮骨疗毒」,「打虎、拍蝇」;二是扎紧制度笼子,强化依规治党;三是输入精神之「钙」,强化以德治党。有人曾希望「修完水龙头再拖地板」,愿望本可理解,但是制度是在清除「四风」、「打虎」、「拍蝇」中逐步完善的,廉政习俗是在锤炼中养成的,所以,「地板上有水就得马上拖」,不能「等到完全修好了龙头才动手」。「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因而立即着手落实八项规定,清除「四风」顽习,「打虎、拍蝇」,「刮骨疗毒」,勐药去疴,使党风政风为之一振。
3 年来驰而不息的努力,已经形成对「四风」、贪腐现象强有力的震慑态势,形成「不敢腐」的压力氛围,同时也产生了「徙木立信」的社会反响,让人们看到风清气正的希望。但是,越是在这个时候,越是要保持坚强政治定力,越是要牢记「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尤其是领导干部必须继续保持「先手棋」意识,勐药去疴的震慑态势只能强化,不能懈怠。同时必须强调标本兼治,扎紧制度笼子,补足精神之钙。
扎紧制度笼子
反对「四风」、清除腐败,必须利剑高悬,露头就打。但是,不能像割韭菜,割了一茬又一茬,而必须刨其根、灭其萌,这就要在制度上筑起「不能腐」的堤防,划定不能碰的红线。所以,习近平同志强调,必须「依规治党」,关键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全方位扎紧制度的笼子」,「用制度治党、管权、治吏」。
依规治党,「首先要把纪律和规矩立起来、严起来、执行起来」。立规矩、懂规矩、守规矩,一要确立高标准,建立每个党员努力践行的「正面清单」。《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就是这份「正面清单」。二要划出纪律底线,坚持党规严于国法,党纪挺在法前,明确党纪戒尺,开列「负面清单」。《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就是这份「负面清单」。依规治党,做懂规矩的党员,就必须牢记这两份「清单」,心中有高标准的标杆,身边有违纪必纠的戒尺。
依规治党,必须使制度严格执行起来。「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有了「绳」,就必须「受绳而直」,有了「石」,就必须「就砺而利」。具体制度不能搞「牛栏关猫」,执行制度不允许有「破窗效应」,决不使笼子成为「稻草人」。习近平总书记曾引明代张居正的观点,「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因而「法立,有犯而必施;令出,唯行而不返」。张居正当时要解决的问题是「上之督之者虽谆谆,而下之听之者恒藐藐」。习总书记强调,党内决不允许有「督者谆谆,听者藐藐」的现象存在,党规党纪「不能说在嘴上,挂在墙上,写在纸上,把制度当『稻草人』摆设」,「不能让制度成为纸老虎、稻草人」,「不能把纪律作为一个软约束或是束之高阁的一纸空文」。
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手握权力、尤其是手握重权的领导干部。习近平同志强调要抓住「关键少数」,尤其要破解一把手监督难题。对领导干部,责任越重大、岗位越重要,就越要加强监督。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创新党内监督,造就权力在制度笼子里运行的体制机制。同时领导干部必须牢固树立「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的法治理念和党规意识,比普通党员更应心中有标杆,身边有戒尺,不能自外于党规党纪,不能超越于组织纪律,不能脱离党组织和群众的监督。
注入精神之「钙」
党风之清,依赖于政治生态的净化。这既靠依规治党,有制度的刚性支撑;又靠以德治党,以党员的理想信念为精神涵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腐败问题与政治问题往往是相伴而生」,「干部在政治上出问题,对党的危害不亚于腐败问题,有的甚至比腐败问题更严重」。因此,「必须加强思想政治建设,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补足精神之『钙』,练就金刚不败之身」。
「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以德治党,关键是输入精神之「钙」。有崇高的理想信念,才能以天下之心为心,而不以一己之私为念;抱持崇高的理想信念,才能时时心存敬畏,不忘「头上三尺有神明」。习总书记在《之江新语》中讲过两个故事:「一则是《宋人轶事汇编》记载:钱俶进宝犀带,太祖曰:『朕有三条带,与此不同。』俶请宣示,上笑曰:『汴河一条,惠民河一条,五丈河一条。』俶大惭服。另一则是《南村缀耕录·缠足》记载:李后主嫔妃窅娘纤丽善舞,后主令窅娘以帛绕脚,素袜舞云中,回旋有凌云之态。『由是人皆效之,以纤弓为妙。以不为者为耻也』。」两个故事,相与比照,前者存国家心、民本心、天下心;后者则抱无度奢靡、无止欲求、无尽沉迷。习近平指出,「风成于上,俗形于下」,整个政治生态由此分野。
注入精神之「钙」的关键在修身立德。习近平同志指出,「道德上失足有时比某些工作上失误杀伤力还要大」,因而他常说自己下乡插队时立下的座右铭:「先从修身开始」。「修、齐、治、平」,都从修身开始。他反复教育领导干部要做焦裕禄式的好干部,「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他还给县委书记们举例说,「被康熙誉为『天下清官第一』的张伯行曾经说过:『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这些廉政箴言,至今都没有过时,大家要努力学习。」
「拱梁」和「拱心石」
在党风廉政建设中,依规治党和以德治党互为支撑,有如大厦穹隆顶上的拱梁和拱心石。这个比喻出自卢梭,习近平在《之江新语》中引来谈法治中的法规制度和全社会崇尚法的精神原则的风尚。习近平同志指出,「正如卢梭所说,『规章只不过是穹隆顶上的拱梁,而唯有慢慢诞生的风尚才最后构成那个穹隆顶上的不可动摇的拱心石』。法律当中『最重要的一种』就是这种风尚,它既不是铭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铭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们的内心里」。同样,党内优良的政治生态,有如一座大厦的穹隆,党规党纪是穹隆顶上的拱梁,党员的理想信念、对党章中精神理念的尊崇,则是构成穹隆顶上的不可动摇的拱心石。要稳固筑起我们党具有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政治生态大厦,就必须既「把纪律和规矩立起来、严起来、执行起来」,又以坚定的理想信念为引领,「把党规党纪刻在每个党员的心上」,使尊崇党规、遵守党规、捍卫党规成为全党政治风尚。所以,省委从全省全面从严治党迈上新台阶出发,要求「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统筹推进和突出重点相互统一,改进作风和锤炼党性同步加强,严明纪律和严惩腐败同向发力」。这正是我们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的切实路径。□
责任编辑:李佳婧
作者 周毅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