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第一会」:营商环境再成高频词

作者作者

一年之计在于春。当前正是 2024 年高质量发展的进行时、开篇时,各地召开「新春第一会」极具「风向标」意义。2 月 18 日,江苏省委省政府召开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工作推进会,要求统筹做好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两篇大文章,为全省上下明确高质量发展的「主业主责」和「主线主题」。随后,全省多地召开「新春第一会」,营商环境、新质生产力等话题成为高频词、关键词,释放出把优化环境作为推动产业创新的关键举措、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先手棋的重要信号。

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竞争力

在人人都重视营商环境、人人都是营商环境、时时处处都讲营商环境的当下,市场主体会用「继续扎根」「共同发展」的实际行动,对营商环境投出信任票和信心票。在优化营商环境这条赛道上,各地正全力开跑、唯恐落后。

苏州召开优化营商环境大会,聚焦打响「苏州最舒心」服务品牌,建设人人向往的创新之城、创业之都、创富之地。南通连续第三年召开「机关作风建设提升年」「营商环境提升年」动员大会,发布「万事好通」3.0 版,明确 18 项突破性、引领性的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举措。淮安召开重特大项目攻坚暨优化营商环境大会,会上市委书记对全市营商环境整体改善提出思考「三问」。扬州召开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暨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大会,发布 26 条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具体措施。泰州召开「四敢」争先、项目攻坚动员会暨优化营商环境会议,要求在项目建设上发力攻坚,在营商环境上守正创新。连云港召开优化营商环境暨作风建设推进会,强调「作风就是战斗力、环境就是生产力」。

有的「新春第一会」虽没有直接聚焦营商环境,如南京、徐州召开新型工业化暨产业强市推进大会,常州召开「锻造新质生产力、催生发展新动能」万亿之城再出发动员大会,盐城召开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镇江召开创新引领产业强市大会……但「新型工业化」「产业强市」等会议主题无一不体现出坚持科技创新引领、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内核要求,而这正对营商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是推动形成新型生产关系的基础要件之一。连续第九年以「新春第一会」的形式研究部署生态文明建设的无锡,更是高调提出「在山水之间做科创」,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的重要论述,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塑造和彰显「好山好水好科创、好山好水好文化」的「美丽」环境优势。

在市县层面,「新春第一会」在聚焦「主线主题」的同时,也体现出地域特色。昆山召开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会议,明确该市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总体目标,并从产业链综合竞争力、产业能级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企业梯度培育等八个维度提供近 200 条政策支持。江阴举行金融赋能实体经济暨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大会,把金融赋能实体经济上升为全域性战略。张家港召开优化营商环境暨作风效能建设大会,动员全市上下在「高质量发展突破年」锻造一流作风、营造一流环境、创造一流业绩。宜兴以「产业提质年、项目提速年、服务提优年」为主题,召开高质量发展大会。海安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上,首次设立「年度影响力企业家」评选发布制度并现场颁奖。仪征召开全市企业家发展大会,让企业家「站 C 位」。东台召开新型工业化暨招商出征大会,拿出「真金白银」为 489 家企业兑现奖励资金 1.97 亿元。

营商环境让市场主体迸发活力

无独有偶,记者观察到「营商环境」也是今春全国多个省市「新春第一会」的高频词、关键词,更是长三角多地「新春第一会」的常驻主题、「保留曲目」,「老调」不仅重弹还弹出了新意。

广东将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放在深圳召开,旗帜鲜明彰显会议高质量发展主题,在聚焦促进产业和科技互促双强、全面提升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能力的同时,提出「要持续营造有利于创新的政策和制度环境」,让 1800 万户的经营主体,超过 7.5 万家的高新技术企业,国企、民企、外企都愿意在这里扎根。

浙江召开持续推动「八八战略」走深走实,全力打造高素质干部队伍、高水平创新型人才和企业家队伍、高素养劳动者队伍大会。此前,实施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已被列为浙江三大「一号工程」之一。3 月 1 日施行的《浙江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吸收了「个转企一件事」「政策计算器」「一类事」服务场景等近年来浙江改革试点经验。

安徽召开创建一流营商环境暨推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强调切实把重商、安商、亲商、暖商、护商工作做到位。这是安徽连续三年在「新春第一会」上聚焦营商环境、民营经济。

山东召开高水平开放暨高质量招商引资大会,动员全省上下深化大开放、拓展大招商。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招商引资,营商环境必是题中之义,这与近年来山东接续实施营商环境创新突破、创新提升行动是相衔接的。

福建」新春第一会「则是以民营经济代表人士座谈会的形式召开。会上,民营企业家各抒己见,围绕加快科技创新、培育新质生产力、深化转型升级、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优化营商环境和促进闽台产业融合发展等方面建言献策。

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连续 7 年,上海在农历岁末年初召开优化营商环境建设大会,并更新发布《上海市坚持对标改革持续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行动方案》。政策文本升级迭代的背后是对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的不懈追求。从 1.0 版到 7.0 版,浓缩为五大行动 150 项的改革举措,既有内容延续,更有创新,如从「用户视角」提出「鼓励运用企业视角和市场话语体系开展政策解读」「切实提升高频政策申报便利」「赋能园区成为服务企业的贴心店小二」等新举措。

当微观层面的举措得以有序推进、有效落实之时,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就意味着更深层次、更触及本质的考验——用积极主动、刀刃向内、触及本质的改革稳固营商环境的优化成果。仅 2 月期间,上海发布多个涉及「制度型开放」的重磅文件。2 月 3 日,《上海落实〈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推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总体方案〉的实施方案》,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2 月 18 日,印发《关于实施「融资畅通工程」优化营商环境  进一步支持上海经济金融高质量发展的通知》,优化续贷机制;2 月 19 日,国务院原则同意《上海东方枢纽国际商务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赋予其制度型开放试验田的使命和「新时代国际开放门户枢纽新标杆」的战略定位。

将良好的营商环境交给市场主体,市场主体也必然回报以更加坚定的选择。2023 年,上海全年新设经营主体 53.55 万户,同比增长 29.1%;全市共有经营主体 341.76 万户,其中企业 289.17 万户,每千人拥有企业 116.8 户,在全国省级行政区划中位居第一。

打好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整体战

锻造营商环境「最硬内核」,打造公平正义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作为全国最早一批为优化营商环境立法的省份,江苏积极锻造法治这一营商环境「最硬内核」。1 月 12 日,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发布关于优化法治环境促进民营企业经济发展壮大「十条措施」,再一次强化「案案都是营商环境」理念,提升立、审、执、破全流程质效。持续深化「简案快审、繁案精审」,2023 年江苏涉企民商事案件平均审理天数缩短至 69.4 天,首次执行结案平均用时缩短至 79.1 天。江苏检察机关创新探索的涉案企业合规工作已在全国推广,运用不批准逮捕、不起诉或者提出轻缓量刑建议,在依法办案中督促企业开展合规整改。目前,江苏正探索涉企行政合规全过程指导,已制定行政合规指导清单事项 12964 项。集知识产权法庭、破产法庭、国际商事法庭、劳动法庭和互联网法庭于一地的苏州,积极探索「五庭协同」工作机制,充分释放专业法庭在优化审判资源配置、统一裁判尺度、强化规则引领等方面的效能。

抓重点攻难点通堵点,有效增强政策供给的精准性普惠性。近日,扬州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印发《优化提升营商环境行动方案》,推出五大方面 11 条务实举措,如开展「1+9+N」政银投企融资对接服务活动、加大科技贷款和绿色贷款支持力度、开发支持地方特色产业的「政银担」合作产品、强化政府性融资担保「支小支农」主责主业并降费让利、优化「一企来办」企业综合服务平台等,加快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让企业「敢贷愿贷能贷会贷」,擦亮「融汇扬州」金融服务品牌。享有「南船北马、九省通衢」美誉的淮安,充分发挥自身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支持城市、全国综合型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京津冀—长三角主轴路径重要节点城市的优势,瞄准打造「物流成本最低」一流营商环境这一目标,出台《淮安市打造「物流成本最低」一流营商环境相关举措》,力争让物流成本最低成为淮安营商环境的金字招牌。

对标最高水平开放,稳步扩大制度集成创新成果。2023 年以来,泰州以复制自贸区经验案例为抓手,整合集成商务、发改、科技、工信、金融、市场监管等多部门各层级力量,将省自贸办推出的 12 条改革试点经验和 17 条创新案例一一分解落实,以制度集成创新推动营商环境优化,持续增亮「泰好办」金字招牌。如市交通运输局复制铁水联运「一单到底」经验,开通了「泰州西—龙潭港」海铁联运线路;市海事局复制「不停航办证」「直进直靠,直离直出」等经验,实现进江海轮「不停航、不抛锚、一程进江」,提升进出江效率、降低运输成本。不只复制,还有自主创新。如组建营商环境「啄木鸟」公平竞争群众评议团,引导监督公平竞争,丰富了公平竞争审查外部监督机制。

企业感受优先,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提升城市人文吸引力。连续 4 年获评全省民营企业心目中的「最优营商环境设区市」的苏州,其「苏式营商环境体系」已更新至 6.0 版,126 条为企服务举措从市场环境、创新生态、政务体系、法治诚信、人文底色 5 个维度持续打造「苏州最舒心」营商环境品牌。在苏州,「拿地即开工」早已不是新鲜事,更有项目实现了「当天拍地」当天「八证齐发」,「企业开办一件事」创新改革朝着「全链服务」再提升。2 月 28 日,苏州召开「助企直通」政企恳谈会,由市长主持,向企业问需求、谈服务、解难题,零距离听取意见建议、感知企业冷暖,并安排相关板块和部门负责人现场作出回应。

营造开放包容的创新生态,让企业引得来、留得住、发展好。科技招商是培育未来产业和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手段,是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主承载区的重要抓手。科技招商的核心是招引高水平团队,基础是加强科招队伍建设,而关键就是营造创新生态,要匹配人才、科技、产业政策体系,打造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提供专业精准企业服务体系,倡导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眼下,江苏各地各板块招商团队正密集掀起招商引资攻势,产业链招商、点对点招商、专业化招商……招商引资,抢的是先机,更拼的是环境。江苏近日出台《关于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环境加大吸引外商投资力度的若干措施》,大力支持各地常态化赴境外招商,鼓励外资参建重点产业集群,优化外籍人才居留便利化政策,把打造「软环境」作为招商引资的「硬功夫」。

责任编辑:贾潇潇


作者 何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