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基层社会矛盾化解机制

作者
作者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期,因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动力减缓而引发的社会矛盾复杂化多元化,影响基层社会稳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基层社会矛盾化解机制创新是关系国家社会长治久安的基础性工作,不仅能够将矛盾纠纷止于未发、解于萌芽,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而且有利于提升社会治理效能,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近年来,常州市新北区健全和完善社会矛盾调处机制,整合基层矛盾纠纷化解资源和力量,扎实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合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构建横纵联合的组织体系,推进矛盾化解的协同联动机制

基层社会矛盾化解机制创新转换升级,需要消除政府原有「条块分割」形成的部门壁垒和责任划分问题,以及地方政府纵向间关系的「权责倒置」现象。为了推动政府各条线部门形成合力,常州市新北区建立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以下简称「矛调中心」),构建横纵联合的基层治理组织体系,加强矛盾化解的协同联动机制,基层治理形成了「连点成线,编线成网」的格局。

分级整合,打破壁垒。新北区「矛调中心」受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领导,由区委政法委统一管理。与其他地区的政法委、信访局、司法局分设不同,新北区委政法委与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区司法局和区信访局合署办公。新北区委政法委内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处、司法工作处、信访处、依法治区工作处、执法督查处。同时,政法委副书记兼任信访、司法等处室的「一把手」。这种「大部制」的组织特色具有多部门力量集中和指挥调动便捷的优势,使得人员、资源可在上级统一指挥调度下视工作需要而灵活运用,有利于「矛调中心」建设打破部门间的壁垒。

功能集成,实现联动。「矛调中心」作为统一的平台,在不改变原有部门行政体制的基础上,改变以往各个部门「单兵作战」的分散管理方式,实行各部门「分工不分家的集成服务办公模式」,将各个部门的资源整合在一起。这种方式不仅减少了原有行政体制层层上报的时长,还使多个职责、功能不同的部门聚合在一起,实现部门间的联动。

多元协同,各显其能。「矛调中心」成为政府自上而下「管理之轨」与群众自下而上「参与之轨」的结合点,对上衔接党政各部门,对下统筹协调基层自治组织和广大群众,形成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结合的治理共同体。「矛调中心」基于矛盾的复杂性,注重心理咨询、法律援助、社会帮扶等公益性社会组织服务的提供,吸纳行业性调解组织、群团组织和商会行业协会的力量,充分发挥不同主体的优势,最大限度地激励更多专业人士和社会力量参与矛盾纠纷调解的各个环节,使得多元主体在党建引领下各显其能,推动矛盾化解的专业化和社会化。

打造一站式服务的运作流程,优化矛盾化解的协调流转机制

部分复杂性矛盾纠纷由于政府各职能部门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和传导效率不高,引发民众办事「多头跑」「多次跑」现象。新北区「矛调中心」打造一站式服务的运作流程,优化矛盾化解的协调流转机制,有效避免了群众遇到矛盾纠纷多头多次跑的情况,提高了矛盾纠纷处理质效。

建立区级信息平台,提高联动效率。「矛调中心」建立社会矛盾纠纷调解化解信息平台,通过在信息平台上统一登记办事服务事项,实现全流程可溯可控。针对跨部门、跨区域的重大矛盾纠纷,由「矛调中心」召集相关事权单位,依托信息平台推进业务上下协同、数据互通共享,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等手段,协调指导开展矛盾纠纷化解、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工作,全力解决群众诉求。

建立即接即办机制,实现全流程处置。「矛调中心」工作人员根据问题性质会为来访群众免费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和心理咨询服务,并根据事项的性质、种类、难度的不同,精准派发分流至对应部门进行限期处理。如果群众诉求涉及多部门,则由中心的综合办公室召集入驻的相关部门协同处理、联合督办。中心的运作形成了对口流转、协同调处、限期处置、回访督查的闭环全流程处置链条,实现了「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

建立考核激励制度,强化监督管理。建立公开监督机制,以问卷调查的形式主动对群众进行回访,并据回访结果对相关部门或人员进行考核,确保各类事件能得到有效的处置和落实。加强绩效评估和奖励激励,将绩效目标设定为团队目标或组织整体目标,以鼓励不同部门之间的协作与合作。

搭建群众参与的沟通平台,提高矛盾化解的协商民主水平

协商民主在整合社会关系、促进民主监督、提升决策效率等方面展现出独特优势,有力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和人民生活改善。但从现实看,群众在基层协商民主中仍存在「弱参与」状态。为提高矛盾化解的协商民主水平,新北区搭建群众反映诉求的平台,发挥「属地贤人」沟通桥梁作用,构建多层级多主体协同治理体系,从而完善了矛盾化解的柔性机制。

搭建群众反映诉求和建言献策的平台。新北区薛家镇建立「19:00 议事厅」,由网格员、志愿者、居民代表、专家、政协委员及各职能部门代表等多元主体参与,激发自治活力,做到「百姓事百姓议」,有效破解了飞线充电、停车难、雨污分流、「僵尸车」等社区「老大难」问题。龙虎塘街道组建「龙韵圆桌」援法议事平台,完善矛盾纠纷的多元化解机制,运用法治思维和方式协商办理基层群众自治事项,积极对接本土法律人才资源,潜心培育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与法律顾问人三支队伍,创新提出「五色分类」议事选题机制,有效提高了协商民主的效能。

充分发挥「属地贤人」的沟通桥梁作用。基层很多矛盾纠纷的产生往往源于一件很小的事情,但处置不及时会导致矛盾不断激化。通过调动老干部、老战士、老教师、老模范、老党员等「属地贤人」,利用他们的阅历、声望、专业知识和技能,可以及时有效化解居民矛盾纠纷。新北区西夏墅镇梅林村组建「老书记工作室」,充分发挥「老书记」们政治素质高、群众基础好、村情人情熟的优势,以「听」「看」「议」「办」「评」五字工作法,有效破解基层治理急难愁盼问题。

构建多层级多主体协同治理体系。伴随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基层矛盾由单一主体治理转向多元主体共同治理。新北区三井街道通过建立「维度空间、社区调委会、老周道调解室」三级联动调解体系,有效处理基层社会矛盾。维度空间是社会组织运营的矛盾调解组织,是最基础的防范化解单元,主要负责警情分流、社区移送、网格巡查、自主求助等;社区调委会是社区层面的矛盾调解组织,是「三级联动」中的二级防控化解阵地;老周道调解室是街道层面的矛盾调解组织,承担疑难大型矛盾纠纷的防控化解。

(作者单位:常州大学瞿秋白政府管理学院;中共常州市新北区委政法委)责任编辑:霍宏光


作者 钱志远 徐雪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