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闲勿荒与事繁勿慌

作者
作者

我国着名教育家、政治家,中国民主同盟主要发起人之一黄炎培先生曾给子女写下这样的座右铭:「理必求真,事必求是;言必守信,行必踏实;事闲勿荒,事繁勿慌;有言必信,无欲则刚;和若春风,肃若秋霜;取象于钱,外圆内方。」这则座右铭今天读来仍让人回味悠然、教义颇深。而其中的「事闲勿荒,事繁勿慌」,对我们党的干部来说,更有较强的学习和借鉴意义,值得我们深思和玩味。

「事闲勿荒」,顾名思义就是指手头的工作和事情都完成了,一段时间比较清闲,或者说无事可做。在这种情况下要记住不能荒废时间、虚度时光,要记住惜时如金,主动「没事找事」。其中最主要的「事」就是抓紧学习充电。

我们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作为党的干部,做的是「为人民谋幸福」的大事,挑的是「为民族谋复兴」的重担,需要不断加强知识储备,增强工作能力。学习是提高工作能力的必要条件,工作实践和社会进步需要我们不断地加强学习。习近平同志指出: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有本领不够的危机感,以时不我待的精神,一刻不停增强本领。只有全党本领不断增强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能梦想成真。「一刻不停增强本领」,关键就是党员干部要继承党重视学习、善于学习的优良传统,大兴学习之风,自觉加强学习。

好学才能上进,好学才有本领。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党员领导干部通过博学深思、笃学深悟,切实做到以学益智,以学修身,以学增才,克服能力不足、本领不强等「危险」。要在「事闲」之际,对照自己的「短板」、「弱项」,有针对性、重点性的学习。要强化「无一时不学、无一事不学、无一处不学」意识,推动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使学习成为工作、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不断学习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拓宽眼界和视野,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断提高知识化、专业化水平,提高履职尽责的素质和能力。

「事繁勿慌」,指的是工作忙碌时切勿惊慌失措,乱了阵脚、失了方寸,要保持冷静头脑,梳理头绪、理清思路,逐一解决,确保工作有条不紊推进。做到事繁不慌,体现了党员干部的「定力」和「能力」。越是任务艰巨、「压力山大」的时候,越要沉着冷静、屏心静气;越是遇到棘手问题,繁杂问题,越要头脑清醒、思维不乱,分清轻重,各路击破。应当说,「事繁勿慌」对于党员干部来说,检验的是个人的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法治思维和底线思维能力,是综合素质与能力的体现。

「事闲勿荒」与「事繁勿慌」,二者是相互联系、有机统一的。只有「事闲勿荒」时的多学广涉、厚积薄发,才能实现「事繁勿慌」时的气清神定、从容不迫。「闲时」的惜时如金,为的是「繁时」的游刃有余。做到「事闲勿荒」,就要平时「举轻若重」,不断加强学习,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先进学习,不断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如此才能「举重若轻」,到达「事繁勿慌」的良好境界。

责任编辑:段培华


作者 陈常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