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群众放在心上

作者
强大方法服务深入维护
做好群众工作,是加强社会管理的根本性基础性经常性工作。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为我们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指明了方向。只有牢记群众观点,站稳群众立场,维护群众权益,满怀深情地做好群众工作,才能充分调动全省上下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的强大合力。
一、密切联系群众,做好群众工作,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
我们党历来重视群众工作,回顾90年的光辉历程,党的历史就是一部群众工作史。早在1927年3月,毛泽东同志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就确立了放手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的革命思想。1943年6月,毛泽东同志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中指出,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1945年4月,毛泽东同志在《论联合政府》中指出:“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党的七大正式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写进了党章,从而使其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同时,明确了党的群众路线的根本出发点是“一切为了群众”,党的基本工作方式是“一切依靠群众”,党的基本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始终认为,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胜利的力量源泉。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极其艰巨复杂的任务摆在我们的面前。很多旧问题需要继续解决,新问题更是层出不穷。党只有紧紧地依靠群众,密切地联系群众,随时听取群众的呼声,了解群众的情绪,代表群众的利益,才能形成强大的力量,顺利地完成自己的各项任务。”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高度重视群众工作。江泽民同志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我们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他在《深入进行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教育》中深刻指出:“同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真正同群众打成一片,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就会一身正气,什么歪风邪气也刮不倒。相反,如果脱离了群众,脑子里没有群众观念、群众利益,就会成为歪风邪气的俘虏。”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承和发扬了党的群众路线,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对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进一步提出了明确要求。他深刻指出:“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是指引、评价、检验我们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他谆谆告诫全党:“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他强调:“我们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使我们的工作获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这些重要论述,思想深刻,意义深远。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我们必须深刻领会群众工作的基本要求。
二、当前群众工作面临的新情况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多元多变的趋势日益明显。新时期既是黄金发展期,也是矛盾凸显期,群众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挑战。
一是群众工作对象纷繁复杂。改革开放的深入,带来管理体制、经济体制、产业结构、社会分工的变化和发展,经济成分、组织形式、管理方式、经营方式、就业方式呈现出多样化的时代特征,人们的职业选择日趋自由,催生了许多新的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形成了多元化的社会群体和社会阶层。不同的社会群体和社会阶层有着不同的需求、心理和价值取向,相应滋生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现在的群众工作主要围绕利益问题展开,各种矛盾相互交织,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复杂。
二是群众的权益观念日益增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使得人们追求利益的积极性得到空前释放和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意识、权利意识、责任意识、公民意识迅速成长。改革和发展中出现的利益调整、利益冲突、利益不平衡,群众在就业、医疗、教育、住房、养老等方面遇到的问题,都会作为利益诉求向党和政府反映。至于征地、拆迁等直接触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群众更会把矛盾追究到党和政府头上,从而使矛盾的表现形式发生了变化。
三是信息传播渠道丰富多样。随着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媒体格局发生深刻变化,以手机、互联网等为代表的新兴媒体迅速兴起,手机短信、QQ、微博等传播媒介快速发展,公众获取和传播信息渠道更宽、方式更多、更为即时,人们的表达意识和参与热情空前高涨,使群众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新环境,时刻考验群众工作的方法手段和反应能力。
四是干部队伍素质良莠不齐。应该说,党的干部队伍主流是好的,但的确有一些人经不住执政的考验,经不住改革开放的考验,经不住市场经济的考验,经不住外部环境的考验,发展经济和追求利益的能力上升,党性修养和思想品德下降,有的甚至走向党和群众的反面,给干部队伍的纯洁性带来了很大的威胁,使得党的群众工作在很大程度上被削弱。
三、带着深厚感情做好群众工作
能否做好群众工作,从根本上说在于是否对群眾具有深厚的感情。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因此,只有带着深厚的感情,才能做好新时期的群众工作。
真正尊重群众,树立群众观念。“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人民群众是党的力量源泉。广大党员干部应该充分认识到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对人民常怀敬仰之情,这是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的前提。“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拜人民为师,把政治智慧的增长、执政本领的增强深深扎根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之中。”只有真正尊重群众,牢固树立群众观念,才能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才能虚心向群众学习,真心为群众服务。
站稳群众立场,保障群众权益。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依法保障人民群众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项权益”。深化改革,突出保障和改善民生,通过扩大就业、支持创业、鼓励投资、完善社保和加强帮扶,大幅度提高城乡居民基本收入,使广大群众共享收入倍增带来的实惠。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各项制度,切实减轻群众在上学、就医、住房、养老等方面的负担,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转变工作作风,解决突出问题。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往往是我们工作的薄弱环节。突出问题解决了,其他问题迎刃而解。只有群众反映的问题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才能赢得群众的依赖和支持。为此,需要转变作风,深入基层,与群众进行真诚交流和沟通,真正了解群众的心声。今年,中共江苏省委、省政府进一步开展领导干部下基层活动,省委、省政府领导和省级机关主要负责同志带头到农村、社区和基层驻点调研,轻车简行,住下来,扎下去,了解民情民意、破解发展难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干群关系融洽、促进基层发展稳定、促进机关作风转变。领导干部与群众同吃、吃住、同劳动,真心实意为群众排忧解难,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激发广大群众以饱满的热情积极投身于“两个率先”的实践之中。
创新工作方法,建立长效机制。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只有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事制宜,创新工作方法,尤其是要学习和运用信息网络技术手段和方法,才能不断提高群众工作水平,增强群众工作实效。要用新举措应对新情况,用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用新思路解决新矛盾,把做思想政治工作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把依法办事与带着感情做工作结合起来,把发扬传统与开拓创新结合起来,及时发现总结推广基层创造的新经验新方法,并加以规范,固定下来,坚持下去,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努力推动群众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只有这样,才能使群众工作扎实推进,富有成效。
作者 王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