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区域消费中心城市的「常州路径」

作者
作者
创新服务构建深入直播

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也是经济发展的压舱石。不久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推动消费从疫后恢复转向持续扩大,培育壮大新型消费,大力发展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站在迈入「GDP 万亿俱乐部」的历史新起点上,常州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十四届五次全会精神,充分发挥「一点居中、两带联动、十字交叉、米字交汇、左右逢源」的区位优势,主动融入服务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积极创新消费场景、构建消费热点、满足消费需求,加快打造具有国际范、江南韵、市井气、潮流风的区域消费中心城市,不断发挥消费对经济发展的主拉动力作用。预计 2023 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 6.8% 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 3000 亿元,同比增长 7% 左右。

增强消费资源聚合力,彰显开放互鉴「国际范」。依托产业优势和文化资源,常州正以开放的姿态吸引全球高端要素汇聚,着力打造国内品牌与国际品牌齐聚、民族性与世界性并存的区域消费中心城市。集聚世界目光,引领时代风尚。国际美食文化旅游节「开市」第一天便吸引了超万人逛吃打卡,20 种全球各地特色美食令人垂涎,美食快闪展演和花车巡游精彩纷呈。连续三年举办国际啤酒文化节,引入 20 多个国家和地区品牌啤酒,浓厚氛围收获三千多名在常生活工作的外籍人士点赞推介。举办「ao 妙无穷,心动常在」常州—澳门消费狂欢季活动,两地旅行社代表签订游客互送合作协议,将「活动流量」变为「消费增量」,共启两地文旅消费新图景。焕新街区载体,营造怡情氛围。注重氛围感、情绪价值和内心舒适度对于消费体验的影响,在外籍人士生活居住密度较高的汉江路社区打造地标性、异域性的特色餐饮商业集聚街区,引进 12 家特色商家,第一时间建立「国际化」服务站,为外籍人士提供相关政策信息,累计接待客流达 1600 万人次,其中外籍人士占 10%,更好地融合外籍人士旅游消费及休闲的需求。分享信任复利,成就双向奔赴。常州持续高频次举办各类国际化合作交流大会,与五大洲 27 个国家缔结 53 个国际友好城市,数量及工作质效均居全省前列。以西太湖国际社区、中以国际创新村、德国小镇等为代表的现代化国际社区配套齐全,多频次举办国际社区集市、国际人才沙龙等主题活动,营造「类海外」的城市生活生态环境,有效满足了多元化、多层次的国际人才生活消费需求。

拓展消费文化辐射力,唱响城市品牌「江南韵」。消费层次越高,其具有的文化特征越明显。常州充分发挥文化在消费市场中的流量牵引作用,聚焦打响具有江南特色的城市品牌,营造「近悦远来、主客共享」的消费生态。精心烹饪传承性与创新度并重的地标美食。打响「江南美食之都」品牌,构建集聚载体、打造营销矩阵,高标准举办第三届中华节气菜大会暨首届江南美食节,推出常州东坡宴、道家养生宴、长荡湖船宴等江南美食非遗名宴,进一步扩大常州餐饮影响力。成立江南美食研究院,出台餐饮企业高质量发展政策,超 5 万家餐饮单位传承经典、创新发展,20 多万从业者以厚重匠心和精妙美味征服众多食客。倾心打造内容力和识别度鲜明的古街古巷。重塑青果巷「江南名士第一巷」历史神韵,街区既有常州梳篦、朱炳仁·铜、片仔癀等非遗业态,也有星巴克、唐宴、西柿酒馆等休闲场所,精心策划、适时引入优质文化演艺资源,延续「古运河书场」,上演沉浸式实景剧目演出,特色鲜明的文化活动持续「出圈」。开放以来累计接待游客近 2000 万人次,文创零售非遗餐饮等各类业态近 200 家商户年营业额超 2.3 亿元,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影响力充分彰显。用心织补历史感和现代性兼容的城市地标。统筹实施总投资超 300 亿元的老城厢保护更新项目,加快建设止园、大观楼、季子文化展示中心等文旅地标,做好改造提升文章。深化全域旅游示范创建,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乡村旅游集聚区星罗棋布,文旅消费产品「四季皆宜、全龄共享」。

扩大消费市场吸引力,燃旺街头巷角「市井气」。市井气是城市经济的「精气神」,是社会信心的压舱石,也是消费繁荣复苏最生动的体现。常州市实行「政府搭台、商家唱戏」,吸引消费回流,拥抱市场复苏。激活璀璨夜间经济。全力打造「龙城夜未央」常州夜间经济品牌,美术馆、博物馆延长开放时间,大学城夜市、三堡街夜市等美食天堂人声鼎沸,南北大街、购物中心人气火爆,中华恐龙园夜色潮玩派对人头攒动,「夜游、夜食、夜购、夜娱」等主题场景持续拓宽城市夜经济版图,常州成功创成 2 个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入选首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捧红 C 位核心商圈。打造总建筑面积达 100 万平方米的超巨体量商业体江南环球港,「文 + 旅 + 娱 + 体 + 展 + 教 + 购 + 住」多业态兼容并举,辐射长三角 16 座城市超 3200 万人,2022 年销售额位居华东地区各大商场第五位,2023 年销售同比增长 32%。打造精彩特色主题。连续四年成功举办「品质生活·常享消费」龙城嗨购节主题活动,每年组织全市超 6000 家文商旅体各领域企业推出超 100 场各类线上线下子活动,以节兴商聚势。2023 年发放总计 400 万元消费券,带动核心商圈、餐饮、超市、家电及家居等重点领域消费 2000 万元以上,有效增强消费影响力。点燃难忘佳节盛景。2023 年中秋、国庆「黄金周」期间,常州乘着文商旅融合发展的东风,全市接待游客总量超 1000 万人次,实现营收 5.49 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 2019 年分别增长 38.53%、41.46%。擦亮「青春乐都」城市标签,举办各类营业性演出 416 场,太湖湾音乐节吸引近 7 万省外乐迷,带动周边景点、酒店、交通等效益收入约 2.8 亿元,「青年潮流文化艺术周」集聚沪宁线 3.5 万消费者目光,450 万人次在线热议「这个假期来常州就这么玩」。

提升消费供给创新力,劲吹细分赛道「潮流风」。消费者更高的购买力和对更高品质生活的需求,让商品消费趋于品质化、智能化、高端化。常州传承求新求变基因,消费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新能源之都」彰显绿色风尚。持续擦亮「新能源之都」城市名片,先后出台新能源汽车充电、停车、保险等一揽子优惠举措,「真金白银」撬动大宗消费市场,开展新能源汽车购车优惠补贴活动,自 2023 年 4 月 17 日开展以来,截至 2023 年年底超 4.9 万人次申报审核通过,外地户籍占比超过三分之二,带动近 120 亿元的新能源汽车消费,政策「虹吸效应」显现。持续开展以旧换新家电绿色消费活动,加码补贴力度,五轮 800 万元数字人民币消费红包直接带动家电销售近 2 亿元。数字营销凸显创新优势。举办「第三届常州网上年货节」,专场直播累计销售 3.8 万单,销售额达 1060 万元。全市重点文旅景区和企业深度融合直播电商、兴趣电商、社交电商等新模式,根据第三方大数据平台预测,2023 年全市直播商品网络零售额超 80 亿元,同比增长 45% 左右,消费活力不断增强。国潮品牌引领特色业态。在市主流媒体上开设「国潮新风·常州老字号」专栏,形成老字号组团展示品牌窗口。结合全市首批品质型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认定,举办「老字号奇妙夜」国潮市集主题活动、江苏省老字号「三进三促」常州站活动,品牌展销、互动展示有效实现 56 家老字号产品销量与声量的双赢,进一步走进百姓生活、融入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推动新潮流、新服务、新体验成为消费增长新的突破口和引爆点。

(作者单位:中共常州市委研究室、常州市商务局)

责任编辑:包咏菲


作者 解航 罗庆彦 潘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