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论:多维视角论作风

成功缘于实干 空谈终致祸患
闻学良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是千百年来人们从历史经验教训中总结出来的治国理政的一个重要结论。习近平总书记在阐述伟大的「中国梦」时特别强调了这句话。这句话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反映了我们党对新形势下执政使命的深刻认知,彰显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清醒的忧患意识,必将激励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
崇尚实干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作风,是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中国共产党人历来注重向历史学习、向实践学习,反对空谈、强调实干、注重落实,认为「事业是干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也没有」。新中国的红色江山,是无数革命先辈一枪一弹、一城一池打下来的;社会主义的宏伟大厦,也是无数劳动者一锹一铲、一砖一瓦垒起来的。历经沧桑的中华民族,之所以能走出苦难、走向辉煌,靠的是实干苦干的精神状态和优良作风。正是因为一代代人的埋头苦干和接力奋斗,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展现出如此光明的前景,伟大的「中国梦」才越来越接近现实。但我们也要看到,现在有少数同志身上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好的作风。他们或纸上谈兵,只说不干;或无谓争论,错失良机;或夸夸其谈,工作漂浮;或热衷于形式主义、表面文章,严重脱离群众。这些不良作风严重损害党的形象,败坏社会风气,必须坚决克服。
「实干」二字的深意,既在于「埋头苦干」,更在于「认准了就干」。正如德国着名诗人歌德所说:「思想活跃而又怀着务实的目的去进行最现实的任务,就是世界上最有价值的事情。」总结中国改革开放成功的原因,邓小平同志指出,「不是靠本本,而是靠实践,靠实事求是」,强调「从现在起到下世纪中叶,将是很要紧的时期,我们要埋头苦干」。党的十六大特别是十七大以来,正是因为「认准了就干」,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我们党才在异常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下,牢牢把握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
实干兴邦,实干强国。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经济发展、科技进步、文化飞跃以及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进步,是民富国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每一个方面的复兴,都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努力,每一份坚持和每一份成绩都不该是空话白话。「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路虽近,不走不会达到;事虽小,不做不会成功。「说得一丈,不如行取一尺。」实干就是不能光耍嘴皮子,而要扑下身子抓落实;就是不能停留在文件上、讲话中,而要提高执行力,付诸实施;就是不能贪图安逸,而要舍得流汗吃苦。实干兴邦,就要改进话风、文风、会风,集中心思、时间和精力干实事,用心想事、用心谋事、用心干事,做到时不我待、只争朝夕,敢作敢为、善做善成。实干兴邦,就要端正工作指导思想,狠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不图虚名,不务虚功,真抓实干。实干兴邦,就要从完善干部考核做起,既听干部说了什么,更看干了什么。干与不干不能一个样,干多干少不能一个样,干好干坏不能一个样。有了这样的监督检查和指标考核,就能让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人有机会有平台。实干兴邦,就要从推动改革创新做起。改革是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正确抉择,是中国发展最大的红利。抓住了重点领域,突破了关键环节,「一子落而满盘活」。
中华民族的复兴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不会一蹴而就,更不能一劳永逸,只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拼搏进取,奋勇前行。只有这样不懈努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不会是海市蜃楼。我们清醒懂得,即使到 2020 年全面建成了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我国还是处在并且仍将相当长时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此而来的多方面任务的艰巨性、复杂性,要求我们居安思危。只有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始终做到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才能实现两个「百年目标」。
好作风也是一种政绩
尤展 李跃华
党的十八大召开不久,中央政治局公布了改进工作作风的八项规定。这是我党应对当下社会新情况的务实之举,也是加强自身建设在新时期的具体落实。思想是行动的指南,领导干部要改进工作作风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正确的政绩观能引导干部改进工作作风。政绩观是指评判工作实绩的价值取向和标准在观念上的体现,政绩观的实质是价值观,决定着领导干部的人生追求和执政行为,决定着一个地方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决定着党和人民事业的兴衰成败。对于领导干部来说,作风与政绩观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的。工作作风漂浮,往往在政绩观上陷入误区;缺乏正确的政绩观,往往会让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自由主义之风盛行。领导干部有了正确的政绩观,就不会热衷于「形象工程」、「献礼工程」、「面子工程」,工作作风必然会得到改进。真正做到求真务实、埋头苦干,察实情、讲实话,鼓实劲、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把全部精力用在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上、用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用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上。这样,工作就能取得实效,经济社会就会得到持续健康的发展。
好的工作作风也是政绩。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每个领导干部都希望在任期内留下更多的政绩。那么什么才是政绩呢?领导干部的政绩是由多方面要素组成的,绝不仅仅是经济指标和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它的最终标准应该是以人民群众获得的福祉来衡量。这其中也包括干部队伍的作风建设。因为,好作风是人民群众之福,坏作风是人民群众之祸,搞好作风建设是领导干部建立功勋的重要方面。领导干部在任期内带动和建起好的作风,以好的作风和一身正气带动和影响干部队伍,同样也是政绩,也一定会赢得广大群众的赞誉。
其实,弘扬优良的作风,树立正确政绩观,并不是很难做到的事情。只要领导干部能够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人民利益的关系,坚持人民利益第一,多想一想自己的职责和人民的期待,从自己做起,从身边事做起,立足本职岗位,在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的过程中培养与群众的感情、增长工作才干,就能够以扎实的作风履行好自身职责,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只要各级领导干部求真务实、埋头苦干,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就一定能够做出真正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政绩。
落实比黄金还重要
李扬
从改进调查研究、解决民生难题、精简会议文件、简化接待工作、改进新闻报道、坚持廉洁从政等方面,中央的「八项规定」和省委的「十项规定」字字不含煳,硬招到位,导向鲜明。每一项都有十分具体的措施,具体才没有弹性,具体才能深入,具体才能落实。信心比黄金重要,落实比黄金更重要。面对新规定、硬要求,如何进一步改进作风,进一步弘扬优良作风,核心就在「落实」二字上。
千头万绪,先抓作风;抓作风,抓住了关键,抓到了实处,力重千钧。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作于细,必然作于实,抓实情、办实事、讲实话,实干兴邦。求真务实与埋头苦干,是谋事成事的「必备项」。正所谓:为政贵在行。好的文件、好的规定要不落空,要有生命力,关键是下功夫抓落实。
落实,说白了,就是说到做到,要有一种立说立行的意识与责任。规章制度是对人们的行为规范,它的终极价值就在于付诸实践并见诸成效,对人们的不当行为起到约束和根治作用。说到之所以要做到,是因为在说之前是做了调查研究的,是因为存在的问题确实需要纠治。新出台的这些规定,都是经过充分调查研究,认真听取群众意见、针对现实问题而作出的。规定一经作出,我们就要立即遵照执行,这是不可讨价还价、不容打折扣的政治纪律要求。
做好「落实」二字,必然会遇到许多矛盾和问题,只有努力解决好各种矛盾和问题,才能把工作真正抓好、抓出成效、抓出实绩。不要怕遇到矛盾和问题,而要敢于正视矛盾和问题;不要绕开矛盾和问题走,而要实事求是、千方百计地去求得矛盾和问题的及时正确解决。树根扎得越深,就越枝繁叶茂。抓落实抓到基层、抓在具体处,才能见功力、见实效,不至于「沙滩流水不到头」。
做到「落实」二字,贵在持之以恒,也难在持之以恒。抓作风,不能抓一阵子松一阵子,热一阵子冷一阵子,要防止虎头蛇尾。规矩定了,杠杠划了,就要自律坚守,自觉遵守,一以贯之坚持下去。付出实际行动之后,就要自觉坚持下来,保持下去,养成习惯,形成氛围,决不能回潮。落实的全过程,必须始终坚持一个落脚点——作风好不好,基层群众最有实际感受,也最有发言权。改进作风还要让群众来监督、来评价,把人民群众满意作为检验标准,而不能自说自话、自我评价。
当前,江苏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新征程已经开启,「两个率先」的目标催人奋进,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异常艰巨,尤其需要我们以优良作风抓落实促和谐。转变作风、推进工作落实,其本身也是密切与群众联系、加强党性修养的好途径,也是锤炼干部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品质的好载体。要结合转变与改进作风的新目标,纯洁党性、锤炼品质,善于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推动改革发展的智慧和力量,切实解决好老百姓反映强烈的问题,积极化解各种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好的决策必须靠好的作风来落实。改进作风,迈实步,不停步,从现在做起,从每一件事做起。涓流汇海,锲而不舍,必能久久为功。
(作者系新华日报评论部主任)
俯身大地聚民心
邱海军
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改进领导作风的核心问题。无论是中央的八项新规,还是省委的约法十章,所涉范围之广、内容之细,彰显力度之大、决心之坚,抓住了作风建设的关键,顺应了人民群众的期待,体现了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根本要求,为各级领导干部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提供了「范本」。新形势下,各级领导干部只有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转变领导作风,对人民群众真正尊重、真情关怀、真诚服务,才能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信赖。为此,要着力在三个方面下功夫、见实效。
以真情换真心。对人民群众的感情和态度,是做好密切联系群众的关键环节。对于领导干部而言,解决好对群众的感情和态度问题,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是衡量领导干部是否始终保持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一把标尺。只有摆正自己同人民群众的位置,从根本上端正对人民群众的态度,时刻警惕脱离群众的倾向,才能始终与群众同唿吸、共命运、心连心。只有心中有群众,群众心中才有你。作为领导干部,必须不断洗涤思想感情上的尘埃,不断增强群众观点和宗旨意识,对人民群众常怀忧虑与关切,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把责任心落实到具体岗位上,体现到每一个工作环节和细节中。
以地气聚民气。领导干部联系和服务群众,必须坚持重心下移,与群众坐在一条凳子上,经常去「接地气」想问题,真正了解群众的所思、所盼、所需,这样才能触摸到群众的脉搏,增强服务群众的实效。鉴于此,各级领导干部应切实放下架子,俯下身来,到基层的生产一线去,接触最普通的人民群众。一方面,要充分利用「三解三促」活动契机,开展驻点调研活动,与群众「零距离」接触、「面对面」沟通、「心贴心」交流,实实在在接地气、摸实情。另一方面,要创新联系群众方式,继续完善领导接访下访、联系服务群众、党务政务公开等制度,学会利用电视、广播、手机、互联网等新媒体和载体,加强与群众的联系,倾听来自民间的草根声音。
以实干凝民心。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坚持实干富民、实干兴邦,敢于开拓,勇于担当,多干让人民满意的好事实事。」这一要求,体现了我们党对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高度清醒自觉,彰显了我们党植根群众造福人民的坚强决心和以求真务实作风干实事的鲜明态度。因此,领导干部要带头坚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作风,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精文简会、狠抓落实。要时刻朝着群众的方向走,顺着群众的意愿干,多办一些群众最盼望、最迫切、最需要的实事,坚决不搞虚报浮夸的假政绩、劳民伤财的达标活动和沽名钓誉的形象工程。对作出的各项决策部署,要抓住不放、一抓到底,定责任、定人员、定时限、定奖惩,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抓牢,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见到实效,以务实创新的实际行动赢得民心。
(作者单位:中共江苏省委研究室)
好作风「头雁」领
翟慎良
以作风正党风,以党风赢民心。中央政治局作出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省委紧接着也出台贯彻落实的十项规定。
中央政治局作出的「八项规定」,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向全国人民作出的庄重承诺。省委制定十项规定,就是要坚决与中央保持一致,从严从紧把中央对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要求落到实处。「切实改进调查研究,每年到基层调研时间不少于两个月」;「大力精简会议活动,提倡开短会、讲短话」;「大幅减少文件简报,没有实质内容、可发可不发的文件简报一律不发」;「着力简化接待工作,到基层考察调研坚持轻车简从」……这些具体细致的规定,体现了党的宗旨,顺应了人民的期待,掷地有声,切实可行。
当然,必须看到的是,规定的出台,只是作风转变之始。社会热议新风,群众热盼新风。新风何处来?领导干部带头是关键。
群雁高飞,头雁引领。改作风树新风,同样需领导引领。所谓风成于上,俗形于下。领导干部的作风状况,直接关系着一个地方、一个单位的党风政风民风,是作风「风向标」。好作风能否形成,至为关键的是领导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只有领导干部真正发挥了「头雁」作用,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做给一级看,方能潜移默化,新风日盛。
领导带头树新风,要讲一个「信」字。新风要深入人心,领导干部首先要做到言必信、行必果,以一个「信」字凝心聚力。「要求别人做的自己带头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带头不做」,惟其如此,才能不令而行,从者愈众。
领导带头树新风,要讲一个「严」字。一方面是严于律己,做到慎独、慎欲、慎微、慎交友,在工作中时时处处坚持发扬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以及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等优良作风。另一方面是严打不正之风,旗帜鲜明地反对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以权谋私、弄虚作假和个人专断、追求奢华等不正之风,以行之有效的制度确保歪风邪气难生成、不扩散。
领导带头树新风,要讲一个「久」字。好作风的形成,贵在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新规出台,是下决心真改,下力气坚持,还是虎头蛇尾,有始无终?领导干部的行动就是「风向」,群众在看,下级也在看。只有改得实在,改得长久,新风才能转为「常风」,才能形成不变的「气候」。
营造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良好政风,这是我们的追求。但好作风、好政风非一朝一夕速成,亦非一人一力独为。唿唤领导干部带头树新风,不是要让领导干部「唱独角戏」,而是带头行动,带头向群众践诺,带头接受群众监督。毕竟,作风好不好,最终还是群众说了算。
唿唤领导干部带头树新风,更期待具体行动能化为长效机制。省委提出,要把贯彻执行中央和我省有关规定的情况,列入省级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的重要内容,纳入省领导同志述职报告之中,列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检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这正是在制度化上所做的努力。
(作者系新华日报评论部副主任)
责任编辑:苏胜利
作者 本刊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