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抓好年轻干部「选育用管」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年轻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希望。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指出,必须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事业成败,关键在人,关键在于源源不断地培养造就一代又一代可靠接班人。盐城认真贯彻落实上级部署,以长远眼光、战略思维、务实举措,统筹抓好年轻干部「选育用管」各环节、各方面工作,推动形成优秀年轻干部不断涌现、竞相奔腾的生动局面。
全方位拓源,让年轻干部「出得来」
以建设德才兼备、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年轻干部队伍为目标,着眼长远抓当前,立足整体育个体,把发现干部的触角延伸到更广层面,着力破解「人在哪、怎么选」的现实困境,扩大蓄水池,储足后备军。
从一线人员中「搜索」。事业在一线成就,干部在一线识别。基层一线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场,是各类矛盾问题的集聚地,也是年轻干部破土而出、磨砺洗礼的丰厚土壤。我们坚持把乡村振兴、招商引资、疫情防控、安全环保、信访稳定、对口支援等基层一线,作为发现识别年轻干部的「主考场」和「赛马场」,通过平时走访、实地考察、谈心谈话、年度考核等,立体了解掌握基层一线干部的责任担当、工作实绩、能力水平和群众口碑等,用好考察识别的「搜索引擎」,擦亮发现人才的慧眼。注重在优秀村(社区)干部、驻村工作队员等群体中发现人才、选拔干部,把发展潜力大、综合表现一贯较好的 30 岁左右优秀村(社区)干部纳入统筹管理,精准储备一批 35 岁左右年轻村(社区)党组织书记队伍。
从机关干部中「挖掘」。用好干部信息管理系统,定期研判年轻干部配备使用情况,做好需求分析,加强实时监测、预警提示,通盘考虑、分类制定各条线各领域年轻干部阶段性储备计划和培养目标。市县联动开展优秀年轻干部专题调研,直接掌握一批相对成熟和有培养潜力的优秀年轻干部名单,分层分类建立「80 后」副处职、「85 后」正科职、「90 后」副科职优秀年轻干部信息库。动态更新主要经历、专业特长、奖惩情况、个性特征等基本情况,健全完善推荐比选、动态调整、有进有出机制,做到长流水、不断线。
从高校院所中「招贤」。聚焦主导产业、潜力优势产业等重点领域,围绕全市重点打造的 23 条产业链,持续推进名校优生「汇盐行动」,市县联动拿出优质企事业单位岗位,面向全国重点高校、境外世界前 200 强高校等,大力招引经济社会发展紧缺、机关企事业单位急需的优秀高校毕业生,为高质量发展储备高素质的「源头活水」。开设全日制三年专科「村务管理」专业,定制培养「专业村干」,签订相关协议,毕业后由组织部门统一调配到村工作。面向高职院校,引进一批有活力、有潜力的好苗子,作为村级后备力量加强培养,让更多的高校毕业生出了「校门」进「农门」,在实践历练中由「学人」成长为「能人」。
全要素赋能,让年轻干部「长得壮」
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练。坚持「铸魂补钙」与「提能补短」两手齐抓、组织发力与个人努力同向共进,推动年轻干部加快成长成才。
教育培训充电蓄能。紧扣年轻干部政治能力、专业能力「双提升」目标,构建理论与实践、政治与业务融合互促的培训体系。结合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邀请全国 9 省、14 所干部学院,探索建立革命老区干部学院联盟,着力构建红色传统和绿色家底相得益彰的干部培训新格局,让年轻干部得到更宽的培训渠道、更多的学习资源。开办「黄海大讲堂」,聚焦「向海发展、赋能未来」,邀请业内知名专家学者授业解惑。依托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知名高校优质办学资源,精准选调 98 名年轻干部参加管理能力强化班,帮助他们掌握技能,练就硬功。
搭台压担淬炼成长。把火热的实践作为最好的课堂,深入推进「千名年轻干部下基层、到园区、进机关」成长计划、「年轻干部挂职锻炼『十百千』」工程,选派年轻干部参与全市重点产业链培育行动,充实到黄海新区、长三角产业基地、黄河故道片区等工作一线,在多当几回「热锅上的蚂蚁」、多接几次「烫手的山芋」的过程中,提升处理现实矛盾、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定期安排年轻干部到上海、深圳等地挂职学习,到新疆、青海、陕西等地对口支援,让年轻干部在「接天线」「接地气」的开放式历练中强素质、补短板、增才干。
导师帮带薪火相传。年轻干部的成长,自身努力固然重要,更需要帮一把、扶一程。实施年轻干部「青蓝帮带」工程、「薪火优培」计划,挑选一批作风扎实、经验丰富的老同志、镇村书记,通过一对一、手把手、面对面的方式,在思想上引导、业务上辅导、工作上指导,有效推动本领传授、经验传承、作风传递。建立健全单位主要负责人直接联系制度,主动出题目、交任务、提要求,帮助尽快进入角色、打开局面。
全领域搭台,让年轻干部「用得好」
使用是最好的培养,要放眼各领域、各条线,精心搭台子、架梯子,对有潜力、可塑性强的优秀年轻干部,不拘一格大胆使用,促进他们加速成长。
用当其「时」,量才使用。组织上及早发现、及时使用是年轻干部成长的重要规律,既要综合比选,也要允许破格。对看得准的「好苗子」,全面实行「四个优先」,即县委副书记、常务副县长空缺时优先考虑,适应市直部门专业要求的优先安排,需要基层历练的优先下派,岗位经历单一的优先轮岗;对条件成熟的人选,及早放到关键岗位全面锻炼,2021 年县乡换届中,选拔 1 名「85 后」副县长直接担任县委副书记、3 名年轻乡镇党委书记担任县委常委、7 名「90 后」担任镇长。同时,注重释放空间,盘活岗位和职级资源,严格执行专项预审制度,以刚性化选配、常态化调整,防止周期性老化、结构性断档。
用当其「长」,人尽其才。用好用活人才,重在扬长避短,切忌求全责备,更不能削足适履。要善于发现年轻干部长中之短、短中之长,在个人所能与发展所需之间,本着「跳一跳、够得着」原则,找到最佳平衡点、契合点。坚持把功夫下在平时,紧盯产业转型升级、乡村振兴、疫情防控、加强基层党的建设等重点任务,跟进了解年轻干部在重大关键时刻履职表现,按照岗位职责重要性、基层历练扎实性、专业能力突出性等不同维度,对可以近期关注和有培养潜力的人选综合比选,注重从个人特征中发现能力特长、在特定岗位上发挥特殊功效,先后将 23 名市直综合部门优秀年轻干部提拔到发展一线,有力充实基层抓经济工作的专业力量。
用当其「位」,才尽其用。着眼事业需要,把年轻干部放在合适的岗位上,既是精准用人的必然要求,也是培养干部的有效路径。坚持因事择人,强化人岗相适,健全年轻干部分析研判和统筹选配机制,每年排出一批适合年轻干部特点的岗位,市县联动择优选配优秀年轻干部。突出把综合实力强的放到正职岗位上,把培养潜力大的放到关键性岗位上,把业务素养高的放到专业性岗位上,2021 年以来,先后将 12 名县处级年轻干部提拔重用,有力促进年轻干部尽快成长成才。
(作者系中共盐城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责任编辑:李佳婧
作者 费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