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立「互联网 +」潮头


200 多年前,蒸汽机的发明催生了第一次工业革命;
100 多年前,电力的发明和应用推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
60 多年前,计算机的发明和应用掀起了第三次工业革命;
今天,浩荡而来的互联网浪潮,孕育着第四次工业革命。
宿迁,置身「互联网 +」的风口,敞开向世界开放的大门,唿应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这座「中国创业之城」正焕发出无限的生机与活力。创业的簇新梦想,在千家万户扎根、成长;宿迁人以前所未有的激情和智慧,书写着令人瞩目的网络创业传奇。
——起步早。从 2007 年开始装宽带在网上销售花木起步,到 2009 年电商发展初具规模,2012 年快速发展,2014 年全市网络创业遍地开花。
——势头勐。2014 年,全市正常经营网店 3.2 万家,网络销售额 45 亿元,同比勐增 230%;快递业务收入、业务量分别增长 202.8%、99.7%,均超过苏北其它四市总和。
——带动强。互联网创业既带动了一二三产业的结构调整,又促进了大量的人员就业。2014 年,网络创业及相关产业从业人员超过 28 万人。网络基础设施、物流配送、电子商务公共平台建设等呈现出爆发式发展的态势。
——影响大。全市拥有 4 个中国「淘宝村」、3 个省级「电商示范村」,荣获「中国创业之城」称号。一大批宿迁的地产品通过互联网销往全国各地,网络创业的宿迁品牌享誉海内外。
一、从「创业文化」到「创业实践」——先行先试点燃激情
这是一个崇尚创业、创新的社会,这是一个人人皆可成才、梦想成真的时代。感应时代脉搏,勇于开拓创新,「生态为归宿,创业求变迁」的宿迁城市精神,激发出蓬勃的力量。让群众对网络创业不再「看不见、看不起、看不懂」,让每个人想创业、敢创业、能创业、创成业;点燃万众创新激情,激荡大众创业梦想,在这片流溢着汉风楚韵的大地上,互联网「大众创业」正蔚然成风。
化劣势为优势,把文化引领作为创业实践的先导。宿迁既不靠海,也不临江,既无矿藏,也无山林,经济基础薄弱,但历史文化悠久,创业文化浓厚。市委、市政府坚持创新创业理念,以创新发展构筑跨越赶超新优势。宣传引导。利用各种媒体,深入宣传网络创业知识、扶持政策,激发各个层面的网络创业意识和创业热情。典型带动。通过典型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增强全民创业引导功能,先后组织「干部创事业、能人创企业、百姓创家业」和「金种子」网络创业等各类创业之星评比表彰,启发和促动各类群体解放思想、投身实践。活动促进。利用全民创业活动月、创业文化节、创业培训月、创业指导服务周等形式,让创业的思想观念扩散和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全市形成了崇尚网络创业、支持网络创业、服务网络创业的浓厚氛围。
敢创业求变迁,将网络创业纳入全市发展重点。网络创业,宿迁有基础有传统有潜力。有底气动力充足。2012 年宿迁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明确提出将网络创业文化建设向创业实践转变,启动实施「全民创业三年行动计划」,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发展。见事早先行先试。新常态下,宿迁人审时度势,及早把网络创业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突出针对性、实效性,在网络创业集聚上创新突破,鼓励引导更多创业者在网上开店,在线销售商品,形成网络创业的浓厚氛围。率先制定制度体系。2014 年,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网络创业工作推进会,专题部署网络创业工作,并制定出台了推进网络创业的实施意见,财政、金融、国土等部门出台一系列配套政策,初步形成了促进网络创业的制度体系。
抓机遇勇担当,让组织推动成为创业发展的保障。市委书记魏国强认为,网络时代地球是平的,产业梯次发展、后发地区只能依靠先发地区转移辐射的发展模式正被打破。宿迁快人一步,抢搭网络经济头班车,踏上转型发展创新路。强化组织推动。建立市网络创业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对创业培训、载体建设、主题活动等工作进行部署。市、县(区)专设网创办,各镇、村(社区)设专人负责。加大考核力度。把网络创业工作作为加分项目纳入全市目标考核,每月通报一次推进情况,每季度进行一次工作督查,严格兑现奖惩。加强网络创业诚信和运营监管力度。完善工作机制。在落实上建立目标管理、压力传递机制,在载体上建立项目推进、督查协调机制,在服务上建立部门负责、联动共抓机制,确保各项工作顺利推进,努力打造「创业、乐业、兴业」众创空间。
二、从「东奔西跑」到「在家淘宝」——网络创业风生水起
在网络经济时代,看一个地区经济有没有活力,主要看这里的商业活动与互联网的距离。宿迁,正是一个与网络零距离的城市。这里,每 190 人就有 1 家网店,每 20 人就有 1 人吃网络饭。全新的互联网思维,低成本、小风险、大潜力的网络创业模式,强有力的政府推动,让 570 万宿迁儿女乘着互联网经济的强劲东风,链接世界、触摸梦想、点击成功。
市场开发倒逼网络创业。打破市场瓶颈找出路。宿迁市农副产品丰富,却一度销路不畅,好产品卖不出去。面对市场制约,宿迁人不得不四处奔波找市场,并开始了在互联网上销售农产品的尝试。1999 年,新河镇农民张庆大最早上网销售花木,成功之后带动同村 600 多户花农开办 300 多家网店,去年网上销售 1 亿多元。花木网络销售的成功,也为其它地产品的销售打开了市场大门。拓展网络市场强实力。因地制宜、因势利导,鼓励群众参与网络创业,推动「草根经济」向「品牌经济」转变。沭阳县依托 47 万亩花木资源优势,发展各种涉农类网店 6500 多家,推动现代农业与信息化融合发展,让更多花木和涉农产品实现网络销售,从大市场延伸到千家万户。开辟网络市场新空间。把全市优质资源与互联网捆绑起来,探索开拓市场与产业发展相结合的新路子,也为个性化、多样化的特色产业开拓了新的市场空间。如网络创业传奇人物耿巍,自创品牌在网上开店卖瘦腿袜,年销售收入 1.5 亿元,成为宿迁网店老大。
转型发展倒逼网络创业。网络创业助推产业转型。曾经,耿车镇从事塑料回收加工的家庭作坊铺天盖地,污染严重。面对产业转型的压力,全镇瞄准网络创业,让本地产品借互联网翅膀销向全国,打造出特色网络创业品牌,在新常态下成功实现了产业转型升级。「垃圾场」变身「淘宝村」。大众村曾是有名的「垃圾村」。近年来发展「互联网 + 创意家具」,全村 936 户有 352 户开网店,年网上销售板材家具超 20 亿元,荣获全国首批「淘宝村」和江苏省首批农村电子商务示范村荣誉称号。网络创业走向低碳环保。耿车的凤凰涅槃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借鉴:网络创业,无污染,低碳环保,一根网线、一个鼠标通天下,坐在家中能赚钱,堪称绿色环保新产业、经济发展新引擎。
集聚发展倒逼网络创业。打造「生态圈」。按照「市场主导 + 自建平台 + 政府推动」的思路,泗洪县建设了网络创业产业园,打造集生产、销售、仓储、物流、培训、体验等功能为一体的新兴智慧产业实验区、电子商务集聚区、网货供应公共服务平台、特色产品 O2O 体验馆、区域网络创业培训中心和青年创业孵化基地,构筑全程无缝对接的「电子商务生态圈」。串起「产业链」。从小淘宝店到大网络销售,宿迁网络创业如雨后春笋,延伸了传统产业链条,形成了「互联网 + 生态农业」、「互联网 + 制造」、「互联网 + 物流」等新业态。集聚「新能量」。通过规划、政策、制度引领,实现网络创业集聚化发展、产业化融合、社会化推动,形成市县有网络创业孵化基地和产业园、乡镇有网络创业园、村村有网络创业点的格局。如沭阳县 20 万平米的苏奥电子商务产业园第一期工程年底将投入运营。宿豫区 40 多万平方米的网络创业园也在规划建设之中。
三、从「传统农业」到「互联网 + 农业」——两翼齐飞助力转型
「互联网 +」,让宿迁这个欠发达的农业大市,一跃和世界上所有城市都站在了同一平台上、同一起跑线前。借助实体经济和互联网经济两只翅膀,宿迁走出了现代农业发展新路。
以大带小抱团发展。大户引领。针对农村网络创业户小而散的现状,宿迁研究网络创业户规模、区位和产业特色,培育网络创业中心户。以中心户带动 5-10 户抱团发展,既起到典型示范作用,又实现共同抵御风险,使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在互联网的纽带下,网络创业把分散的千家万户组织起来。目前中心户发展的带动效应开始显现。合作共赢。与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加强合作,推进农业转型发展。京东与宿豫区合作设立 163 个农村电商合作店,今年将加速在宿城、沭阳等县区布点。阿里巴巴的「千县万村」项目已在泗洪县率先启动。现在,几乎村村都在深度「触网」,用互联网采购农业生产资料、销售农产品。集聚发展。2014 年首创生态型家庭农场集群,这是互联网催生现代农业发展的新产物,也是生态农业发展的一条新路。全市计划用两年时间,建设 4 个生态型家庭农场集群,各集群计划分别培育 20 个以上家庭农场,实现集中办公、资源共享、抱团发展。
实体加虚拟融合发展。引导上网经营。在实体店的基础上,引导有创业激情的年轻人开设虚拟网店,从事线上交易,获得收益后再完善线下实体,实现线上线下相互促进。80 后潘裴回乡创业,将莲藕、荷叶深加工,上淘宝网销售,今年预计销售 500 万元、盈利 180 万元。实施行动计划。制定「互联网 + 农产品营销」三年行动计划,开展「网上农产品直销」和「时令农产品预订」,线上线下相融合,发展生鲜农产品「网订店取」业务。按照「农户 + 网店 + 公司」,招引和集聚订制商品生产项目。鼓励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产品加工企业依托网络开发订制农产品,提供个性化订制服务,拓宽销售市场。新河镇发展网店 4500 多家,从业 1.8 万人,实现花木网上年销售额 6 亿多元。探索营销机制。借助京东、淘宝等知名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和本土平台,探索建立「宿迁农产品网络大集」、「宿迁特产走全国」等营销机制,多渠道、广覆盖、深层次开展网络营销。开展「季节性宿迁农产品网络购物节」等活动,依托各种农产品实体型展会举办「网上农展会」。
一村一品一店特色发展。宿迁把发展「一村一品一店」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主方向,利用知名电商平台,通过网络购物方便群众,让本地特色产品上线销售,实现「买全国、卖全国」。一村培育一品。以村为单位,从自身优势、资源禀赋出发,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针对农产品同质化竞争激烈、可复制性比较高的情况,加强品牌建设,提升网上竞争能力。创建省级以上名牌农产品 79 件,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三品」累计达 765 个,认定「三品」产地面积比重达 92.8%,居全省首位。一品做精一店。网上营销倒逼农业告别小农生产,催生生态、高效、规模现代农业,坚持做精产品和做精网店相结合。今年初,宿迁与京东集团达成合作意向,共同建设京东商城·宿迁馆,推动本地「三品一标」农产品网上销售。目前,57 家企业确定入驻。「沭阳花」、「泗阳树」、「泗洪蟹」、「宿豫鸡」、「宿城菜」等一批品牌产品特色彰显。一店集聚一「军」。营造更优创业环境,用活大学生村官群体,吸引更多年轻人回乡发展现代农业,重点培养一批高级电子商务职业经理人。同济大学毕业生金磊放弃在安徽的高薪工作返乡创业,带着自己积累的丰富经验创建了江苏友明建材有限公司。
四、从「政府启动」到「优化环境」——壮大主体拓展空间
宿迁变政策洼地为改革空间,变地域竞争为市场竞争,围绕市场需求放大「互联网 +」优势,坚持市场主导、政府推动、政策驱动、示范带动,以培育网络创业主体、壮大网络规模为重点,以完善服务为支撑,形成政府激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劳动者勇于创业的新局面。
政府与社会互动,凝聚创业合力。宿迁市各级党委政府把网络创业作为一项系统工程,一手抓政府的有效推动,一手抓社会的有效参与。加强网络创业的统筹组织和协调指导,各县(区)均成立网商协会,加强行业自律,提供培训、交流、咨询等服务。沭阳县创建「创业者 + 百盟物流园 + 县网络创业者协会」三方合作机制,由百盟物流园投资建设仓储用房,县网络创业者协会提供担保,创业者免费或优惠使用。各地定期举办网络创业技能大赛、投融资对接会、网络创业产品展等活动,对网络创业示范乡镇、示范村(居)和网络创业能手、诚信网络经营户、十佳网店等进行表彰奖励,「崇尚网络创业、投身网络创业、支持网络创业、服务网络创业」的浓厚氛围正在全市形成。
减免与补贴并举,彰显政策力度。针对网络创业前期门槛高、融资难等问题,发挥政策的杠杆作用,实实在在投入真金白银,撬动网络创业大发展。财政资金支持实。市、县两级分别按不低于 1500 万元标准安排全民创业发展资金,其中 70% 以上用于网络创业园区和网络创业孵化中心建设补助、网络创业贷款风险补偿及贴息等。初始网创扶持实。对初始创业者达到一定网络交易量的,给予一次性奖励。对入驻各级网络创业园区、网络创业孵化中心的初始网络创业者,一年内实行「零租金」。对网络创业者新创办的年销售额达 3000 元以上的网店,电信部门减半收取当年宽带费用。网创载体建设实。优先保障网络创业园区、孵化基地用地需求。对达到一定面积,整体入驻率超过 80% 的网络创业园区、网络创业孵化中心,按建筑面积给予主办主体适当补助,享受营业税奖励,连续扶持时间不少于 3 年;符合条件的,可申请享受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和营业税优惠。鼓励支持创建电子商务示范基地、示范企业,凡获得国家、省级电子商务财政扶持的,由本级财政按 1∶1 给予配套奖励,最高不超过 50 万元。减免税费奖励实。网络创业者新设立注册资金 50 万元以上的电子商务企业,所征的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等地方留成部分,前 3 年全额奖励给企业,后两年减半奖励。金融支持服务实。加大网络创业贷款规模,利率上浮不超过同期基准利率的 30%。市、县设立的担保公司为网络创业者提供贷款担保,每年按担保额度的 0.6% 收取担保费。市、县统筹设立网络创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沭阳、泗洪分别推出了「电商贷」和「创业小钱包」,有效解决了网创融资难题。
培训与示范结合,提升网创能力。坚持把网络创业培训作为突破口,从市场需求出发,不断创新网络创业培训模式,扩大网络创业培训范围,形成了系统、长效、规范、实用的网络创业培训新机制。突出网创培训。组织实施网络创业「百千万」培训计划,推广「面对面」、「手把手」的个性化培训方式,分类别分层次普及网络创业知识,培养网络创业实战型、应用型人才。2014 年共组织各类培训、讲座超过 400 场,参加人员达 3 万人次以上,新增网店 1.2 万个。突出示范带动。择优选取 100 名网络创业带头人,建立网络创业带头人信息库,通过典型示范、能人带动、结对帮扶等措施,鼓励和支持网络创业带头人通过「一带多」形式,指导和带动周边人群参与网络创业。
孵化与服务同步,拓宽创客空间。依托优质的服务载体,着力构建市、县、乡三级网络创业载体体系。在市创业中心上发力。建设中的市网络创业中心建筑面积 1.4 万平方米,集技术支持、采购、销售、物流为一体,将成为市区范围内低成本、优服务、全要素、高效率的网络创业「众创空间」,年入驻孵化初始网络创业者 200 个。在县载体功能上提升。各县区规划建设了一批各具特色的网络创业载体。沭阳蓝天商贸城孵化基地、泗阳西康电子商务创业园、缤纷泗洪网络创业产业园、宿城网络创业孵化基地等陆续投入使用,吸引了大批网络创业者入驻创业。在镇创业孵化上突破。今年底,全市所有乡镇全民创业园全部设立网络创业孵化中心,就近为网络创业提供创业便利条件。在服务质量上优化。设立市网络创业公共服务平台,为网络创业者提供创业政策、网创培训、网货展询等服务。建立适于网上销售的工业产品、农业地产品名录库,定期在公共服务平台上发布,并做好产品分类、供货量、产品渠道、价格优惠、产销对接等方面的服务工作。
五、从「草根创业」到「万众创新」——面向未来培育创客
宿迁网络创业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但是从低端创业走向高端创业,从草根创业走向创客创业,路还很长,发展的潜力和空间还很大。面向未来,必须抢抓「互联网 +」带来的发展契机,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上新台阶。
必须从低端创业走向高端创业。宿迁的实践告诉我们,同质的低端创业固然可以繁荣市场,但高端创业才是提升经济结构、推进产业质变跃迁的关键,才是创新活力的真正源泉。要在现有网络创业的基础上,创建集制度、政策、管理、运营、监管于一体的网络创业体系,遵循网络创业规律,放大「互联网 +」优势;打破信息不对称,优化资源配置;打破行业界限,促进产业融合;满足用户潜在需求,创造新的市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高新技术为支撑、新兴业态为引领,推动网络创业由低端向高端迈进。当下,既要「盘活存量」,鼓励网络创业者向更高层级发展,开展创新活动、申请国家专利,也要「做大增量」,吸引更多人才创业,用更加优越的创业环境让本地人留下来、外地人想过来,走出一条渐次递进发展的新路子。
必须从单项创新走向系统创新。宿迁十多年前就在传统农业中进行了创业创新的探索,尝到了创新与创业相结合的甜头,特别是互联网助推了创业创新的大发展。新常态下,消费需求的个性化、多样化,互联网使用的便利化、大众化,推动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单项的技术创新已不能满足日益变化的市场需求。只有把创新作为一项系统工程,以推动科技创新为核心,统筹推进科技、管理、品牌、组织、商业模式创新,统筹推进引进来与走出去合作创新,实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开放创新的有机统一和协同发展,才能让创新成为发展的新引擎,为可持续发展注入不竭的动力。
必须从单纯电商走向产业融合。宿迁在网络创业中深深体会到,电子商务是一个充满无穷创新的新兴产物,既要有物流体系支撑,又要与产业深度融合,才能闯出一片广阔的天地。要精准把握电子商务持续性创新的特点,着力解决电子商务创新功能不健全、网络基础设施薄弱、物流配送体系不完善、专业电子商务人才缺乏、与产业结合不紧密、线上线下相分离等问题。农业方面,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促进农业「小生产」与电商「大市场」的有效对接,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带动农民增收和就业创业;制造业方面,依托电子商务,推进网络化制造和经营管理,加快工业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商贸流通方面,支持传统商贸流通企业与电子商务企业优势互补、资源整合,通过移动互联网、地理位置服务、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加速传统商贸流通业转型升级步伐。
必须从政府为主走向市场拉动。宿迁人深知,管住政府的「手」,才能放开市场的「脚」;政府「有所不为」,市场才能「大有作为」。在互联网创业的启动阶段,离不开政府的强力推动。但是,随着互联网创业的深入发展,既要发挥政府「有形之手」的有效作用,更要发挥市场「无形之手」的决定性作用。切实把政府意志与市场力量、行政手段与市场行为有机结合起来,真正把政府职能转变过来,把创业环境营造起来,把优惠政策执行起来,把市场活力激发出来,在保护产权、维护公平、改善金融支持、强化激励机制、集聚优秀人才等方面起到积极作为。通过政府放权让利的「减法」,换取企业和市场活力的「乘法」。
身在湖边心向海,弄潮勇向潮头立。昨天,宿迁奏响网创之歌,让创业热情激扬;今天,宿迁创业春潮涌动,让创业成就希望;明天,宿迁创新孵化梦想,让创业梦想绽放!
(调研组成员:苗成斌、金雯、尤展、张宁、赵扬波)责任编辑:张 宁
作者 本刊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