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政之道:努力提供领导干部的文化素质

作者
作者
全面创新安全稳定解决

  领导干部的文化素养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局,关系到党风民风。在社会现实中不乏这样的现象,有的领导干部言语失范,有的行为失范,有的品格失范,严重影响着领导干部的形象。因此,提升领导干部的文化素养就更显得刻不容缓。领导干部务必将此作为为政之道,时时处处竭尽努力。
  品德素养。品德素养是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在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中的体现,是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中重要而又相对稳定的心理素质的总和,也即人们的思想、品质、行为、作风等诸多方面的综合反映。新时期的领导干部的品德素养表现为:政治坚定、敢于创新、道德高尚、作风正派、胸襟开阔、清正廉洁、艰苦奋斗,能够经受名利、权力、金钱、色情等种种考验,通俗言之——能够正确对待“位子”、车子、房子、票子、孩子……。领导干部只有具备了这些品德素养,政治上才能过得硬。
  哲学素养。今日世界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驾驭能力的竞争日趋加剧。在纷繁复杂的新形势下,新问题层出不穷,日益要求领导干部具备较高的理论思辨能力和较强的知识驾驭能力。这就非常需要领导干部学好哲学、用好哲学。因为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科学的科学”,学懂弄通了哲学,特别是能正确掌握、熟练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就能更好地认识世界,掌握事物发展规律,科学地改造世界。正如老一代革命家陈云所说,“学好哲学,终身受用”。对于领导干部来说,尤其要提高哲学素养。
  历史素养。中华民族有悠久的历史,在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历史宝库中,蕴藏着富民强国的丰富智慧,也有许多值得后人吸取和反思的沉痛教训,这些都被历代有见识、有作为的政治家看作治国安邦的宝贵财富。这理应也成为现代领导干部汲取之而用于為民执政的宝贵财富。唐太宗曾经说过:“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古代帝王尚且有这么深刻的认识,我们党的现代领导干部更要具备这方面的认识和素养。
  文学素养。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能使读者由欣赏到动情、由动情到移性,在不知不觉中,情操得到陶冶,思想得到升华,心灵得到净化。中华民族创造了极其丰厚的文学艺术资源,并以言简意赅、脍炙人口的方式千古传诵。对广大领导干部来说,提高文学素养,既可怡情增智、陶冶情操,又可升华精神、完善人格,实在是提高领导干部文化素养和执政能力的重要源泉。
  心理素养。心理素养是指人在现实生活中遇到重大事件、特别是突发事件时所表现出的一贯性反应的个体素质,它有相对的稳定性。心理素养是一个人的性格品质、心理能力、心理健康状况的综合体现。当今社会各种竞争非常激烈,人们的生活节奏普遍加快,压力日益加大,由此所产生的心理障碍、心理疾病也逐渐增多。处于现代领导岗位的干部,除了面临一般人都面临的心理压力之外,还面临着自己的工作岗位、工作职责特别是政界竞争的压力,会被更多的心理问题所困扰。因此,作为领导干部个人来说,培养良好的干部心理素质,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努力在复杂的处境和激烈的竞争中做到宠辱不惊、从容淡定,显得尤为重要。
  执政能力建设问题说到底是干部队伍建设问题。而文化素养是领导干部素质结构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虽不等同于领导能力或领导才能,但却是执政能力的基础。所以,领导干部务必从提高执政能力的基础性需要努力提高文化素养,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借助文化素养修炼提高自己。
  借助文化素养提高领导干部理论水平。这是因为,执政能力建设问题,其中一个关键的问题,是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理论水平的问题。理论素养是领导干部素养的主体,领导干部只有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才能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才能提高政治敏锐性,增强政治鉴别力,加强工作中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文化素养“内化”于理论水平之中,理论水平是文化素养的综合体现。只有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才会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
  借助文化素养提高领导干部道德水准。文化素养是执政能力的道德基础。领导干部的品德影响到执政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我们党要建立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把人民群众吸引和团结到党的周围,领导品德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思想道德品质高尚的领导干部,以自身的品德在党内外产生强烈的影响力。而文化素养对领导干部道德水平的提高起着关键作用。所以,领导干部提高道德水准,应从提高文化修养做起。
  借助文化素养增强领导干部人格魅力。文化素养是执政者的人格魅力之要素。领导者果断刚毅、坚忍不拔、充满个性,或者温文儒雅、从容大度、神清气正等人格魅力,无一不受优良文化素养的滋养和影响。领导者的魅力来自于他的影响力,而影响力与领导干部自身的文化素养密切相关。丰富的文化内涵增强了领导者的领导力和感召力,同时也展现出鲜明而独特的个性魅力。文化素养愈深厚者,其言谈举止、待人接物、审美情趣等就愈高雅和气度不凡。
  借助文化素养提高领导干部心理素质。良好的性格、意志、兴趣、气质等心理要素及特质,是领导干部所必需的。一位称职的领导干部除了要具有良好的政治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外,还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否则在各种矛盾和压力面前就会缺乏勇气和毅力,难以担当时代赋予的重任。进入社会转型期,随着竞争的日趋激烈,人们的生活节奏普遍加快,加之各种思想观念的相互碰撞,由此产生的心理障碍、心理疾病也逐渐增多。领导干部身处特殊地位,肩负重要责任,其承受的心理压力比一般群众要大,其心理对社会的作用和影响也更大,自然对其心理素质的要求也更高。在错综复杂的问题和矛盾面前,关键是要通过不断加强学习和提高文化素养,自觉锤炼意志品质,不断增强政治、业务和工作能力;同时还需要具有坚定执着、乐观自信、沉稳平和、奋发有为的良好心态和情绪,具有开阔的胸襟。处理各种难题,要善于听取各方意见,包容和团结各类人才,兼顾各方利益;面对质疑、批评甚至诘难,要虚怀若谷,及时作必要的沟通和解释,消除误解和隔阂,形成共识和合力;面对突发事件,不惊慌失措、回避退让,努力做到民主科学决策,从容应对,妥善化解矛盾,安全度过危机;面对挫折和一时无法解决的困难,不是心灰意冷、不思进取,而是迎难而上,锐意进取。这些都需要借助文化素养提高领导心理素质。
  借助文化素养增强领导干部创新能力。领导干部要成为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应具备以下条件:永远充满对新知识的渴望,并善于获取知识;具有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在思想和行动中涌动强烈的创造欲望和创新激情;具有科学研究的素质和创造思维能力;具有脚踏实地、不惧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和严谨的学风。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决非一朝一夕之功,必需坚持不懈、日积月累地学习、提高,特别要在学习中提高文化素养。
  借助文化素养拓宽领导干部知识面。从整个社会的发展趋势来看,行业的单一性将变得越来越微弱,取而代之的是行业间的融合性。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具有较为宽广的知识面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从目前领导干部的教育培训来看,也正在顺应这个趋势改革,如干部培训课程的多样化,更多选修课程的设置等,都在为领导干部拓宽知识面提供条件。作为领导干部自身来说,则要在充分利用各种培训机会和学习条件的同时,更多地靠提高文化素养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总之,优秀的文化素养是领导干部必需的基本素养,提高文化素养是领导干部提高执政能力的基本功和必修课。衷心希望领导干部们都要重视汲取优秀文化素养,由此在提高执政能力上练好文化素养基本功。


作者 张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