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美丽乡村经济的新业态新样板

作者作者
团队开发探索智能解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近年来,江苏各地切实加强乡村新经济发展,进行了大胆探索与创新,极大变革了传统乡村经济增长模式。乡村新经济打破了传统农业发展的单一模式,融入了新的生产、经营、营销要素和技术,与其他产业高度融合,形成了一些新业态新样板,主要有产业集聚型、特色田园型、龙头带动型、能人带动型等典型做法。

以产业集聚做强美丽乡村经济

自 2012 年起,江苏在全国率先将工业园区的建设理念应用于农产品加工集中区上。各地立足特色资源或区位优势,推动农产品加工企业集聚发展,打造特色产业集群,积极推进农产品加工业优化升级,全面增强综合实力,提升发展水平,从而涌现了不少可复制、可推广的江苏经验模式。

依靠农业科技创新 + 产业集群,发展美丽乡村 + 特色产业、美丽乡村 + 专业大户、美丽乡村 + 休闲旅游等新型业态。南京白马农产品加工集中区依托江苏南京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主动发挥区位、政策资源、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等方面的优势,加强与高校院所的沟通,已引入 4 个院士团队进行科研工作,吸引 50 多家企业入驻,实现了科研、企业、人才、政策的高度集聚,重点发展集约型、科技型、都市型农业,形成了「以绿色智慧农业为主题、以生物农业为主导产业」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园区内农业生产趋向自动化、规模化,高端创新研发平台、生产研发基地和智能制造中心打通研发、生产,创建了省内首个农产品区域品牌「无想田园」。

依靠特色产业集聚 + 加工集中,助力乡村振兴,让美丽乡村更具魅力。邳州依靠历史渊源、自然优势和政策支持,围绕大蒜、银杏、家居木业等特色产业,打造布局合理、设施完善、功能配套、特色鲜明的产业集聚区和加工集中区。拥有「中国大蒜第一镇」之称的宿羊山镇以大蒜产业为核心,对接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形成产业化联合体,实现产业规模 150 亿元。铁富镇以银杏产业为核心,深入挖掘银杏全产业链,做大一产、做强二产、做美三产,努力打造 500 亿元级特色产业集群。「板材之乡」官湖镇以家居产业为核心,围绕「家居天下」的目标不断招商引资,集聚家居企业,实现产业纵向链接、横向拓展,县域产业规模达到 300 亿元。

以特色田园建设做强美丽乡村经济

2017 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同年江苏省委、省政府部署特色田园乡村建设。2021 年省委一号文件提出,全面开展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到「十四五」末建成 1000 个特色田园乡村。目前,江苏已拥有无锡田园东方、南京溪田和兴化千垛等一批田园综合体。

以田园综合体为商业模式,以文旅产业为主要业务,带动特色田园乡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无锡田园东方本是一个地产被迫转型文旅运营的项目,但成功转型度假胜地,成为乡村振兴的榜样。作为国内首个田园综合体,田园东方集生态农业、田园生态居住和休闲度假于一体,强调新型产业的综合价值——「复兴田园,寻回初心」。「文旅 + 农业 + 新社区」的产业模型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有机融合,现代农业板块建设「四园四区两中心」,源于传统农业又超越传统农业,让品牌化与 IP 化成为首要推动力;休闲文旅板块借助美丽乡村的环境,引入拾房清境文化市集、华德福教育基地等,构建浪漫的乡村生活;田园社区板块基于尊重自然的原则,打造都市之外的桃花源。

守住「农」色,挖掘文化,集垛田观光、渔村体验、互动游乐、康养度假等于一体,以美丽乡村带动美丽经济。兴化千垛田园综合体项目是国家级田园综合体项目在江苏省的两个试点项目之一,是美丽乡村创造美丽经济的典范。该田园综合体以东罗村为核心,采用「政府平台 + 市场主体 + 村集体」的运营模式,由文旅集团、万科和村集体三方合资组建万兴商业管理公司,通过整治环境和完善基础设施,在保持传统村落风貌的基础上建设村落景区,充分开发利用独特的「垛田地貌」,定位「千垛花海、梦里水乡」,规划出农业景观区、休闲集聚区、农业生产区、生活居住区四大功能区,相互协同,富民增收。

以「产业融合 + 龙头企业」模式做强美丽乡村经济

乡村经济的产业美体现在三产融合之美。我省各地大力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延伸农业产业链,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链主作用,促进乡村产业发展结构优化、质量提升。

依靠「中央厨房」产销新模式,培育农村经济新增长点,推进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扬州冶春「中央厨房」探索出的全新产销模式已成为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典型案例。在核心龙头企业的牵头之下,种植养殖基地、专业合作社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共同成立产业化联合体,采取「统一采购、集中加工、统一配送」的运作模式,实现从田头到餐桌的产业链一体化。在标准化生产、产业化发展、品牌化运营之下,「中央厨房」产销新模式打造供应链、拓宽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推动三产融合,培育农村经济新业态。

以共享农庄新业态,将生态旅游与农业生产、农事教育和周边旅游资源相结合,打造乡村产业综合体。苏州共享农庄是以涉农经营主体为载体,以特色农业发展为基础,通过农业生产的共享共赢机制,打造农文旅一体化的乡村产业综合体。共享农庄建设始终坚持以农为本、要素融合、富民增收的原则,引领三产融合,促进农民增收、美丽乡村建设、农业产业升级,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动能与活力。苏州特色农业规模达到 3.4 万亩,已建立共享农庄 57 家,接近 400 个涉农经营主体开展了约 450 个特色乡村项目,营业收入达 7.8 亿元。

以能人带动做强美丽乡村经济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离不开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火热的乡村振兴实践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心系三农、扎根农村、服务农民的创业创新致富带头人,撰写了最具时代特色、最富创业创新活力的乡村产业振兴时代篇章。

优秀「领头雁」的带领,使美丽乡村建设跑出「加速度」。江阴的乡村能人往往既是董事长,又是村党委书记,实现了经济发展与乡村发展的比翼双飞。江阴聚集了华西村、长江村、三房巷村等一大批经济强村,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在全国名列前茅,其背后都有能干的乡村带头人。在乡村能人的带领下,乡镇企业和村级集体经济迅速发展,实现了强村富镇。站在高质量发展的新起点上,乡村领头人依然用自己的行动实践继续打造着乡村振兴的新「江阴模式」。

能人队伍助推乡村全面振兴,实现了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徐州通过「三乡工程」寻找乡村建设带头人,打造具有徐州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三乡工程」指人才下乡、能人返乡、资本兴乡,旨在打造城乡互补、工农互促、三产融合、共同富裕的乡村振兴之路。徐州「三乡工程」目前已招引工商企业 106 家,落地产业项目 712 个,吸引下乡人才 3600 余名、返乡能人 2500 余名。美丽乡村、休闲旅游、特色产业等一大批项目开工建设,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兴起,农业生产更绿色高效,乡村环境更美丽宜居。

(作者单位:江苏省委党校中国特色主义思想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张宁


作者 华彦玲 张朔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