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冷暖记心头

作者
作者
全面开发改进解决项目

今天是周末,我轻车简从到挂钩联系点李恒镇,走访看望部分困难群众。最近中央作出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省、市也相继出台一系列规定。作为基层干部,应该多到农民家中访民情、解民忧,始终把群众冷暖记心头。

不知不觉,车已到李恒镇,徐庙村徐增义家是我走访的第一站。老徐告诉我,子女在外打工,他因患脑血栓,又与子女分开住,生活较为困难。我问他,合作医疗报销没有,他说该报的都报了。我又问他,身体怎样,简单的活能做吗?他说能。我说,现在各村居都在搞「三来一加」项目,可以拿点打火机组装之类的轻便活在家做,赚点零花钱。他说可以,不过要到邻近的村落去拿。这让我不禁想起大前天上午到北丁集周王村韦庄组走访的情景:该村落目前也没有「三来一加」项目,很多上了年龄且有一定劳动能力的群众在家无事可干。对此,我对身边工作人员说,全县「三来一加」工作进展总体很好,但仍存在着村居间发展不平衡、项目覆盖面不够广等问题,「三来一加」项目「空白自然村落」现象较为普遍,影响了农民增收致富,下一步我们要切实加以解决。

家住李恒居委会的王德义,65 岁,是位老党员,年轻时曾担任过村干部,近来因生病做手术,看病负担较大。老王告诉我,现在农村老百姓的日子过得都不错,一些群众生活困难,主要还是因病、因灾、因残造成的。我听后深受启发,联想到前天随中央督查组在刘集镇槐树村农户家走访的情形:陈生龙先因车祸右腿截肢,后又患脑血栓,一家生活十分艰辛;李延华夫妇俩都患癌症,儿子在外打工摔伤,生活十分困难。想到这里,我当即对全县困难群体帮扶工作提出具体要求,按照「全覆盖」的要求,对全县所有特殊困难群众进行排查梳理、登记造册,全面落实教育、医疗、住房、社会保障、养老、就业等普惠性政策和扶贫开发、特困救助等特惠性政策,确保现有政策不折不扣宣传、兑现到位,并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及透明。春节前,全县要认真开展「大走访、大慰问」活动,切实解决好群众临时性、突发性、特殊性的生产生活难题。

随后,我又来到困难教师汤朝忠、梁秀华家中。汤老师患糖尿病,每天都要打针吃药;梁老师患食道癌,幸亏发现早,做了手术,身体很是虚弱。两位老师家庭生活压力较大,但他们仍坚守教学一线,且成绩突出,让我深受感动。我当即安排身边工作人员通知民政部门,充分利用我县「阳光救助」平台优势,多方筹集更多的帮扶解困专项资金,并尽快出台统一的补助标准和实施办法,切实加大对困难群体的临时性救助力度。

最后,我来到了镇敬老院。在这里,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人们品茗,下棋,健身,聊天,读书,阅报,怡然自乐。我嘱咐镇领导,要继续照顾好老人的生活,并在老人们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组织他们到县城、镇区去看一看,现场感受一下家乡的新变化。

慰问结束后,已是下午 17:10。我在该镇主持召开了一个由镇村组三级干部参加的座谈会。会上,我希望各级干部要多到农户家中,多听群众唿声,帮助他们解决各种困难;切实做好贫困农户帮扶工作,对所有特殊贫困农户,镇村组三级干部要按照「一对一」的原则实行结对帮扶,具体帮扶事项与帮扶实绩要建档立卡;所有结对帮扶人员每月至少两次走访联系户,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切实为群众尤其是困难群众、留守人员提供更多就业岗位,让老百姓过上更加富裕、更有尊严的生活。

回城的路上,徐增义、王德义等特困群众的生活状况让我很揪心,也启发我深思。我当即交待办公室,就如何做好当前农村重点民生工作下发通知,对贫困农户帮扶、发展「三来一加」项目促进农民增收、做好农民建房管理工作、搞好农村环境整治等农民关注的热点问题提出具体要求。

群众利益无小事,民生工作大于天。特别是对有着 186 万人口的沭阳来说,民生工作尤其重要。把群众冷暖时刻放在心头,从满足不同群众利益需求着手,最大限度地保障和改善民生,才能让群众切身感受到党的温暖,看得见党员干部的积极作为,从而增强凝聚力。


作者 蒋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