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基层宣传文化人才队伍建设

作者
作者

宣传文化工作的服务对象在基层,工作主体在基层,任务落实靠基层。今年是宣传文化系统「基层工作加强年」。我们必须最大限度地调动基层宣传文化人才队伍的工作积极性,切实抓好基层基础工作,推动整个宣传文化工作不断开创新局面。

一、分析新形势,充分认识加强基层宣传文化队伍建设的必要性、重要性

坚强的领导班子、高素质的宣传文化人才队伍,是宣传文化工作沿着正确方向发展的根本保障。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进一步深化,各种思潮在社会涌现,如何正确把握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在群众中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帮助干部群众划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煳认识?首先需要建立一支强大的基层宣传文化队伍,唯此才能将党的方针政策有效地传达到基层、落实到基层。

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要求我们必须壮大宣传文化队伍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这就迫切需要我们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更加扎实有效地做好正本清源、清朗空间、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工作。宣传文化工作人员要旗帜鲜明坚持党性原则,更好地把党的方针、政策和人民群众的心声统一起来,把握宣传文化工作的主动权。

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机遇,要求我们必须壮大宣传文化队伍建设。省委书记罗志军多次强调,宣传文化工作是党的工作的一条主战线,宣传文化领域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一个主阵地,宣传文化工作队伍是推进「两个率先」的一支主力军。新形势下充分发挥「三主」作用,加快宣传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特别是基层宣传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更为迫切。当前,全面深化改革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给灌南的发展带来了新一轮重大机遇。我们要义不容辞地担当起推动发展、凝聚人心的工作责任,为全县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实现全面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文化力量。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要求我们必须壮大宣传文化队伍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视察时明确提出,做好各项工作必须有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作支撑。就灌南来说,发展不充分仍然是我县面临的最现实、最根本的问题,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是我们必须完成的「硬任务」,迫切需要宣传文化工作者最大程度地凝聚人心、鼓舞斗志,消除杂音、排除噪音,激励全县上下为推动新一轮改革发展鼓劲造势。

二、构筑新平台,努力做好基层宣传文化队伍建设的制度化、机制化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宣传思想部门工作要强起来,首先是领导干部要强起来,班子要强起来。近年来,我们认真贯彻中宣部等六部门下发的《关于加强地方县级和城乡基层宣传文化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进一步充实工作力量,改善工作条件,基层队伍不断壮大,能力素质有了新提升。

注重健全基层宣传文化人才的选人用人机制。深化宣传文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推行竞争上岗制度,完善目标责任制考核,积极推进干部交流,建立动态管理的长效用人机制。完善人才引进办法。根据宣传文化事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制定人才需求计划。采取公开招考的方法,择优录用。建立以能力和业绩为核心的科学的人才考核评价机制,为宣传文化人才的培养使用提供科学依据,形成「重业绩、重能力」的用人氛围,并将能力和业绩作为提拔任用的依据,形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

注重基层宣传文化人才的网络化建设。各乡镇宣传委员的配备要征求县委宣传部门的意见,并根据工作需要配备专兼职宣传文化干事及通讯员。进一步加强乡镇文化站工作人员队伍建设。各村、社区要明确专人负责组织协调宣传文化方面工作,积极引导大学生村官参与基层宣传文化事业,大力发展宣传文化志愿者队伍,鼓励农村文化爱好者参与到宣传文化队伍中。积极扶持县内非公有经济组织的剧团、魔术团、舞蹈团等,鼓励民间文化人才队伍发展壮大。

注重基层宣传文化人才的教育培训。根据宣传文化事业的特点,以培养拔尖人才、复合型人才为重点,以培养中青年人才的创新能力为切入点,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与培训,不断提高宣传文化人才队伍整体素质。建全基层文化骨干培训制度,组织参加各级各类学习交流、专题培训,每年至少举办 1 次馆、站文化专职干部学习交流活动;组织 2 次县、乡(镇)文化专职干部集中培训;组织 1 次宣传文化干部出外考察学习。将继续教育与专业技术职务考证挂钩,充分激发各级各类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注重基层宣传文化人才的实践锻炼。加强实践培养,通过举办县域特色文化节庆活动,在实践中培养人才,提升宣传文化系统职工的业务能力和政策水平;在宣传文化重点工作、重大课题项目中培养人才,采取上挂下派锻炼、横向交流、下基层采访体验等有效形式,增长才干;发挥现有高层次人才的传、帮、带、教作用,通过其提高中青年宣传文化人才骨干的业务技能和管理水平;注重民间文化人才的培养,突出以师带徒的方式,延续传统文化项目的传承与发展。

三、营造新环境,进一步增强基层宣传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鲜活力、战斗力

引进人才是人才队伍建设的前提,而留住人才、用好人才是关键。灌南县通过增加投入、完善考核激励办法、落实优惠政策等措施,大力开发宣传文化人才资源,努力形成促进宣传文化人才成长的良好机制。

切实提供宣传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财力保障。增加财政对宣传文化事业的投入,设立宣传文化人才发展专项资金,用于人才引进、培养和管理。进一步完善人才保障机制。完善津贴制度,使编制内外的宣传文化人才在享受养老保险、经济适用房等待遇及社会保障上地位平等、待遇公平。宣传文化专业人才的工资福利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做到「用适当的待遇留住人才」。对外来人才生活上给予足够的照顾,适当发放租、购房补贴。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引导资金,鼓励文化产业多元化投入与发展。

切实改善宣传文化人才培养使用的成长环境。在全县思想文化系统营造鼓励人才争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氛围,切实做到用待遇吸引人才,用事业造就人才,用环境凝聚人才,充分激活宣传文化单位的内在活力,为宣传文化专业人才施展才华创造平台,搭建舞台。加大对优秀宣传文化人才的宣传力度,深入报道引才、育才、用才的先进经验,树立典型,扩大影响,为吸引人才、使用人才、留住人才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形成有利于出新品、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宣传文化环境。

切实完善宣传文化人才的考核激励机制。进一步提高基层宣传文化工作者的政治待遇,积极推荐具有参政议政能力的人员作为人大、政协代表人选。对长期工作生活在基层的宣传文化工作者,在评奖评优、职务晋升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对业绩突出的基层宣传文化工作者给予表彰奖励,在表彰先进活动中更多倾向基层,更多推荐基层宣传文化人员参加上级的各类先进评比活动。重视对民间文化艺人的有效管理,对优秀民间文化人才给予一定的经济补贴,特别是对一些濒临灭绝的民间文艺项目和艺人进行重点扶持,推动民间文化艺术有序健康发展。□

(作者系灌南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责任编辑:张 宁


作者 邓玫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