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发展全过程

党的十八大指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全过程。近年来,金湖以在苏北率先建成同家生态县为目标,把生态文明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先后荣获同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园林县城等称号,2012 年在苏北率先通过国家级生态县省级技术评估和考核验收。
生态文明建设与新型城镇化相融合——构建城乡发展新格局
推进城乡一体化。围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要求,按照「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农业向规模集中」导向。坚持因地制宜、错位发展的原则,在重点建设一个精品主城区的同时,加快建设四个特色鲜明、辐射带动力强的辅助中心,分别是:依托闵桥、塔集、金南南部规划建设高效农业、文化生态旅游综合示范区;依托吕良、前锋规划建设白马湖生态休闲、湿地保护区,建设生态农业观光园;依托陈桥、吕良规划建设现代农业、承接市区辐射的功能区;扎实推进富有特色的农民集中居住点建设,涌现了一批特色农民集中居住点。一体化的城乡生态彰显了「水绿相映、城在园中、水在城中、人在景中」的城市特色。
加强生态空间保护。水是金湖的灵魂,水面和湿地面积占县域的 1/2。为保护这方水土,聘请专家修编了《县城总体规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认真分析绿地系统现状,以建设城乡一体的生态绿色网络为指导思想,以「城、水、林、田」并存为自然基础,以「绿水城市」为总体框架,营造「城中水、水绕城」,「城中绿、绿绕城」的生态县城。规划了居民出行 500 米就可步入 1000 平方米以上绿色空间的目标,满足了市民休闲娱乐和晨练的需求。
细节体现低碳理念。宏观规划定案后,抓住城市细节的设计更是生态城建设的关键。我们确定体现节约、低碳新理论的规划设计方案,力求以最小的消耗换取最大的收益,建设低碳城市。在节地方面,千方百计提高土地利用率,在保护城市原有生态绿地、水面的同时,大力推广立体绿化,实施了庭院和河道驳岸立体绿化。在节水方面,坚持用乡土树种、耐旱树种,在有条件地段采取了滴灌方式保障植物正常生长,有效地提高了节水率。在节约投资方面,确立「适地适树管理好,师从自然讲环保」的绿化理念,杜绝高价买绿问题。在节能方面,坚持大力推行节能措施和节能材料,推行节能建筑和绿色建筑比例达到了 60% 以上。
生态文明建设与转裂升级棚融合—构筑融合发展产业新体系
把实施新型工业化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第一推动力,促进工业经济提质增效。提出了坚决不新上化工项目,大力发展科技含量高、能源消耗低、污染物排放少的绿色产业和企业,培育了金石集团、苏仪集团等一批全国行业单打冠军。通过「绿色招商」,先后引进了一批投资体量大、工艺先进、产业带动力强的工业重大项目。形成「机械制造、线缆仪表、新材料」三大主导产业和「新能源、电子信息」两大新兴产业,建成国家火炬计划石油机械特色产业基地、省渔业机械之乡等产业发展平台。以科技创新推进产业升级,深化产学研合作,获批省级重大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 7 个、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25 个。
把现代服务业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第一带动力,推动传统服务业优化升级。发展大旅游,以「赏金湖荷花、品湖鲜美食」为载体,形成「一城三点两线一带」的旅游空间布局。推动「大市场」,建成家和国际家居广场、建材市场、香港城、水产品批发市场、钢材市场等规模体量大、产品档次高、规格品种齐的市场流通工程,形成了农产品交易、日用品市场、生产资料供应体系。提升大餐饮,通过每年举办湖鲜美食名店、烹饪技术比赛、广场美食等活动,推动传统美食文化的挖掘和湖鲜菜肴的创新,引进培植高档次餐饮、休闲会所,打造建设全国知名的湖鲜美食品牌,成为中国湖鲜美食之乡。
把推进农业产业化作为第一助动力,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以发展生态农业、高效农业为重点,以建设有机、绿色、无公害「三品」基地为抓手,着力推进现代生态农业发展。积极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规划建设 10 亿元产业 2 个,建成高效农业 31.2 万亩。成功引进雨润集团,建成省市龙头企业 24 家,登记农民专业合作社 471 个,推进农业产业化步伐。累计安排三农各项投入 6.97 亿元,疏浚县乡河道 215 条,村庄河塘整治全覆盖,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苏北首家新农村电气化县等荣誉称号。完善农业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不断提高金湖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确保农业增加值年均递增 5.7%。
生态文明建设与民生幸福相融合——创造宜居宜业新环境
实施蓝天工程,提升大气环境质量。在空气质量预警预报上下功夫,着力提升环境质量日报和预报制度,增加监测点,扩大监测面,提高准确度。开展工业污染源专项整治,对全县工业企业逐一过堂,对污染严重、治理无望的坚决关停,对不能稳定达标排放的严格管理,对管理规范排放的巩固提升;开展油烟烟尘专项整治,集中供热项目建成后城区新建项目不再新上燃煤锅炉,尚未安装油烟净化装置的强行入轨;开展清洁家园行动,推进秸秆综合利用。
实施碧水工程,提升水环境质量。强化对重点污染源监测,加强地表水、地下水监测,疏浚县乡河道和村庄河塘,清洁水源。大力推进入江水道生态修复、高邮湖和白马湖退养还湖,形成生态安全屏障。重视城乡饮用水安全和生活污水处理,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村镇饮用水卫生合格率均为 100%,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 85%。定期对县城生活用水水源的上下游进行监测,确保城乡居民生活用水绝对安全。在苏北率先建成「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生活垃圾统筹处理体系。推进农村环卫工作常态化。
实施绿地工程,提升绿环境质量。把创建「水乡园林城市」作为改善人居环境和为民办实事的重要工作来抓,不断加大公园绿地、道路绿化、单位绿化、居住区绿化、防护绿地、生产绿地和风景林地建设步伐。重点抓好沿湖、沿河、沿路生态防护林和绿色乡镇、绿色村庄建设,绿化覆盖率达 43.65%,绿地率达 36.9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 10.85 平方米,逐步建立环城绿带、绿色走廊、大型绿地、郊区森林相配套的城镇绿化体系,形成了总量适宜、分布均衡、植物多样、特色鲜明的城市绿地系统。
(作者系中共金湖县委书记)
编后语:
做好「融入」这篇大文章
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包括污染防治、节能减排等常规性的环境保护工作,更重要的是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因而,生态文明建设要着重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建设方面发力。
如何发力?答案是「融入」,即按照党的十八大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能否做好「融入」这篇大文章,关乎生态文明建设的成败,关乎亿万华夏子孙的未来。
金湖,作为一个经济算不上发达的苏北县,具有强烈的「融入」意识,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也不走怨天尤人、消极无为的歧路,而是园地制宜、扬长避短,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取得了不菲的成绩,赢得各界称赞和百姓认可,
金湖的抉择,让人鼓舞;金湖的探索,引人关注;金湖的经验,值得借鉴。
责任编辑:苏胜利
作者 肖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