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干部提高人文素质途径思考

作者作者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强调:“不断学习、善于学习,努力掌握和运用一切科学的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是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引领中国发展进步的决定性因素。必须按照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要求,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四中全会提出把理论素养、学习能力作为选拔任用领导干部重要依据,使各级党组织成为学习型党组织、各级领导班子成为学习型领导班子。我认为,建设学习型政党和学习型党员干部队伍,首先要特别强调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同时要倡导学好哲学、学好历史、学好文学、学好法律,在提高干部人文素质方面下功夫、见成效。
  
  一、增强四个能力,夯实从政基础
  
  增强思维能力,打好精心谋事的基础。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要求党员干部认真研读马克思主义著作,切实提高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能力。思维能力的提高是做好工作的前提,思维方法的科学是干好事业的保证。正确的思维方法体现在善于从全局高度观察问题、分析形势、处理矛盾,做到大事面前不糊涂、原则问题不含糊、大政方针不动摇;体现在善于运用规律、把握趋势、突出重点,做到谋篇布局高屋建瓴、真抓实干事半功倍、化解冲突游刃有余。党员、干部要正确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紧密结合工作实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就必须善于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不断提高从大局出发谋事、按政策法规办事的自觉性,找准结合点,选好突破口,创造性地做好各项工作。
  增强学习能力,打好依法办事的基础。知识未必就是力量,会使用知识才是力量!心有多大,舞台才有多大,思想有多远,实践才能走多远。学习能力是各项能力的基础,党员、干部的思维能力、决策能力、应变能力和协调能力无一不是来自于學习、来自于学习能力的增强。学习能力既源于书本,更源于实践,既源于课堂,更源于社会,惟此方能优化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创新能力。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创新,才能跟上知识融合、分化、更新的节奏,才不会被时代淘汰。孔子告诫我们的温故知新、见贤思齐、不耻下问、举一反三、循循善诱、学而不厌、诲人不倦,都是增强学习能力的有效方法和根本途径。
  增强实干能力,打好潜心干事的基础。求实、务实、落实是党员、干部自觉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也是实现理想抱负的必由之路。党员、干部理应言行一致、身先士卒、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实干能力重要的不是肯干的态度、苦干的精神甚至蛮干的冲动,而是巧干的方法、会干的技能。实干能力包括尊重规律的态度和探索规律的方法、统揽全局的思路和举一反三的素质、精心组织的能力和举重若轻的技巧、随机应变的心智和因地制宜的习惯。增强实干能力,就要胸怀天下、心系百姓、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以雷厉风行的作风、开拓进取的锐气、勇于拼搏的精神、负重奋进的品格,多办实事、多做好事、多解难事,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增强自律能力,打好谨慎行事的基础。公生明,廉生威。拒腐防变、廉洁奉公是对党员、干部最根本的要求。党员、干部能否保持清正廉洁,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党员、干部要本着对党、对国家、对组织、对家人高度负责的精神,牢固树立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切实增强廉洁自律、清正为民的意识,努力成为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党员与优秀干部,始终做到廉洁奉公,恪尽职守。以自警、自省、自励的胸怀,养成慎言、慎行、慎思的习惯。
  
  二、注重四项学习,提高人文素质
  
  学习哲学,增进修养以立德。陈云同志说:“学好哲学,终生受用。”党员、干部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普遍联系与永恒发展是物质世界的总特征,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党员、干部要多学一点普遍联系与永恒发展的观点。先秦诸子中,孔子、孟子、老子、荀子的哲学水准都很高,国学经典中蕴含的哲学思想值得我们记取。比如《礼记》阐述的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就充分表明了增进个人修养的重要性。要想“齐家、治国、平天下”,必须“先正其心”、“先修其身”。“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哲学与“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积极而达观的态度相互结合补充,有助于党员、干部立德、修身、养性。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和良好的道德修养,党员、干部才能不断增强党的意识、宗旨意识、执政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践行科学发展观。
  学习历史,开阔胸襟以养气。李大钊说:“无限的过去都以现在为归宿,无限的未来都以现在为渊源。”列宁说:“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在文明的时代,智者应学历史,不学历史不能成为智者;贤者应学历史,不学历史不能成为贤者。共产党人要胸怀天下、心系百姓、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就必须学习历史、尊重历史,既从太平盛世中借鉴经验,也从改朝换代中吸取教训,还从历史烟云中求真求实。中国古代盛世主要有四个原因:一是充满忧患意识,牢记“忧劳兴国、逸豫亡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二是重视法治建设,在法理与人情之间选择法理,在法治与人治之间选择法治;三是注重刷新吏治,重视干部队伍建设,拓宽官员选拔渠道,使官场政风为之一变;四是坚持以民为本,坚持“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天地之间,莫贵于人”,强调要利民、裕民、养民、惠民。这些经验也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汲取的。法国作家雨果说过:“世界上最宽广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广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胸怀。”共产党人理应有豁达的心胸、淡泊的心志、崇高的志向,透过历史擦亮前进的眼睛,增强前进的动力。
  ’学习文学,陶冶情操以益智。文学素养是一个人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体现。对党员、干部来说,提高文学素养,既可陶冶性情、增长智慧,又可升华精神、完善人格,是提高人文素质、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题中之义。王国维先生说:“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每一个朝代都有其独领风骚的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从《诗经》、《楚辞》、《论语》、《孟子》、《史记》,到唐宋诗词、明清小说、“五四”新文学、当代文学,均贯穿着优秀的民族精神。党员、干部通过学习文学作品,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精神情操中吸取营养,理解“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等最起码的道德标准,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忧劳兴国、逸豫亡身”的古训中潜移默化地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增强道德意识和历史使命感。
  学习法律,培养公心以明理。遵纪守法、令行禁止是对党员、干部的基本要求。当前,我国改革发展已经进入关键时期。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对党员、干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党员、干部学法用法工作,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党员、干部带头学法用法,模范遵守法律,带头依法办事,才能有效发挥示范表率作用,带动广大群众学法守法用法,推动全民普法不断深入,弘扬法治精神,在全社会形成遵守法律、维护法律的良好风尚。党员、干部学法的重点包括:宪法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持续发展方面的法律法规;规范市场经济、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法律法规;规范公共权力运行,尊重和保障公民权利的法律法规;公务员法及其配套法规。党员、干部一要做尊重法律的表率,大力弘扬法治精神;二要做学习法律的表率,强化学习意识,不断提高法律素养;三要做运用法律的表率,始终坚持依法办事;四要做遵守法律的表率,充分发挥示范作用;五要做捍卫法律的表率,自觉维护法律尊严。
  (作者系江苏省物价局纪检组
  副组长、监察室主任)
  责任编辑:陈伟龄


作者 周 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