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好创新「必答题」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作者作者

科技创新是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念兹在兹、要求江苏必须抓好的大事要事,总书记要求江苏「要在科技创新上率先取得新突破」,并着眼国家创新全局,赋予江苏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这一重大使命,为我们做好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两篇大文章、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指明了方向。近年来,无锡市锡山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坚定实施创新驱动核心战略,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照着蓝图干到底,接续开展「科技创新年」「科技创新突破年」「科技创新提升年」活动,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让科技创新「关键变量」转化为新质生产力的「最大增量」,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 55.8%、较「十三五」末提高 7.3 个百分点,获评江苏省创新型示范区、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区。

突出形神兼备,构筑高能级载体平台。坚持存量提优、增量拓展「两手抓」,体系化建设一批「形神兼备」的科创载体。立足「高端化」打造。实施科创载体建设高质量发展行动,推进百企百楼科技赋能计划,加快文景总部项目、锡东生命科技园等载体建设,着力提升科创载体承载能力。今年 6 月,长三角工业芯谷正式开园,8 个项目同步入驻、园区载体「预约率」达 60%。围绕「风光氢储」「锂钠固氨」细分赛道,谋划建设宛山湖新能源实验室,打响宛山湖「长三角新能源湖区」品牌。着眼「系统化」布局。打造「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科创综合体」一体化孵化载体,载体面积近三年增长 27.3%。江苏集萃集成电路应用技术创新中心升级建设「长三角集成电路工业应用技术创新中心」,长三角车规级芯片检测中心实验室成功获得国家 CNAS 认可,正争创国家级技术创新平台。以无锡市产业创新研究院落地锡山为契机,加快打造「创新综合体」,系统布局概念验证、检验检测、应用场景等平台,目前已建成新型研发机构 8 家。无锡市南京大学锡山应用生物技术研究所获批 2023 年度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建设项目,是当年无锡市唯一的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坚持「市场化」运营。优化市场化运营机制,积极引入专业化团队,强化规划、管理、招商以及政策等方面培训,搭建知识产权与技术交易、政策宣贯与项目申报、高端人才与人力资源等服务生态链,不断提升全区载体运营能力和管理服务水平。高水平运营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区设立的 7 个「科创飞地」,发挥比利时鲁汶(无锡)创新中心、哈利法大学(锡山)创新港、锡山英才(德国)联络站等平台作用,强化金融对接、项目招引、路演中心等功能,探索「研发孵化在外地、产业化在本地」新模式。

突出企业引培,育强高层次创新主体。坚持「移大树」和「育小苗」相结合,加强科创企业的本土培育和外部引进,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坚强支撑。建立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实施创新企业培育行动,全面挖掘并建立后备企业培育库,开展「雏鹰企业—瞪羚企业—准独角兽企业」培育及成长计划,加快形成科技型中小企业和三类企业有机衔接的创新型企业梯队,2023 年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 1480 家、获评创新型中小企业 426 家。统筹推进「小升高」「规转高」「高培强」,高新技术企业从 2020 年的 439 家增长到 2023 年的 781 家。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全面摸清企业科创需求和技术瓶颈,以定向委托、「揭榜挂帅」等方式,帮助企业高效利用外部创新资源,阿科力入围工信部生物医用材料创新任务「揭榜挂帅」名单。目前,建成市重点企业实验室 6 家、占无锡市企业类实验室的三分之一。鼓励企业建设专业实验室、高能级平台,加快蜂巢能源锂电研究院、无锡力神新能源研究院等企业创新中心建设。推动企业融通创新发展。落实「筑峰强链」企业培育支持计划,发挥「链主」企业带动作用,以出台「双链」专项政策、组建产业创新联盟、搭建产业交流平台等方式,增强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的协同,促进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依托臻和生物、知原药业等链主企业优势,加快精准医疗产业园、美妆产业园、合成生物产业园建设,构建「龙头带动、配套跟进、整链融合」的集群式发展格局。

突出科产融合,激活高质量发展引擎。以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发展、以产业需求牵引技术突破,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攻关核心技术。围绕「四新四强」产业技术创新需求,完善「企业出题、院所出智、协同破题」的创新机制,让更多科研成果走出实验室、走上生产线。引导在地大院大所强化「研究面向产业、成果赋能企业」的运营理念,主动承接科技重大攻关和前沿技术研发项目,极电光能、拉普拉斯(无锡)半导体获得国家级「可再生能源技术」重点专项立项。促进成果转化。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加强与清华大学、上海交大、湖南大学、中科院等大院大所的战略合作,与南京大学合作成立「无锡合成生物未来科学中心」。深入开展「清锡未来」系列品牌活动,拓展「1(一项产学研深度融合专项基金)+1(一支职业经理人队伍)+2(本地外地双飞地)」校地合作新模式,推动基础研究「最先一公里」和成果转化、市场应用「最后一公里」有机衔接。壮大产业矩阵。实施龙头企业培优行动,「一企一组一策」量身定制战略级创新发展方案,帆软软件、吉姆西半导体新晋中国独角兽企业。制定出台《锡山区加快培育发展未来产业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 年)》,紧盯氢能和新型储能、人形机器人、细胞基因和合成生物等 3 个主导型未来产业,培育量子科技、元宇宙等一批前沿型未来产业,构建「3+N」未来产业发展格局。

突出要素保障,营造高水平科创生态。围绕产业创新需求和创新规律,推动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形成吸引产业集聚的「磁场效应」。增强政策「支撑力」。出台「科创 18 条」,涉及打造科创平台、引育优质科创企业、科创载体建设运营等五个方面,为科技创新提供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积极做好政策宣传解读和申报指导,「一对一」为 140 余家重点企业开展辅导,实现直达快享、应享尽享。加强政策全生命周期管理,深化推进政策效果「后评估」工作,滚动研发更加适配企业需求的增量政策,让政策效用最大化。增强金融「保障力」。坚持金融资本、社会资本、政府基金有机融合,发挥天使基金引导作用,用好「苏科贷」「锡科贷」等金融工具,引导金融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形成「基金加载体、孵化加投资」新型运作模式。加快科技型企业上市步伐,支持企业登陆资本市场、实现做大做强,目前全区上市公司达到 24 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占比超过 80%。增强人才「吸附力」。实施「锡山英才计划」3.0,深化人才评审、认定、评价、激励制度改革,落实一线城市重点人才免评认定、奖励补贴资金自主分配等措施,赋予科学家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经费支配权、资源调度权,去年连城凯克斯入选首批省人才攻关联合体,实现无锡市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考核「十连冠」。构建「产业 + 项目 + 人才 + 金融」的人才引育工作模式,做强长三角(无锡)国际人才港的聚才功能,打造「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让人才在锡山引得来、留得住、用得好,加快打造长三角重要的产业创新策源地和一流的创新成果转化基地。

(作者系中共无锡市锡山区委书记、锡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 责任编辑:冷超


作者 方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