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现代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加强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推进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近年来,常熟以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目标,聚焦城市基层治理难点重点,在「一核双联、先锋领治、多网融合、多元共治」上持续用力,积极推进以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
强化「一堡垒双联」,筑牢组织扎根、资源下沉的主心骨
「一堡垒」指街道社区党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双联」指社区党组织与红色业委会组织联建、工作联动。常熟实施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现代化「根系工程」,通过党委抓支部、支部管党员、党员带群众,做强城市基层治理硬核。一是组织体系织得更密。因地制宜建支部,成立 125 个小区党支部,建立「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组织架构,健全「支部例会说事、党群议事会议事、治理联席会处事」三项基本制度,推动党的「神经末梢」与城市「基础单元」深度融合,以「短平快」方式及时解决居民「小急难」问题。二是治理力量建得更强。以实施「根系工程」和「书记项目」为抓手,构建「组织扎根、资源下沉、服务进门、幸福提升」的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新格局。持续 14 年开展基层党建联述联评联考,连续 6 年组织「党代表看党建、市领导督党建」活动,优化「先锋指数 +」考评机制,打造「谋事讲政治、遇事敢担当、成事守规矩」的治理中坚力量。三是党员下沉扎得更深。建立在职党员进小区先锋积分运用机制,构建「居民点单、支部下单、部门接单、先锋抢单」新模式,让基层「伤脑筋」的治理力量不足问题迎刃而解。面对疫情严重影响,全市 12.8 万名党员干部和志愿者积极参与疫情防控,保持了没有聚集性疫情、没有规模扩散传播、没有全域静默等「三个没有」稳定局面,充分体现了常熟「党建强、治理优」的成效。
推进「多网融合」,构建治理一张网、支部到网格的强磁场
城市基层治理纷繁复杂、千头万绪,常熟着眼「网格」最小单元,全面深化网格化党建,推动「支部建立在网格、资源整合在网格、服务下沉在网格」,让「小网格」撬动「大治理」。一是锻造网格铁三角。推进党建网、治理网、服务网「三网融合」,推动街道社区党建、单位党建、行业党建共驻共建、互联互动,全市建立网格党组织 1584 个,遴选配备 5000 余名网格员,完善「网格化 + 先锋站 + 大数据 + 铁脚板 + 小喇叭」体系,社区「两委」班子成员担任网格长,建强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真正做到支部建在网格上、党旗飘在楼栋间。二是打造党群一家亲。依托「常熟党建」信息平台,完善网格信息共享机制,建立「网格采集、街道研处、各方支持」运行模式,形成「网格零距离、党群一家亲」格局,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信访不出街道」。「多网融合」实施两年多来,90% 以上的治安管理和安全隐患在街道和社区内得到处置。三是共建美美新家园。常熟外来人口多、居住密度大、住宅新旧混杂、小区矛盾频发。琴川、常福、东南、莫城等 4 个街道,用党建这枚「绣花针」串起治理千条线,以创建「美美社区」为抓手,建立需求、服务、交办「三张清单」,搭建「党群议事会、综治议事会、联合议事会」共商共办机制,形成了「组织联合共建、小区联合共治、难题联合共破」的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架构。深入推进城市更新,城中村自主更新累计完成 470 户,既有建筑更新累计实施 157 个,切实纾解了百姓烦心事,提升了民生获得感。
突出「数字智治」,提升深度赋能、精治善治的新能级
扎实推进「一网统管」「数字门牌」「数字城管」「数字法人」四项建设,打造党建引领、审批服务、综合执法、网格管理、指挥调度等资源高位整合的一体化平台,以「数字之治」实现「常熟之治」。一是推进精细化管理。在全省首创「数字门牌」治理平台,对全市 50.7 万户实有房屋、14.1 万户出租屋、90 余万外来人口进行标签化数字化管理,安装二维码门牌 83 万张,有效破解「人户分离」难题,达到「以房管人」目的。建立「数字门牌 + 安居超市」系统,推进「五色标签」分类管理、「双闭环」流程管理、「双备案」前置管理,实现消防隐患突出问题的根本性遏制,连续 3 年未发生较大安全生产事故。二是推进数字化治理。以「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为依托,启动建设市镇两级城市运行管理中心,逐步把治理要素和服务场景集成到「一张电子图」「一块终端屏」上,实现数据汇集、系统整合、功能融合,为「一码办」「一网管」打开了新通道。打造数字化城管 3.0 版,启动「数字法人」建设,建成 1.2 万家企业法人数据底库,实现「法人库」「人员库」「地址库」互联互通,推动法人数据库高效运用,实现监管不缺位、防控不落空。三是推进长效化管理。推进智慧社区和党群服务中心建设,增强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推进基层治理的堡垒作用、汇集民情民意的枢纽作用、教育管理党员的熔炉作用,以「有求必应」服务凝聚「一唿百应」民心。全面落实「三官一律」进网格,成立一批网格治理「帮帮团」、一线调解「老娘舅」,推动小区功能型党组织建设,全面提升市民环境自我提升、自我维护、自我管理水平。
塑造「海棠」品牌,打造先锋领治、聚力共治的共同体
「海棠花红」是常熟基层党建统一品牌标识,近年来,常熟以集成性思维、创新性突破、整体性构造,推出「海棠讲坛」「海棠管家」「海棠之声」「海棠铺子」「海棠有约」等海棠系列党建品牌,把「先锋领治」拓展到城市基层治理各个环节,解决好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有效提升了治理效能。一是坚持德治润心。实施「海棠讲坛·四说一会」,推出「红色故事」沉浸讲解、「红色家书」情景领读、「红色学堂」创新实践三大党建宣讲系列,广泛开展「夜间课堂」「先锋讲堂」「党史微课」等活动,推进社区红色先锋站建设,以「微宣教」传播「大党建」,打造德治润心、传音送理主阵地。二是坚持自治固基。建立「海棠有约」共治平台,打造民情驿站、议事长廊、百姓茶馆等一批议事协商载体,常态化开展民情恳谈、百姓议事活动,探索「党支部 + 业委会 + 物业 + 住户」小区自治管理「1+3」新模式,群策群力解决各类民生诉求。聚焦道路设施、停车管理、环境改善等民生小事发力,实施「停车难」综合治理,通过增建泊位、智慧管理、价格调节、机关单位错时开放停车位等方式,基本解决菜场、医院、商圈等重点区域停车难题。三是坚持善治惠民。借鉴「街道吹哨、部门报到」机制,组建「海棠尖兵营」和 347 个「行动支部」,形成信息收集、问题发现、任务分办、结果反馈的工作闭环,推动「党员所能」精准对接「治理所缺」。开发「先锋领治·码上到」微信小程序,推进在职党员进小区,居民自主「下单」,党员踊跃「抢单」,从「居住者」转变为「服务者」。全市 11382 名机关在职党员「回家」报到,认领党员楼栋长、党员中心户等治理岗位 900 多个,投入治理服务项目 1570 多个,真正形成了先锋带动、一唿百应的治理新风尚。
郡县治则天下安。常熟将围绕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目标,推进以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加快把现代化治理效能转化为现代化建设动能,努力建设更高品质的江南福地。□
(作者分别系常熟市党的建设学会会长;常熟市党的建设学会常务副会长)责任编辑:赵文韬
作者 周荣葆 章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