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跑小插曲

作者作者

国际田联钻石联赛上海站是本年度中国承办的最高级别田径赛事。由于贾斯汀·加特林等众多名将缺席,「中日对决」被媒体渲染成此次百米飞人大战的最大看点。略显遗憾的是这场比赛并没有出现人们预想中的对决场面。比赛第一枪,美国选手伊塞亚·杨因抢跑被红牌罚下,第二枪又有运动员抢跑,日本名将桐生祥秀不幸「中枪」。最终,中国飞人苏炳添稳中取胜,以 10 秒 09 的成绩摘得冠军,并拿到了伦敦世锦赛的参赛资格。

伊塞亚·杨的抢跑动作用肉眼就能辨识清楚,判罚没有任何争议。然而,桐生祥秀感觉自己的起跑动作和时机都「恰到好处」,直到电视镜头对准他时,才意识到犯错的不是别人。这也是桐生祥秀职业生涯出现的首例抢跑事故。数据显示,桐生祥秀的起跑反应时间为 0.084 秒,低于 0.100 秒的标准。那么,桐生祥秀是不是「被犯规」了呢?答案是:有可能。

在 1990 年以前,国际田联认定起跑反应时间的极限值为 120 毫秒,之后标准修改为 100 毫秒,依据都是当时的生理学研究结果。目前国际田联主要设备供应商欧米茄与精工的电子计时系统均采用 100 毫秒这个标准。如果运动员的起跑反应时间低于这一数值,就会被判抢跑犯规。然而,这个问题的争论从来就没有停止过。

反应速度是快是慢,每一名运动员的情况都不相同。英国着名短跑运动员林福德·克里斯蒂有一句非常着名的口头禅,「我将在瞬间爆发」,意指自己的起跑反应之迅速。如今,英国曼彻斯特足球场旁坐落着一尊巨大的雕塑《爆发》,就是以此命名的。但是,克里斯蒂的「瞬间爆发」并没有给他带来好运。在 1996 年亚特兰大奥运会男子百米飞人大战中,克里斯蒂就是因为第二次起跑反应时间被测定为 0.086 秒而痛失继续比赛的资格。当时是「两枪毙命」。克里斯蒂一直认为自己的反应速度纯属正常,久不离场,以示抗议。

随着科技的进步,大量实证研究进一步显示,人体对于简单听觉刺激,如发令枪声的神经生理反应完全可以达到 100 毫秒以内。长久以来,外界对于抢跑标准的质疑也与日俱增。为此,国际田联曾专门设立了一个项目,并委托给芬兰于韦斯屈莱大学神经肌肉研究中心,以确定 100 毫秒的设定标准到底是否合理。研究人员最终得出的结论之一便是:运动员的起跑反应时间可以低于 100 毫秒,有些运动员的这一数值甚至会低于 80 毫秒,建议国际田联将此标准设定为 80 毫秒或 85 毫秒。事实上,历史上还真有过一只「漏网之鱼」。1991 年东京世锦赛百米飞人大战,获得铜牌的美国名将丹尼斯·米切尔的起跑反应时间只有 0.090 秒,意外的是选手们并没有被召回。

2017 年国际田联钻石联赛上海站男子 100 米比赛中,桐生祥秀(中)抢跑遭罚下。

通常来说,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起跑反应时间大多都在 0.12 秒至 0.16 秒之间。目前起跑反应时间的「世界纪录」是 0.101 秒,为加拿大名将苏林·布鲁尼在 1999 年塞维利亚世锦赛男子 100 米半决赛中所创。至于 101 毫秒与 99 毫秒之间到底有何本质区别,似乎并不重要。在各方面情况都很理想的情况下,桐生祥秀创造出一个低于 100 毫秒的起跑反应时间,在理论上也是有可能的。但是,不论标准值设定为多少,都不可能做到绝对合理,运动员能做的唯有去适应标准。

有意思的是,就在上海站的比赛结束没几天,5 月 18 日,日本立命馆大学的一项相关研究成果便在《心理学前沿》杂志上正式发表。该校研究人员发现,准备提示音,即「Set」与发令枪响之间的间隔时间越长,运动员的起跑反应时间就相对越短。当间隔为 1.465 秒时,运动员的平均起跑反应时间为 0.156 秒,而当间隔为 2.096 秒时,他们的平均起跑反应时间仅有 0.117 秒,已非常接近临界值。在短跑比赛中,「Set」与发令枪响之间的间隔时间究竟是多少,完全因发令员而异。由于难以预判进而采取相应对策,所以这一研究结果的现实意义有待商榷。但毋庸置疑,日本人在短跑项目上确实做足了功课。

近些年,日本短跑界对于尽早实现百米「破十」的夙愿已急不可待。桐生祥秀曾在去年跑出 10 秒 01 的个人最好成绩,近来状态愈发神勇,是捅破这层窗户纸的最佳人选。从理论上讲,只要在起跑上动点小心思,似乎就足以成功「破十」了。赛后,日本媒体报道称,桐生祥秀与队友山县亮太平时训练中就在比拼起跑反应速度。在 4 月底举行的织田纪念赛上,桐生祥秀在逆风 0.3 米每秒的情况下跑出 10 秒 04 的出色成绩,当时的起跑反应时间仅有 0.111 秒。

在百米比赛中,运动员的起跑反应时间经常被单独挑出来,用以解读比赛。实际上,这个指标的意义没有传说中的那么重要。起跑反应时间对比赛结果并不起决定性作用,关键还是要看起跑阶段的整体衔接。人们熟知的短跑飞人卡尔·刘易斯和尤塞恩·博尔特都是典型的「反应迟钝者」,此类现象俯拾即是。况且,运动员到了 22 岁以后,即使通过刻苦训练,反应速度的提升空间都极其有限,没必要刻意追求。为了在听枪环节获得些许优势而去冒险,往往也会得不偿失。起跑反应时间从来都不是制胜的秘密武器,抢跑也只是精彩对决中的一个小小插曲而已。


作者 黄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