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立低碳思维 发展现代农业

作者
随着物质装备水平的提高,农业生产中物质和能源的消耗相应增加。在低碳成为未来经济发展方向的大背景下,发展现代农业应该注重运用生态学、生物学的原理和技术,提高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增加碳汇,实现生产、生活、生态的综合效益。
一、发展现代农业是我省新农村建设的重大举措
发展现代农业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是我省新农村建设的重大举措。相对传统农业来说,现代农业具有以下几个特征:一是产业化。农业企业规模显著扩大,地区分工、企业分工日益发达,农业生产过程同加工、销售以及生产资料的制造和供应紧密结合。农户广泛地参与到专业化生产和社会化分工中,农业经营活动实行产业化经营。二是市场化。市场机制成为劳动力、农产品、生产资料等资源配置的主要机制。农业的大部分经济活动被纳入市场机制,包括种植业、养殖业等第一产业,生产资料工业、食品加工业等第二产业,和交通运输、技术和信息服务等第三产业,完全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组合成一个与发展农业相关、为发展农业服务的产业群体。商业化的“利润”成了评价经营成败的准则,生产完全是为了满足市场的需要。三是装备化。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更加完备,收割机、农用汽车、农用飞机等农业机械得到广泛应用,育种、栽培、饲养、土壤改良、植保畜保等,农业科学技术得到充分提高,电子、原子能、激光、遥感技术、人造卫星等现代工业尖端技术和信息技术开始装备农业。四是多功能化。生态学和生物学原理及技术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在保障农产品供给的基础上,现代农业的生活休闲、生态保护、旅游度假、文明传承、教育等功能越来越显著,成为资源节约和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产业。农业生产形成低能耗、低物耗、低排放、低污染等低碳特征,担负起维护与改善人類生活质量和生存环境的使命。
我省现代农业发展的成就,可以概括为六个方面:一是粮食生产再创新水平,实现建国以来首次连续6年增产。2009年粮食总产达到646亿斤,创新世纪以来最好水平。二是高效农业建设取得新成效。2009年新增高效农业面积287万亩,其中设施农业面积121万亩。三是农业物质技术装备得到新改善,农业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四是农业生态环境建设迈出新步伐,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高。五是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涌现新亮点,合作组织成为现代农业建设重要主体。六是农民收入水平跃上新台阶,提前一年达到省定全面小康指标值。
二、低碳经济对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要求
在我国农业物质装备水平较低、农业产业基础相对薄弱的情况下,提高农业装备水平仍然是当前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任务。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物质装备和能源消耗,物质装备水平的提高和生产规模的扩大,客观上增加了对物质投入和交通运输的需求,能源、资源的消耗和废弃物的排放也会相应增加。消耗的资源能源和排放的污染物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生产设施,包括园艺生产中大量使用的塑料大棚、防虫网、钢材、低温库等储藏设备、饲料加工设备等;二是农用机械,包括插秧机、收割机、拖拉机、耕耘机、联合收割机、农用汽车、农用飞机等;三是农用运输工具,包括农产品在长途运输过程中使用的车辆、船舶、飞机等;四是农业生产投入品,包括各种农药、肥料、饲料和饲料添加剂、渔药、兽药等;五是未经处理和利用的作物秸杆,由于政策和技术原因,农作物秸杆综合利用率还不高,不少未经处理的秸杆被燃烧或丢弃到河流沟渠,形成污染;六是畜禽粪便,养殖业规模扩大,导致畜禽粪便的排放总量和集中度提高,处理不当也会形成新污染。据有关专家估计,太湖流域流入太湖的有机物污染中,工业污染占比30%,农业污染占比30%,生活污染占比40%。从这个比例来说,农业生产中过量使用的农药、肥料、废弃的秸杆、畜禽粪便造成的污染不可轻视,应该按照低碳要求进行治理。
20世纪70年代以来,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使我国农产品产量不断上升,不仅养活了十几亿人口,而且生活质量得到提高。但是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效率在下降,土壤板结、面源污染、生态恶化等副作用不断显现。在发展现代农业、高效农业的过程中,随着物质装备水平的提高,物质消耗和能源消耗水平不断提高。在农贸市场上,不少消费者往往愿意用更高的价格购买本地生产的、口感风味更适口的露地栽培的蔬菜和按照传统方式生产的土猪肉、草鸡蛋。农产品和其它所有商品一样,价格受供求关系支配,当来自设施农业的农产品价格优势不再显著的时候,就意味着物质装备的效率和效益的下降。低碳经济是一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具备低能耗、低物耗、低排放、低污染的显著特征。为了社会长远发展,我国已经制定颁布了《循环经济促进法》(2009年1月1日起施行)和《清洁生产促进法》(2003年1月1日起施行),在电力、钢铁、化工和轻工等许多行业,依法推行资源、能源的循环利用。发展现代农业,同样需要树立低碳思维,推行绿色生产。
三、发展低碳农业的对策措施
发展低碳农业,需要统筹规划,在提高物质装备水平的同时,按照低能耗、低物耗、低排放、低污染的低碳思维以及生态多样性的要求,增加碳汇,充分发挥各地区的自然特色和人文特点,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
合理规划,倡导发展特色农业。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充分利用我国数千年来形成的农耕文化,发挥自然和人文优势,降低对物质装备的依赖程度,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发展形形色色、乡土特色浓郁的地方特色品种,让溧阳白芹、高邮鸭蛋、宝应荷藕、无锡阳山水蜜桃等地方特色品种发出灿烂的光芒,培育、挖掘更多的地方特色品种,提高消费者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情趣。
节能减排,大力发展循环农业。加快建设农村户用沼气池,推进规模畜禽场沼气治理工程和秸秆气化集中供气工程。以大中型沼气工程为纽带,以农牧结合、沼渣沼液综合利用为主要内容,全面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和畜禽粪便处理工作。根据实际构建农业产业链,如“粮食种植一畜禽养殖一畜产品精深加工一废弃物处理再利用”生态循环链、“畜禽养殖一粪便一沼气(或粪便生化处理加工)一有机肥一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链、“农作物秸秆一综合利用”生态循环链等。大力宣传发展循环农业的意义、途径,教育和引导农民节地、节水、节电、节肥,实施清洁农业生产,积极参与和支持循环农业发展。
增加碳汇,推进生态农业建设。根据各地自然和社会资源特色,因地制宜做好宏观规划,组织实施农业、林业和畜牧业协调发展,坚持传统农业技术和现代农业技术相结合,保护生物多样性,增加碳汇,优化生态环境,使各业互相支持,相得益彰,促进农业生态系统物质、能量的多层次利用和良性循环,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优质优价,加快发展有机农业。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在农业生产越来越规模化、标准化的大背景下,小规模有机化生产越发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有机农业综合运用科学的管理理念和传统的农艺措施,把循环农业、生态农业和农产品质量联系起来,通过优质优价的市场机制,提高效益。在太湖流域等农业面源污染相对较重、环境压力较大的区域,按照现代农业的发展思路,整体规划有机农业圈建设,大力发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提高治污效率。
建章立制,制定农资准入门槛。尽快建立规章制度,防止工业上淘汰的低质量低效能的物资和能源进入农业生产领域,像抓禁用农药那样,对各种农业生产资料,如塑料薄膜降解性能、汽油柴油的燃烧效率、农业机械排放标准等,制定相应的的环保要求,强制实施。
(作者单位:江苏省绿色食品办公室)
责任编辑:丁和平
作者 陈怀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