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起选用干部「三把标尺」

近年来,镇江市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记习近平总书记 2014 年视察时「镇江很有前途」的殷殷嘱托,坚决推动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在镇江落地生根,积极运用「五突出五强化」干部选任机制,选准人、用对人,努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和保证。
推行领导干部「政治体检」,树起具体化、可操作的「政治标尺」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我们党对干部的要求,首先是政治上的要求。选拔任用干部,首先要看干部政治上清醒不清醒、坚定不坚定。」省委书记娄勤俭同志在全省组织部长会议上强调,要坚持用政治标准统领干部的选育管用。镇江市从 2018 年起,探索开展领导干部「政治体检」,先用半年时间在所辖县级市——丹阳市进行试点,再向全市面上推开。
体检标准具体化,设置「五看三十问」指标体系,让政治素质「有据可依」。围绕中央提出的政治忠诚、政治定力、政治担当、政治能力、政治自律五个方面,细化形成可观可感、具体形象的「五看三十问」指标体系,让政治表现对之有标、抓之有形。比如,政治忠诚聚焦「两个维护」,设置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否认真」「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是否坚决」等 6 个指标;政治定力聚焦「四个自信」,设置了「对错误言论抵制是否坚决」「信仰是否坚定,是否存在封建迷信思想」等 6 个指标。具体的标准、形象的指标,让干部政治表现量得更精确、检得更深入。
体检程序流程化,构建「望闻问切」四步法,让政治表现「无处遁形」。政治表现难以察觉,不多元诊断、多轨考察、多方印证,难以看准察实。为此,采取个人检、群众议、领导评、组织审的「四步走」流程,「望」,看其自我评价,推动干部照镜子、找差距;「闻」,听其群众口碑,接地气、摸民意,深入考察干部的群众基础;「问」,询其日常行为,既看八小时之内,也看八小时之外;「切」,诊其综合情况,分析研判其政治表现,最终形成《领导干部「政治体检」综合报告》。两年来,全市完成 1034 名处级干部、6638 名科级干部的「政治体检」。
结果运用刚性化,明确「激浊扬清」工作导向,让政治生态「山清水秀」。如果自然生态是由山水林田湖草构成的综合系统,那么政治生态就是由一个个党组织、一个个班子、一名名党员干部组成的综合系统。用好一个干部可以树立一个标杆,成就一项事业,带动一个地区;用错一个干部,则会有较强的传染性,对政治生态造成的破坏,恢复起来比自然生态要付出更大的代价。为此,镇江市以「政治体检」为抓手,加强体检结果运用,正本清源、扶正祛邪,以构建风清气正的选人用人生态营造海晏河清的政治生态。具体实践中,对「政治体检」结果「优秀」的干部,加大培养使用力度,选出 30 名「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典型,集中进行宣传,增强他们的荣誉感;对「健康」的干部,鼓励其继续保持良好政治表现;对于「亚健康」的干部,逐一谈话提醒,并明确不转为「健康」坚决不得作为提拔使用对象。干部个体的政治净化,带动了政治生态的持续优化。
开展「一创六争」活动,树起激励担当、鼓励实干的「事业标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责任担当是领导干部必备的基本素质。干部就要有担当,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为了贯彻中央、省委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各项部署,深入落实「三项机制」,镇江市从 2017 年起在市管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中开展「一创六争」活动,即县处级领导班子争创「忠诚团结创新担当好班子」,县区党政正职争创「发展富民好搭档」,市级机关部门「一把手」争创「服务基层好班长」,镇、街道、园区正职争创「扎根一线好先锋」,市属国有企业正职争创「转型升级好标兵」,市管事业单位正职争创「又红又专好行家」,副职干部争创「勇于担当好助手」。随着活动的持续开展,全市上下干事创业、担当作为的氛围更加浓厚,各级党员干部更加坚定地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努力将总书记亲自擘画的「强富美高」和「很有前途」宏伟蓝图变为生动现实。
同场竞技 + 分门别类,激发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一创六争」活动推动领导班子与领导班子比、正职与正职比、副职与副职比,根据不同岗位的特点和要求,差别化设置争创标准,一套刻度、不同尺子,「点穴式」激励干部。三年来,累计评选出「好班子」43 个、「好干部」196 名,较好地调动起了各级干部比学赶超的主动性、积极性。
伯乐相马 + 赛场选马,选出担当实干的优秀干部。着眼精准选干部,镇江市一手加强党组织把关、「当好伯乐」,一手突出实干实绩、「赛场上看高下」。「一创六争」活动把工作实绩作为评选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年度综合考核结果高度衔接,实现「干得好」的「考得好」、「考得好」的「评得上」、「评得上」的「优先用」,让肯实干、有实绩的「千里马」脱颖而出,进入组织视野。截至目前,三年评选出的 196 名干部中,已有 23 人得到提拔,11 人提任县区、机关部门正职。
关键时刻 + 日常经常,形成奋发作为的良好风气。「一创六争」活动,已经成为镇江市激励干部干事担当的「动力引擎」。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市委、市政府第一时间向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发出「八个带头」号召,出台一线了解识别干部的「五看十察」文件,制定「五个加强」20 条激励措施。在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带动下,全市 5200 名机关干部、600 多名年轻干部、2715 名村干部、1542 名职业社工以及 5.3 万余名党员志愿者沉到一线,为打赢这场阻击战提供了坚实的保证。
注重从基层选拔优秀干部,树起重基层、重一线的「群众标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干部有了丰富的基层经历,就能更好树立群众观点,知道国情,知道人民需要什么,在实践中不断积累各方面经验和专业知识,增强工作能力和才干」。近年来,镇江市坚持基层导向、一线导向,打通干部从基层来、到基层去、在基层磨的链条。
对基层高看一眼,建立「脚板越厚越挑担」的机制。镇江市在选用干部中坚持「两优先」,即基层干部优先、有基层经历的优先,让那些两腿沾泥、脚底厚实的干部打头阵、挑大梁。近三年,累计提拔市管领导干部 381 名,其中具有基层经历的 368 名,占到 96.8%;新提拔为县处级干部中担任过乡镇党政正职的占比超过三分之一。
到基层深挖一层,建立「组织上门找干部」的机制。基层干部有时就像躲在田里的西瓜,要走到田里才能精准发现。只有组织主动迈开步、沉下去,才能到基层发现好干部。为此,镇江市积极开展基层干部调研谈话,变「等上报」为「下去找」,变「等上门」为「登上门」,坚持做到「三个一遍」,即普遍筛一遍、逐个谈一遍、重点问一遍,对好干部在哪里、哪里有好干部做到心中有数。2017 年以来,连续两年与基层干部谈心谈话 1905 人次,一批被忽略的干部进入组织视野,一批优秀的基层干部得到提拔重用。
在基层多走一步,建立「干部下去再上来」的机制。基层像土壤,干部像种子,今天扎得深,明天才能长得壮。镇江市努力打通「下去—上来—推开」的培养链,把看准的干部及时推到基层一线,在吃劲岗位上摔打历练,在基层一线成长成才。2016 年市县换届以来,市委先后选派 130 人次年轻干部到信访、督查等岗位锻炼,12 名机关处长到乡镇、街道担任党政正职,113 名优秀干部对口支援西藏、新疆和陕西等地区。其中,已有 167 人得到提拔重用。
责任编辑:李佳婧
作者 本刊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