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提升干部队伍现代化建设能力

事业兴旺,关键在人,核心看干部。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江苏在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上走在前列。担负起这一光荣使命,对组织部门而言,最紧迫最现实的任务,就是全面提升干部队伍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力,推动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成为「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引领者和实践者。
着眼政治能力,打造一支「靠得住」的干部队伍
政治上靠得住,永远是衡量干部队伍能力建设的第一标尺。泰州市在选人用人考察上下功夫,在干部教育培训上做文章,在提升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上想办法,确保干部队伍「靠得住」。
把牢政治关。强化干部政治素质考察,确立任前考察、日常考察、专项考察 3 类考察方式,明确深度访谈、数据分析等 10 项考察方法,将干部政治素质「全景呈现」。针对政治素质考察内容不具象、方法不多、认定标准不明晰等问题,提出「政治忠诚、政治定力、政治担当、政治能力、政治自律」5 个正向测评指标,「热心四处拉关系、忙于个人进退留转」等 20 个工作表现负向测评指标,以及「常有人登门送礼」等 10 项生活表现负向测评指标,形成「5+20+10」指标体系,推动干部政治素质考察结果立体鲜活、具体可感。
上好政治课。始终把政治培训、政治锻炼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开展全景式教学,重点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共党史等模块进行专题教学设计,系统安排理论课程。深化沉浸式研学,组织党性分析会,从政治素质、斗争精神、落实能力等方面进行自我剖析,强化党性锻炼,增强扛起「在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上走在前列」的使命担当。
提升政治力。引领干部自觉锤炼政治判断力,常态化安排领导干部上讲台,自觉与党中央精神对标对表。引领干部不断提升政治领悟力,在全市党员干部中开展「总书记这句话最让我受教育」主题征文活动,深入领会新思想的本质内涵、精髓要义,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知其所以必然。引领干部切实加强政治执行力,开设「吾论如何」党员成长讲坛,围绕正在干的事情和已经干成的事情,从政治高度总结经验、反思不足,用亲身经历言传身教、教育引领,把提升政治执行力融入党员教育日常。
聚焦系统谋划,打造一支「谋得深」的干部队伍
系统谋划工作,要在「系统」二字。泰州市引领干部深入基层,指导干部实战演练,推动干部经风雨、见世面、长才干,用系统性的办法确保干部队伍「谋得深」。
了解实情当参谋。建立领导干部带头扎根基层制度,市县领导班子成员每人带头联系 1 个村(社区)、1 个企业,市级机关部门班子成员联系 1 个村(社区、企业、基层单位),了解社情民情、掌握一手资料。每月到联系点「四不两直」检查、随访、座谈交流等不少于 1 次,每年驻点调研 5—7 天,聚焦民生领域的突出问题、制约改革发展的短板弱项、推进治理现代化的薄弱环节、影响发展稳定的风险隐患,开展大排查、大起底,把问题找准找全、原因查深查透、对策谋深谋实。
实战演练增才谋。聚焦具体事件、具体工作、具体问题,多渠道筛选开发具有交流剖析价值的案例,分类形成 60 个经典案例、120 个身边案例,综合运用不同方式开展案例培训、实战演练。围绕治理现代化、突发事件处置、民生难题破解开展「典型案例演练」,组织案例教学、情景模拟,在拆解演练具体「打法」中提升工作谋划的科学化水平。根据实战演练中表现出的七种能力,分类评分、综合研判,绘制「能力图谱」,进行针对性培养和使用。
丰富阅历长智谋。针对年轻干部一线历练不足、专业干部工作经历单一、重大斗争经验少等问题,积极探索「上挂」「外挂」「下挂」等做法,及时将优秀的干部放到急难险重岗位上锻炼。先后组织 17 批次 200 多名机关干部到国家部委进行为期 1 年的「上挂」,开阔眼界视野。安排 16 批次 140 多名干部到广东、上海等地「外挂」,学习先进经验。实施年轻干部墩苗锻炼「千人工程」,聚焦省运会筹办等中心工作,抽调干部参与一线服务保障,提升应对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
致力唯实唯勤,打造一支「做得实」的干部队伍
干部队伍,既要在眼界思路上高得上去,也要在具体执行上落得下来。泰州市突出「唯实唯勤」导向,下大力气把敬业担当想干事、勤奋踏实能干事、创新创优干成事的干部选出来用起来,确保干部队伍「做得实」。
建立「实绩档案」。坚持在一线发现识别干部,采取嵌入式考察、单元式考察、响应式考察等方式,根据工作周期、阶段重点和关键环节,通过现场看、一线访、当面问等形式,近距离了解掌握重点环节、重要关口、重大难题等方面作用发挥情况,全面准确掌握第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强化综合分析研判,把一时一事与一贯表现相结合,对干部进行精准「画像」,按照「一人一档」建立干部实绩档案。
激励实干担当。明确「三重」一线实践中获得市级以上表彰、当年年度考核「优秀」等次的干部,晋升职级年限缩短 1 年;如所在单位无职数,可优先使用统筹职数。建立「三重」一线优秀干部数据库,每年专题提出「三重」一线干部提拔使用建议,全年提拔使用干部中「三重」一线干部占比不少于 1/3。
整治庸政懒政。聚焦工作中心,大力开展「三治一追究」,即治庸增能力、治慢提效率、治乱优环境,强化责任追究。每月召开调度会,对当月高质量发展考核排名末位的市(区)开展分析点评,对考核居后的责任人,分级进行函询、提醒和诫勉谈话。专门设立「蜗牛奖」,对推进重点项目不得力、履行行政职能不到位、解决群众问题不及时的责任人进行严肃问责,形成良好震慑效应。
强化监督管理,打造一支「立得正」的干部队伍
只有自己立得正,做人才有底气、做事才会硬气、成事才能让人服气。泰州市努力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强化监督管理,确保干部队伍「立得正」。
构建良好政治生态。运用好党内组织生活这个经常性手段,推动形成清清爽爽、规规矩矩、干干净净的政治生态。对「三会一课」进行严格规范,打造「支部主题党日」等载体,定期进行「党性体检」,把党性「融入骨子里」。切实实行党政正职议事末位表态以及重大事项决策全程记实等制度,促进党内正气上升、政治清明。
强化动态监测管理。构建「三色管理」机制,对市管领导干部「一人一档」建立干部监督档案。会同干部监督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对 228 名市(区)管干部进行排查,分别生成红、黄、绿三色「健康码」,定期会商更新。日常管理中,将黄码、红码管理对象作为重点。谋划干部工作方案时,首先比对「三色」名单,凡是红色的一律不用,黄色的没有明确结论前一律不用。
引导建树良好形象。围绕常态化改进作风,研究制定《党员领导干部行为失范记录暂行办法》,突出「党性失范、道德失范、品行失范」三大重点,探索开展行为失范干部测评,对品行不端、作风不实、形象不佳、口碑不好的干部不得提拔重用,警醒党员干部自觉做党内先进文化的践行者、维护者。
(作者系中共泰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责任编辑:苏胜利
作者 梁三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