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网络新媒体引导青少年的探索与思考

作者
作者
创新平台探索方法构建

  随着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蓬勃发展,青少年群体的思想引导成为党引领社会思潮的重点和难点。近年来,共青团江苏省委创新工作思路方法,利用网络新媒体引导青少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取得了显著成绩,也获得了不少启示。
  网络新媒体时代呼唤共青团工作方法创新
  当前,以微博、博客、社区论坛等为代表的新媒体已经融入青少年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深刻影响着当代青少年的行为、心理和思维方式。
  强烈冲击青少年基本价值观。新媒体是一个多种观念相互激荡,多种思潮相互影响,多种文化相互交融的平台,各种思想言论、价值观都活跃在其中,青少年必然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往往会形成多元化的价值观,甚至陷入价值观迷途。另外,由于青少年在交际、阅读、娱乐、游戏、休闲等方面对网络新媒体的过于依赖,其社会化过程不可避免地受到网络新媒体环境的影响,往往导致青少年对现实交往的冷漠化、虚拟与现实世界的角色错位、不道德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的增加。
  加大青少年舆情监管难度。网络新媒体发展进入以微博为代表web2.0时代后,人人成为信息的制造者和消费者的门槛降低,使得信息量暴增,并且呈现出多向、无序的传播特点。加之新媒体参与主体的隐秘性和不可预见性,其传播信息真假难辨,这给判断青少年网络舆情增加了难度。尤其是当个体事件或群体意见转化为公共话题和群体情绪时,经过虚拟空间的酝酿、发酵和涌动后,有时会影响党的执政形象,甚至波及地区社会稳定。
  影响共青团组织的吸引力。青少年在虚拟社会大量集聚和互动交流的现状,使得团组织建设的传统方式受到巨大挑战,有效地发现、联系和引导青年的困难进一步加大;基于兴趣、爱好、情感等因素组建的网络化非正式青年组织发展迅速,使得青少年在虚拟网络中找到归属感,冲淡了传统青年组织概念;网络化组织及活动具备多元、开放、自助、自由的特点,迎合了当代青少年心理和娱乐需求,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共青团组织的吸引力。
  我们也应看到,新媒体所具有的可复制性和廉价性、匿名性和虚拟性、互动性和反馈性、开放性和灵活性等特点,也为更好地做好青少年引导工作提供了巨大空间,成为共青团工作的发展机遇。如何创新工作方法,充分挖掘网络新媒体在青少年引导工作中的巨大潜力,成为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摆在共青团组织面前。
  利用网络新媒体引导青少年的实践探索
  面对新形势,共青团江苏省委以“两个率先·青春行动”为主要载体,统筹推进“青春建功”、“青春服务”和“青春燎原”三大工作计划,充分发挥网络新媒体的比较优势,构建体现时代特征、具备江苏特色、符合青少年特点的网络新媒体体系,努力探索利用网络新媒体引导青少年的新路径。
  加强引导青少年的网络新媒体建设。构建团属网络新媒体体系是扩大团的声音,提高团的影响,提升引导青少年能力的关键手段之一。江苏各级团组织在进一步放大传统媒体引导青少年优势的同时,全力推进影响青少年的网络新媒体建设。注重与重点门户网站、专业视频网站、主要互动社区等深度合作,打造一批为青少年所关注、信任和喜爱的网络新媒体平台,让青少年在微博、微视频等领域拥有自己的阵地。在新浪、腾讯、中青网上同时组建江苏共青团微博群,并要求全省各级团组织依托重点网站广泛开设微博,力争实现团团开微博、团干部人人开微博、优秀青年项目和品牌活动开微博、优秀青年典型和青年名人开微博。以组织省级层面的微博大赛为抓手,评选表彰100个优秀微博、50个微博达人,推动微博引导青少年的深入开展。
  提升各级团组织网络新媒体应用水平。新媒体的蓬勃发展多方位、全过程影响着青年的成长和成才,影响着共青团开展组织青年、服务青年的方式。全省各级团组织熟练运用1种以上的网络新媒体,以行政成本的“小投入”赢得引导青少年的“大丰收”。全省不定期地通過专题培训、座谈交流、经验介绍、案例推广等方式,不断提升各级团干部应用网络新媒体的能力。网络新媒体应用坚持“点上试行、面上推广”的原则,分批精选共青团运用新媒体引导青年的创新案例,汇编成册后在全省范围内推广应用。注重应用网络新媒体推进品牌活动,通过设计主题网站和开通专题微博,采取青少年网络推选自己身边榜样的方式,连年选树100位“我们身边的好青年”,形成“百网联动、干博互动、万人行动”学赶身边好青年的局面。采取网络视频、微博双直播,基层团委组织官方微博、团干部个人微博互动参与的方式,对团省委全委会进行实况直播,并通过微博的转达、讨论,第一时间将会议精神传递到团组织体系的末梢。
  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网络环境。规范有序的网络环境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本要求。江苏团组织坚持用主流价值观主导网络媒体宣传,通过网络新媒体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三创三先”新时期江苏精神。协助推进整治网络淫秽色情和低俗信息专项行动,清理不健康的网络小说、电子书刊、网络游戏等。加强青少年网络舆情监测,注重借助专业机构力量,重点关注江苏青少年网络舆情。强化网络舆论引导,选择具有一定理论素养、对青少年问题熟悉的专业人士,组成地区、行业性的核心网评员队伍,对网络热点问题、重大事件进行言简意赅、通俗易懂的解读,引导青少年正确看待问题、理性解读问题、深入分析问题。注重发现、培养和联系一批在青少年中间影响力较大的意见领袖,把他们推荐为青年网络社区的版主,培养成为青年人支持、认可的意见领袖和舆论先锋。
  网络新媒体环境下进一步做好青少年引导工作的启示
  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江苏团组织引导青少年的针对性、适用性以及团工作的凝聚力、辐射力和导向力不断提升。我们认为共青团利用网络新媒体引导青少年应当坚持以下方面。
  坚持融入大局,注重工作目标的宏观性。共青团引导青少年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终极目标,具体到各地、各条战线的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必须紧扣网络新媒体环境下的青少年特点,准确把握党政中心大局,把团的各项工作放在党政大局中思考、谋划和推进,找准各地、各系统团组织引导青年服务党政中心、服务科学发展的结合点、支撑点、发力点。
  坚持正面引导,注重传播方式的适用性。共青团工作要围绕引导青少年跟党走的根本目标,借力主阵地,唱响主旋律,努力宣扬和放大主流思想舆论。积极运用青少年易于接受、乐于参与的传播方式。特别是运用网络、微博、手机媒体等新工具,与原有传统的报纸、电视、电台互为补充,效应相互叠加,形成多层次、差别化的宣传体系,切实提高团组织引导青少年的适用性。
  坚持青年为本,注重工作对象的普遍性。共青团工作必须充分尊重青少年主体地位和利益诉求,将解决青少年的思想问题与解决青年的实际问题相结合,以青少年是否满意、影响是否深入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通过新媒体交互式、立体化的宣传放大,拓宽引导青少年范围,提升共青团工作的凝聚力、辐射力和导向力,拓展团组织引导青少年的普遍性。
  坚持改革创新,注重工作方法的灵活性。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迫切需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应对复杂多变的局势。共青团在网络新媒体环境下发挥青少年力量的主导作用、化解共青团发展的阶段性难题,都需要抓住时代发展特征、地区发展趋势和青年本质特点,通过扩大开放、务实创新保证团的事业与党的伟业同频共振。
  坚持分层分类,注重教育内容的针对性。共青团工作要适应不同青少年群体的差异和青少年成长的客观规律,确定不同层次、不同侧重、不同形式的引导内容和引导方法,将思想引导的目标要求转化为不同青少年群体的内在需求。应针对不同青少年群体,利用差别化新媒体平台,设计不同的工作载体,对青少年差别化、细分式地引导,有效提升团组织引导青少年的针对性。
  (作者系共青团江苏省委书记)
  责任编辑:苏胜利


作者 万闻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