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论:五位党的领导人论作风

1930 年 5 月,毛泽东同志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指出:
你对于某个问题没有调查,就停止你对于某个问题的发言权。
1942 年 5 月,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
只有代表群众才能教育群众,只有做群众的学生才能做群众的先生。如果把自己看作群众的主人,看作高踞于「下等人」头上的贵族,那末,不管他们有多大的才能,也是群众所不需要的,他们的工作是没有前途的。
1949 年 3 月 5 日,毛泽东同志在《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中指出:
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我们有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武器。我们能够去掉不良作风,保持优良作风。
1960 年 3 月 30 目,毛泽东同志在《反对官僚主义,克服「五多五少」》中指出:
官僚主义这种旧社会遗留下来的坏作风,一年不用扫帚扫一次,就会春风吹又生了。……突出的表现是「五多五少」。就是说,会议多,联系群众少;文件、表报多,经验总结少;人们蹲在机关多,认真调查研究少;事务多,学习少;一般号召多,细致地组织工作少。
1962 年 2 月 6 日,邓小平同志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
我们党的各级领导同志,特别是主要领导人,威信建立在什么地方呢?建立在思想、工作、言论的正确上,建立在民主作风上,建立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作风上。领导人不可能什么事都做得百分之百的正确,不可能一点缺点、错误也没有。问题在于对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有没有自我批评的精神,让不让别人批评,听了正确的批评能不能接受和照办。有错误,自己讲,而且讲够,又能倾听别人批评的意见,这就有了主动,就可以使大家心情舒畅。这样做绝不会损害自己的威信,只会提高自己的威信。
1978 年 6 月 2 日,邓小平同志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
我们开会,作报告,作决议,以及做任何工作,都为的是解决问题。我们说的做的究竟能不能解决问题。问题解决得是不是正确,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是否善于总结经验,针对客观现实,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一切从实际出发。我们只有这样做了,才有可能正确地或者比较正确地解决问题,而这样地解决问题,究竟是否正确或者完全正确,还需要今后的实践来检验。如果我们不这样做,我们就一定什么问题也不可能解决,或者不可能正确地解决。
1980 年 12 月 25 日,邓小平同志在《贯彻调整方针,保证安定团结》中指出:
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党的组织、党员和党的干部,必须同群众打成一片,绝对不能同群众相对立。如果哪个党组织严重脱离群众而不能坚决改正,那就丧失了力量的源泉,就一定要失败,就会被人民抛弃。全党同志,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经常记住这一点,经常用这个标准检查自己的一切言行。
1989 年 5 月,江泽民同志在《切实加强党的建设,增强党的凝聚力吸引力战斗力》中指出:
如果利用党的现行政策和商品经济的等价交换原则,向党组织讨价还价,或待价而沽,或大搞「投之以木桃,报之以琼瑶」之类的金钱与权力的交易,把党的原则当作商品来交换,那是绝不允许的。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剥削阶级所鼓吹的「人为财死,鸟为食亡」、「金钱至上、金钱万能、有钱能使鬼推磨」等腐朽思想的危害性,防止金钱的诱惑,做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
1993 年 7 月 5 日,江泽民同志在全国省、区、市党委政研室主任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更没有决策权。
2000 年 10 月 11 日,江泽民同志在《关于改进党的作风》中指出:
「实干兴邦,空谈误国。」形式主义作风和官僚主义作风,是我们党的一大祸害。全党上下,全国上下,必须狠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歪风。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时时处处坚持重实际、说实话、务实事、求实效,必须大力发扬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工作作风。
2007 年 10 月 15 日,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
优良的党风是凝聚党心民心的巨大力量。要坚持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群众路线,真诚倾听群众唿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2008 年两会期间,胡锦涛同志在解放军代表团发表重要讲话指出:
如同意识对于存在具有相对独立性一样,风气作为价值观念、思想道德、精神状态的综合反映,一旦形成,影响很大。一个单位建设的环境条件差一些,但只要风气好,大家心齐劲足,就能弥补「先天不足」而得以平稳发展。相反,风不正则理不公,理不公则气不顺,气不顺则劲不足,劲不足则事不成,环境条件再好也无济于事,即使有点进步也很难巩固。实践证明:风气是一种软环境,但它的作用并不软。风气好出人才、出业绩,人人受益;风气不好出歪风、出邪气,人人受害。「苦不怕累不怕,就怕单位风气差」。如果说党风关乎党和国家生死存亡,那么,风气关乎一个单位的兴衰成败。千金难买好风气,清风正气胜千金。
2012 年 11 月 8 日,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上的报告中指出:
坚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下决心改进文风会风,着力整治庸懒散奢等不良风气,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优良党风凝聚党心民心、带动政风民风。
2010 年 5 月 12 日,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党校春季学期第二批入学学员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中指出:
当前,在一些党政机关文件、一些领导干部讲话、一些理论文章中,文风上存在的问题仍然很突出,主要表现为长、空、假。长,就是有意无意地将文章、讲话添枝加叶,短话长说,看似面面俱到,实则离题万里。群众形容说,这样的讲话有数量无质量,有长度无力度;这样的讲话汇集的书,有价格无价值,有厚度无深度。空,就是空话、套话多。照抄照搬、移花接木,面孔大同小异,语言上下雷同,没有针对性,既不触及实际问题,也不回答群众关切,如同镜中之花,没味、没用。假,就是夸大其词,言不由衷,虚与委蛇,文过饰非。不顾客观情况,刻意掩盖存在的问题,夸大其词,歌功颂德。堆砌辞藻,词语生涩,让人听不懂、看不懂。
2011 年 11 月 16 日,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党校秋季学期第二批入学学员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中指出:
应该看到,当前在领导干部中,不重视调查研究、不善于调查研究的问题还是存在的。有的走不出「文山会海」,强调工作忙,很少下去调查研究。有的满足于看材料、听汇报、上网络,不深入实际生活,坐在办公室关起门来作决策。有的自认为熟悉本地区本部门情况,对层出不穷的新情况新问题反映不敏锐,对形势发展变化提出的新课题新挑战应对不得力,看不到事物的发展变化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凭经验办事,拍脑袋决策。有的调研走过场,只看「盆景式」典型,满足于听听、转转、看看,蜻蜓点水、浅尝辄止。凡此种种,严重影响决策的科学性,妨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也损害领导机关、领导干部的形象。
2012 年 11 月 15 日,习近平同志在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会上的讲话中指出:
党领导人民已经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我们完全有理由因此而自豪,但我们自豪而不自满,决不会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新形势下,我们党面临着许多严峻挑战,党内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一些党员干部中发生的贪污腐败、脱离群众、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必须下大气力解决。全党必须警醒起来。打铁还需自身硬。我们的责任,就是同全党同志一道,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切实解决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使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2013 年 1 月 22 日,习近平同志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强调:
改进工作作风的任务非常繁重,八项规定是一个切入口和动员令。八项规定既不是最高标准,更不是最终目的,只是我们改进作风的第一步,是我们作为共产党人应该做到的基本要求。
作者 本刊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