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拥有翅膀

作者
作者

东京残奥会,中国代表团实现了成绩和精神上的双丰收,运动员们突破自我、顽强拼搏、不向命运低头的精神不仅激励着无数残疾人勇往直前,也震撼着所有人的心灵。

女子坐式排球决赛,中国队获得银牌。

2021 年 8 月 24 日至 9 月 5 日,第 16 届残奥会在日本东京举行。「我们拥有翅膀」是本届残奥会开幕式的理念,其蕴含的意义正是体育为残疾人插上梦想的翅膀,帮助他们实现人生价值。来自全球 162 个代表团的 4400 多名运动员在残奥会上用拼搏实现梦想,用坚持重新定义可能,书写了自强不息、砥砺奋进的动人篇章。残奥火炬缓缓熄灭,但张开的翅膀不会凋零,腾飞的梦想永不落幕。

此次赴东京参加残奥会的中国代表团总人数为 437 人。12 天的赛程中,中国代表团获得 96 金 60 银 51 铜共 207 枚奖牌的优异成绩,创造了 29 项世界纪录,连续五届残奥会位列金牌榜、奖牌榜第一。

中国代表团实现了安全参赛、展现精神、争创佳绩、传递友谊、运动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的参赛目标,书写了我国残疾人体育新的辉煌。

成绩出色

中国残奥选手克服了东京残奥会延期一年的各种变数,用精彩的表现诠释了体育精神,把中国残疾人顽强、自信、阳光的形象展示给世界,为多年的备战交出一份出色的答卷。

中国代表团在优势项目中继续保持强势,田径、游泳、乒乓球、轮椅击剑等项目获得了多数的奖牌。田径队取得 27 金 13 银 11 铜的优异成绩,游泳队收获 19 金 19 银 18 铜,其中男子 50 米自由泳 S5 级决赛中包揽前三名,是 1984 年以来中国代表团在夏季残奥会上的第 500 枚金牌。乒乓球项目上,中国队拿下了总共 31 枚金牌中的 16 枚,延续了在残奥会上的优势地位。中国轮椅击剑队夺得 11 金 4 银 5 铜,其中李豪在男子佩剑个人 A 级决赛中为中国代表团夺得东京残奥会首枚金牌。

举重、射箭、射击、自行车等项目取得较大突破。在举重比赛中,中国队共有 14 名选手出战,勇夺 7 金 6 银,成为整个举重赛场上表现最亮眼的队伍,这一成绩也好于里约和伦敦残奥会。自行车队勇夺 3 金 4 银 3 铜,首次出征残奥的王小梅夺得场地自行车女子 3 公里个人追逐赛 C1-3 级银牌,为中国代表团夺得东京残奥会首枚奖牌。射箭队收获 4 金 1 银 3 铜,射击队摘得 4 金 2 银。

首次参赛的项目,中国队成绩令人欣喜。羽毛球队获得 5 金 3 银 2 铜,杨秋霞在女子单打 SU5 级比赛中摘得中国首枚残奥羽毛球金牌。2001 年出生的李羽洁是中国唯一参加跆拳道比赛的运动员,在女子 K44 级 58 公斤级比赛中摘铜,为中国队赢得首枚残奥会跆拳道奖牌。中国队首次派运动员参加铁人三项比赛,独臂选手王家超获得第四名。

中国队在集体项目的表现也可圈可点。坐式排球女队、轮椅篮球女队、盲人门球男队均打进决赛,获得银牌。特别是女子轮椅篮球队四场小组赛全胜,四分之一决赛和半决赛先后战胜英国队、美国队,最终夺得银牌,创造了历史最好成绩。中国男子盲人门球队时隔 13 年再度登上领奖台。盲人足球男队获得第四名。

中国队的年轻小将表现抢眼。在代表团运动员中,首次参加残奥会的年轻选手超过 40%,他们取得了亮眼的成绩。年龄最小的 16 岁游泳选手蒋裕燕获得 2 金 1 银 1 铜,创两项世界纪录。23 岁的盲人游泳女运动员马佳收获 2 金 1 银,创两项世界纪录。年轻运动员为中国残疾人体育运动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自强不息

残奥会上,温暖的友情不断出现在赛场,运动员们见证成就,祝福彼此的成长,是对体育精神跨越国界的传承。站上领奖台,是每位残奥运动员的梦想,上一刻的对手也是下一刻的朋友。

中国盲人门球男队打进决赛,获得银牌。
中国游泳选手卢冬获得女子 50 米蝶泳 S5 级金牌。
开幕式上的中国代表团

在女子 50 米蝶泳 S5 级决赛中,中国选手卢冬以 39 秒 54 的成绩打破世界纪录,成功摘金。领奖台上,幼年在事故中失去双臂的卢冬用下巴和肩膀夹着花束,屈膝下蹲,让自己与其他两位坐在轮椅上的运动员处于同一高度,留下合影。这一动作既是卢冬对其他运动员的尊重,也是对奥林匹克精神的最好诠释。江苏姑娘边静在女子佩剑个人 A 级决赛中击败格鲁吉亚选手妮诺夺冠。赛后,边静主动来到妮诺身后,帮助她推着轮椅退场。妮诺回身亲昵地抱住边静,两人留下了赛场的暖心一幕。

中国选手尊重比赛规则,用实力打破质疑。经历「重赛风波」的视障运动员马佳实现了自我突破。8 月 27 日的女子自由泳 50 米 S11 级决赛中,马佳以打破世界纪录的成绩率先触壁。但赛后有选手提出申诉,国际残奥委会决定这个项目于两天后重赛。马佳在重赛中再次打破世界纪录,并夺得冠军。中国残疾人运动员尊重规则,赛出风格,也赢得了掌声。

中国运动员老当益壮,将热爱与执着的体育精神传递给更多人。56 岁的轮椅乒乓球运动员赵平是中国代表团年龄最大的选手。30 多岁时遭遇事故导致高位截瘫,但他没有放弃人生,重新出发,成为一名乒乓球运动员。2008 年,43 岁的赵平第一次参加残奥会,单打获得第 11 名,团体获得第三名。他继续苦练,在伦敦和里约残奥会上都拿到了金牌。本届残奥会,面对比自己小 20 岁甚至 30 岁的对手,赵平在小组赛和 16 强赛中保持全胜。他说:「我站在这里,就是告诉其他人,如果我可以,其他人一定行。」

东京残奥会,中国代表团实现了成绩和精神上的双丰收,运动员们突破自我、顽强拼搏、不向命运低头的精神不仅激励着无数残疾人勇往直前,也震撼着所有人的心灵。

保障残疾人体育事业发展

残疾人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扶残助残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不能让残疾人掉队。

国家对残疾人事业的高度重视是残疾人体育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奥运赛场成绩突飞勐进的决定性因素。1984 年中国残疾人体育代表团首次参加残奥会,实现金牌「零的突破」。从 2004 年雅典残奥会开始,中国残奥代表团连续五次位列夏季残奥会金牌、奖牌「双榜」第一。优异的成绩得益于国内残疾人体育赛事的开展。最近 5 年,我国共举办了 22 项国际残疾人体育赛事,充分展示了残疾人事业的成就和人权保障的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为残疾人体育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强大的物质基础和精神动力。

东京残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秘书长赵素京认为,中国运动员顺利参加东京残奥会并取得优异成绩,是伟大祖国不断发展进步、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的具体体现,是我国残疾人事业加快发展、广大残疾人生活状况明显改善的生动写照,是我国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不断迈进的重要标志,是残奥运动员顽强拼搏和广大残疾人工作者、体育工作者无私奉献的奋斗结晶。

我国将筹办好北京冬残奥会,实现「简约、安全、精彩」的办赛要求。残奥选手也将不辱使命,不断提高竞技水平,在北京冬残奥会等重大国际赛事上力争好成绩。

责编 王敬泽


作者 辛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