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于创新发展的「三区」建设

作者
灌云是一个正在快速崛起中的后发县份,目前正致力打造全市创新发展的先行区、苏北创新发展的示范区、全省创新发展的特色区。致力于这“三区”目标,为新一轮发展注入巨大动力。“十一五”以来,灌云经济与社会初步呈现出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与2005年相比,各项主要经济指标都实现了多倍增长,去年完成GDP、固定资产投资、工业投入、利用外资分别是2005年的2.56倍、7.5倍、18.7倍和447倍;财政总收入25亿元,是2005年的10.1倍,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0.5亿元,是2005年的7.1倍,一般预算收入的总量排名在全省52个县(市)中4年上升了14个位次;2008、2009年连续两年在连云港市三个文明建设综合目标考核中获得了第一名,连续4年跻身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并获得了全国民营经济最佳投资县、中国绿色名县、全国绿化模范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等荣誉称号。经济和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当前,灌云既面临着江苏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层面和后危机时期加快到来所蕴藏着的战略机遇,更面临着整体经济结构迫切需要加快转型升级的巨大压力。我们将紧紧围绕“三区”目标,以创新驱动来牢牢把握新一轮发展的主动权。
一、创新产业发展模式,加快建立现代产业体系。按照“发挥优势、错位发展、差别竞争”的思路,把打造产业集群作为推進创新发展的重中之重,抓住新一轮科技产业革命爆发的机遇,打破传统跟随和梯度转移的模式,着力构建具有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一是加快培育新兴技术产业。以远征、黄海机械、东堡等省级高新技术企业为依托,大力发展新材料、新能源、新光源、新医药和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力争到“十二五”末高新技术投入占全县固定资产投资60%以上,高新技术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70%以上,建成风力发电、绿色化工等两大区域性新型产业基地,建成省级高新技术企业30个以上。二是加快升级传统特色产业。以被刚刚授予“江苏省旋耕机之都”和成立“江苏旋耕机械科技创新中心”为契机,加大技术改造力度,不断延伸船舶制造、机械制造、金属制品、纺织服装等传统支柱产业的产业链,扩大产能,提升层次,确保经过1-2年的努力,形成以100万吨以上载重量造船、100万台套以上的汽车轮毂、100万吨以上矿卤滩晒、100万千瓦以上的风力发电、100万吨以上金属制品、100万m毛绒纺织、20万台大中型旋耕机等为代表的特色基础工业体系。三是加快扩张高效规模农业。巩固提升2006年以来新发展20万亩设施栽培的成果,加快实施第二轮高效规模农业三年发展规划,确保到2012年全县以设施栽培、花卉苗木为主体的现代高效农业发展到50万亩,年内确保新发展10万亩以上,打造全省设施栽培基地县。四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以大伊山旅游经济区、杨集物流园区和港口仓储区为载体,突出发展现代物流、旅游休闲和观光农业,力争经过2-3年努力,把灌云建设成为苏北旅游圈的重要节点、全省观光农业的重要基地和苏北区域性的物流集散中心。
二、创新沿海开发模式,加快打造沿海产业高地。把纵深推进新一轮沿海大开发作为推动灌云整体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强力引擎,按照“打开海陆通道,接轨连云港港,融入徐圩片区,加快灌河口开发”的战略布局,坚持“港、区、城”三位一体联动并进,全力加快以燕尾港为核心区的沿海开发,努力构建江苏沿海产业新高地。一是加快推进港口码头建设。围绕把燕尾港建设成为连云港港的配套组合港、灌河流域的海河联运枢纽港的目标定位,整合资源,科学规划,创新机制,快速推进港口码头建设,确保在建的3万吨码头年内建成使用,力争到“十二五”末,建成万吨级以上泊位10个以上,其中5万吨以上泊位4个以上,港口吞吐能力达1000万吨以上。二是全力扩张临港新兴产业。从今年起实施“十亿元企业、百亿元产业、千亿元板块”扩张工程,力争经过2-3年的努力,打造出一批以五洲、远征等为代表的销售超10亿元的规模企业,以造船、机械等为支柱的销售超百亿元的集群产业,以销售超千亿元拥有10万产业工人的临港产业和销售超500亿元的经济开发区等经济板块。今年重点实施投资7亿美元的电子城、投资50亿港币的镍铁、投资20亿元的桂鑫特钢、投资10亿元的生物质发电等一批新上项目,着力推进五洲20万吨船坞、远征10万吨粘胶纤维、明盛20万吨硫酸和8万吨活性染料等重点技改扩建项目,以及占地1000亩的江苏海洋化工研究院等科研项目,加快形成产业集聚的爆发效应,确保年内临港产业区销售收入突破400亿元,实现财政收入21亿元。三是加快建设海滨新城。把燕尾新城建设作为拉动港口开发、推动产业扩张、提升发展环境的重要抓手,进一步加快燕尾海滨新城的建设步伐,年内完成燕尾老镇区的整体搬迁,年底前基本完成新城区的功能配套,明年拉开建成3000亩湿地公园的建设框架,力争经过2-3年的努力,把燕尾港镇建设成为彰显海洋风韵、凸显现代特色的江苏沿海一流的海滨新城。
三、创新人才培养战略,加快构筑创新发展支撑。始终坚持把创新型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作为发展创新型经济的重要举措,在注重本土人才的培养、使用特别是抓好企业家队伍的建设和党政领导干部能力提升的同时,善于借智生财,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联系和挂钩,结成紧密的战略合作伙伴,力争2-3年内所有重点骨干企业都成立研发中心和工程技术中心,临港产业区和经济开发区都建立2个以上博士后工作站和院士工作站,使灌云成为科研单位的科学试验基地、技术推广基地和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并从今年起实施“111”人才引进计划,确保三年内引进10名以上博士生、100名以上硕士生、1000名以上本科生,对引进的创新型高层次人才县财政将给予专项的创业扶持资金,努力以高层次人才的大量汇聚来推动灌云经济和社会的加快转型升级。
(作者系中共连云港市委常委、灌云县委书记)
责任编辑:戈尚达
作者 唐铁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