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经济仍需上项目重质量

作者
作者
全面分析创新深入项目

近年来,针对如皋经济总量还不大、均量仍偏低,特别是城乡居民收入依然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标体系中短板的实际,我们在深入研判分析的基础上,发现问题的关键在于缺乏产业项目的有力支撑,特别是缺乏能够为经济增长、创新转型、债务化解、富民增收提供强劲支撑的「大块头」项目。为此,我们创新成立新城建设、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建设等「六大指挥部」,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大抓项目、抓大项目,形成了以协同招商、精准服务、链条推进、集群发展为特色的项目建设路径。去年新开工亿元以上产业项目 186 个、完成投资 188.4 亿元,其中 10 亿元以上重特大项目 19 个。地区生产总值、工业应税销售、服务业应税销售、建筑业施工总产值 4 个指标全面突破千亿元大关,完成固定资产抵扣税 6.6 亿元、增长 92.6%,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 9.1%、9.4%。

织好捕鱼网

招商就像「捕鱼」,网不牢,捕到了鱼也拉不上来。只有创新体制机制,解决好力量分散、精力发散等问题,才能织好网、织牢网,进而「多捕鱼」「捕大鱼」。

构建协同机制,加大招商力度。抢抓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南通对接服务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机遇,创新设立了京津冀、珠三角、长三角三个产业招商协同中心,切实提高工作的针对性、联动性、实效性。三个中心整合资源、统筹力量,大力开展产业链招商,去年累计收集有效信息 1000 余条,签约亿元以上内资项目和 1000 万美元以上外资项目 170 多个。

强化研判机制,提升招商精度。由市领导牵头组建项目信息研判决策小组,瞄准「3+3+4」产业体系,「提着篮子去选菜」,特别是精心挑选「四高项目」。规划建设了氢能产业园,集聚了百应能源、泽禾新能源、安思卓新能源等十余家企业,打造了以氢燃料电池为核心的氢能产业。先后建成全球第一条年产量 5000 台规模的备用电源生产线、国内首个商用加氢站、年产销 3 万台氢燃料电池汽车的生产线,氢燃料动力系统装车超过 500 辆并投入运营,去年销售收入突破 50 亿元。

完善跟踪机制,加快落地速度。对研判通过的项目信息建立档案库,明确推进主体,并将签约、注册、审批等环节形成的材料及时归档,做到全程留痕。对交接后未能落户的项目,逐一查明原因、汲取教训。客观原因造成的,要求相关责任人书面说明原因;主观原因造成的,严肃追究责任,确保每一个精挑细选的项目都能走上健康轨道。

孵好老母鸡

一方面,我们把精力放在招大引强上,另一方面,我们注重推动「老树也需开新花」,大力引导存量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做到了增量优化、存量提升两手抓、两手硬。

突出主体抓技改。积极引导企业提高对技改投入重要性的认识,出台了《全市经济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上台阶的激励意见》,鼓励企业用足用好各类补贴激励政策,加快技术改造、装备升级和工艺更新,不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汤臣汽车零部件就抓住了汽车轻量化机遇,去年投资 1.2 亿元引进数控加工中心、立式车床等精密设备,销售收入从 2016 年的 2.59 亿元勐增到 6.76 亿元,零部件销量增幅达到 2.7 倍。

强化导向抓技改。坚持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相结合,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出台《2017 年新型工业化发展意见》等政策文件,引导企业加快设备升级和产品换代,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去年累计实施规模以上技改项目 114 个,技改面达 18.04%,新增装机容量 28.68 万千伏安、增长 40.18%。

注重转型抓技改。排出 80 家制造业「隐形冠军」企业,引导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将设备的改造转向生产全过程、产品全结构的整体改造,将生产环节的改造转向研发、营销、服务等全流程的整体改造,将单个企业的改造转向产业链的整体改造。

筑好凤凰巢

不栽「梧桐树」,哪来「金凤凰」?过去一段时间,引不来「大块头」项目,根源在于没有与之匹配的平台载体。为此,我们把载体建设摆在经济发展的突出位置,切实提升项目承载力、产业竞争力。

逐鹿「新风口」。持续放大「氢经济示范城市」效应,成功举办了第二届国际燃料电池汽车大会,形成了以包括顶级造车企业美国赛麟在内的 6 家整车厂为核心、多家零部件企业为支撑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预计「十三五」期末,新能源汽车整车年生产能力将达 80 万辆,产值突破一千亿元。注重与上海等长三角城市的功能互补、产业联动、错位发展,重点推动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集群发展。软件园入驻企业已达 325 家,集聚了顺丰速运、中航锐赛、凌志软件等一大批优秀软件企业。

加快协同发展。放大国家级开发区、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省级高新区和省重点工作园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探索与一般镇的项目协同共荐、园区协同共建、产业协同共进,弱化了「属地性质」,突出了「红利共享」,找到了产业发展的「最大公约数」,九鼎集团、汤臣汽车零部件等一大批优质企业跨区发展。与上海嘉定成功签定合作协议,重点打造「嘉定如皋汽车产业协同发展示范区」,共同建设世界级汽车产业中心。

提升载体能级。全面提升港口能级,建成了如皋港保税物流中心(B 型),争取了长江-12.5 米深水航道改造计划,先后开通如皋港至南京港、武汉港等 5 条内贸集装箱直达航线,集装箱年吞吐量连续翻番并突破 15 万标箱。如皋港现代综合物流园被认定为省级示范物流园区,「普通产业港」正加速转向「综合物流港」。大力推动园区提档升级,形成了长寿食品、电子商务等特色产业集群。积极开展「双创」示范基地建设,如皋软件外包产业园入选省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

当好店小二

「服务不好,好企业来了也留不住」。我们转变思路,构建了「一名分管领导、一个专业团队、一支产业基金、一套支持政策」的推进机制,对落地的项目提供「保姆式」服务。

优化审批服务。积极推进不见面审批,依托「互联网 + 政务服务平台」,实现 85% 审批服务事项「网上办」。对重大项目在规划选址、投入产出等方面进行联合预审,不存在审查争议的当场拍板。定期召开在建项目问题会办会,有效解决审批服务、要素供给等难题。一个重大项目要求板块出资 5000 万元解决接电难题,通过会办协调,并采取设计优化、向上争取、供电降费等措施,将费用降至 1600 万元,保证了项目的高效推进。强化帮办代办服务,审批效率大幅提升,梦百合家居海绵制品加工项目评估时间节省 50% 以上,全流程审批仅用 25 个工作日。

强化要素保障。金融方面,引导金融机构深化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加大「银企对接」力度,对发展潜力大、基本面好的产业项目给予重点支持。用地方面,通过「双整治」全力化解用地结构性矛盾,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和闲置土地处置工作被国务院、省国土厅通报表彰,获 1500 亩计划指标奖励。开辟重大项目用地服务「绿色通道」,去年全年预审项目 114 个、总投资 313 亿元,供给土地 6286.69 亩。用工方面,创新实施「5060」晚霞行动,设立 1000 万元的专项引导资金,用于企业返聘或招聘「到点」人员从业伤害保险补贴,新保障了 2.1 万人超龄人员的就业问题。

严格督查推进。实行「三不」工作法,即发现问题「不隐藏」,交办整改「不过夜」,督查问效「不含煳」,执行力大幅提升。创新督查方式,把工作进度摄像「存档」,把不良作风定性「曝光」,形成正向激励、反向倒逼的鲜明导向。同时,把服务项目建设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凡提必看项目建设「成绩单」,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

(作者系中共如皋市委书记)

责任编辑:段培华


作者 陈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