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实走基层的文章

作者作者
一线服务深入经验解决

在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征程上,一批又一批机关党员干部带着责任与使命,奔赴基层,深入群众家里走访慰问、嘘寒问暖,送去了党和政府的温暖和希望,让广大群众倍受感动和鼓舞,同时也增添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新向往、新追求和新希望。我们要用心用情用力做好走基层的文章,力求把服务的「落实文章」做到群众的心坎里,让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成色更足。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家里冷不冷」「菜价涨了吗?」「孩子上学有困难吗?」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民群众的生活念兹在兹,连续十年奔赴全国各地,深入一线关心群众的冷暖,认真了解群众的困难和诉求,问的问题总是围绕着人民的「米袋子」「菜篮子」,谈话中总是有说不尽道不完的大民生。各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只有满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以百姓之心为心,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主动自觉地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用真情实意在与人民群众交流互动中感知百姓冷暖、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用脚步丈量民情民意,用心灵体悟民生幸福的温度,才能真正闻到大地的泥土味,听到百姓的心里话,成为群众的贴心人、知心人。

心诚则灵,心到则成。掌握、获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良方」,找准找实制约发展的瓶颈、短板、弱项,需要进一步深入群众、充分相信群众,以小学生的态度,拜群众为师,切实掌握、获得为群众「办实事」方面的真经。在走基层活动中,我们发现,少数党员干部只是在走访现场摆个「造型」,搞「蜻蜓点水」式走访;有的只是概念性、象征性地送一些大米、油面、御寒衣物等慰问品,拍个视频和照片「留痕」;有的甚至是打个电话,填几个数据,隔着玻璃走访,等等。党员干部只有时刻牢记初心使命,心里永远装着群众,充分相信群众,与群众面对面、心贴心交流,才能确保走访工作每个细节扎实、过程务实、结果真实,真正把「走」的文章做好做实,获得真经,为走基层的「后半篇文章」做好铺垫,打下扎实的基础。

送政策、送思路、送温暖,是党员干部「走基层」的题中之义。但是,不能简单地满足于「走下去」,还要致力于「带上来」,更要尽心竭力落实好、解决好。习近平总书记每次「走基层」都会把群众反映的问题和诉求,逐一做好落实,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广大党员干部要通过「走基层」活动,将基层群众尤其是困难群众的实际诉求、现实问题带上来,并想方设法切实加以解决;将基层干部群众开展群众工作、脱贫攻坚、发家致富的宝贵经验带上来,并大张旗鼓地宣传推广。同时,还要坚持问题导向,增强责任意识,善于倾听、善于发现、善于总结,常翻民生「小账本」,做好服务「大文章」,身体力行地履行好各项民生「责任清单」,确保走基层走出实效。

(作者单位:兴化垛田交管所)责任编辑:朱瑾


作者 季宝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