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县域有效投资 持续激发内需活力

党的二十大后首次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将「着力扩大国内需求」作为今年经济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江苏省委提出以「六个走在前」推动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并将「在扩大内需上走在前」摆在首位。沭阳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突出扩投资、促消费两大工作主线,以投资的确定性对冲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以消费的上行增量对冲需求萎缩的下行变量,持续激活内需源头活水,源源不断释放蓬勃朝气,助推经济热力回升、迎来「春暖花开」。
注入源头活水,让投资热起来
我们坚持以政府投资带动投资变量做大做强,以有效投资稳住经济发展基本盘,把政策红利转化为经济活力。
聚焦招大引强,全力抓招商增动能。将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新春第一会即召开「全县招商引资暨重特大项目攻坚动员大会」,向全县 18 个招商协助组出征授旗,加快突破一批体量大、质态优、带动强的重特大项目,力争全年招引亿元以上项目 200 个以上、10 亿级项目 50 个以上、50 亿级项目 8 个以上、百亿级项目 2 个。深入实施「沭商回归」计划,以乡音、乡情、乡缘为纽带,加强与行业协会、异地商会等沟通合作,高规格举办「沭商大会」系列主题活动,推动优质资本、项目、技术等在花乡落地,持续掀起沭商返乡投资兴业热潮。
聚焦提速增效,全力上项目强支撑。开展重大项目建设「春季会战」,坚持「单月看工业、双月看城建、季度看农业」月度观摩推进机制,围绕项目建设全生命周期跟踪服务,盯着项目看、围着项目转、扭着项目干,集中时间、集中精力抓好项目建设,加快推进 80 个列省列市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实现投资量、实物量、工作量「三量齐增」,以重大项目的「撑杆跳」,推动工业经济「强筋壮骨」,确保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500 亿元以上、其中工业投资突破 350 亿元,充分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聚焦保质保量,全力补短板夯基础。抢抓「持续推进重点领域补短板投资」政策机遇,积极推进 73 个重点基础设施项目,着力发挥政府投资撬动作用和对重大项目的牵引作用,引导支持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补齐基建短板弱项、挖掘新的市场需求,以基建提速促进经济结构优化。用活用足中央「金融 16 条」政策,从供需两端双向发力,积极做好土地经营文章,加快已摘牌地块开发建设进度,以更大力度精准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推动房地产行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激发市场活力,让消费旺起来
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统筹抓好提升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各项工作,打造消费者喜闻乐见的新业态新场景,加快培育消费新增长点。
增强消费能力「富口袋」。高举工业强县大旗,大力实施千亿产业突破、优势产业升级、先导产业壮大「三大行动」,稳步提升产业发展能级,扎实开展「乐业沭阳」「春风行动」等线上线下招聘活动,拓宽稳定就业渠道、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加快创办沭阳第一技工学校,积极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放大全国花木类技术工人行业标准制定地的优势和话语权,积极选树一批「盆景技师」「沭阳花匠」和「沭阳大工匠」,高标准办好第十届花木节、国际盆景大赛等活动,持续做大做强「美丽经济」,依托 40 个返乡创业园,大力发展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直播经济,建设一批电商供应链基地,支持更多群众走上创业之路,加快「打工经济」向「创业经济」转变,全面打响「花漾沭阳·创业天堂」品牌。
改善消费条件「给机会」。加强政府引导,建立柔性执法制度,鼓励支持「后备箱集市」、马路市场有序发展,实现八点上班高峰期前「人走摊净、摊走地净、还路于民」,在丰富消费场景的同时,支持劳动者多渠道灵活就业、增收致富。抢抓春节契机,聚焦年货、年味、年礼,积极举办「沭阳年货大集」,积极开展送岗位、逛花卉、寻美味、迎春联等主题活动,吸引消费者 200 万人次,拉动消费近 2 亿元。结合中秋、国庆、「双 11」等重要节点,广泛举办以「金秋约惠·嗨购沭阳」为主题的系列消费促进活动,围绕零售消费、餐饮消费、汽车消费、网络消费、会展消费、融合消费等六大板块举办「促销大集」,聚商气集人气,推动全县消费市场加速回暖。
创新消费场景「树品牌」。注重流量挖掘和品牌塑造,大力发展「商圈经济」「假日经济」,重点推进县域商业体系建设、「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高品质特色商业街培育,推动中央商场、万达广场等商圈提档升级,打造优势互补、特色凸显的消费地标,提高商圈消费「热度」,持续放大城区商业集聚优势。加快建设南湖印象等特色夜市街区,搭建「夜游、夜赏、夜购、夜品、夜娱」等主题场景,升腾「城市烟火气」、印染最浓「幸福味」,放大「沭阳八点半·繁华花乡夜」夜经济品牌效应。
打造最优环境,让信心强起来
良好的发展环境是扩大内需的重要保障。必须致力于打造公平诚信的市场环境和社会环境,坚守发展底线、提优营商服务,真正让「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为开好局起好步营造安全稳定的发展环境。
提升营商环境牵引力。积极践行「无事不扰、有困必帮」服务理念,把「用户思维」「客户体验」贯穿服务全过程,变「政府端菜」为「企业点菜」,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一件事一次办」升级版,真正为经营主体「松绑减负」。落实「政策发力适度靠前」要求,针对发展需要和经营主体需求,适时推出一批增量政策,打出一系列稳企业、稳岗位、稳产能的「组合拳」,稳定经营主体预期、坚定企业发展信心。坚持安商稳商「不掉线」,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优化「政策最优、成本最低、办事最快、服务最好」的「四最」营商环境,持续擦亮「全国营商环境百强县」金字招牌。
增强干部队伍战斗力。开年即组织召开全县三级干部大会,动员全县广大党员干部以「比状态拼干劲、比实绩拼位次、比贡献拼占比、比担当拼服务、比效能拼作风」「五比五拼」状态和行动,全面落实「四敢」精神,坚持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扑下身子当好「施工队长」,做到脑中有「全景图」、手中有「杀手锏」,心中有严于律己、严负其责、严管所辖的自觉,切实增强「走在前、挑大梁、多作贡献」的政治责任感。积极破除思维定势、准确把握发展大势,深入基层调研、扑到一线作战,把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落实到一项项具体工作中。
强化安全稳定支撑力。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大力发展「七有」领域民生建设,持续提升居民消费信心。始终把安全发展主动权抓在手上,持续开展「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拉网式安全生产大检查、大整治,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推广党建统领基层社会治理经验,用好信访稳定「421」工作机制,打造矛盾纠纷源头治理特色品牌,聚力营造安全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
(作者系中共沭阳县委书记、沭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
责任编辑:苏胜利
作者 彭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