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打造铁军

东京奥运会归来,中国举重协会主席周进强高兴地接受采访,回顾这次征战的过程,畅谈自己的感受。

捍卫「钢铁之师」殊荣
新体育:中国举重队八人出战,获得七金一银,创造了在奥运会上的最佳战绩。你怎么评价?
周进强:举重在中国体育代表团参赛项目中是重点,我们理应主动担当,主动作为。
我们在东京充分展现了队伍的训练和备战水平,展示了高水平的科技助力与后勤保障,表现了团队的凝聚力与战斗力,令人振奋,令人鼓舞。八名出场队员人人可圈可点,谌利军绝地反击,石智勇「来了就是要破世界纪录」的霸气,37 岁老将吕小军再攀高峰……除了奖牌丰收,我们还刷新了一批世界与奥运会纪录。这都充分彰显了强大的中国力量与中华民族立足于世界赛场中心的豪迈气概。唯一未获金牌的廖秋云也发挥出高水平,赢得了对手的尊敬。这是非常难得的。
新体育:从本届奥运会看,国际举坛格局有无变化?

周进强:我想大致可以概括为「一超多强」。一超,就是我们中国,总体实力突出;多强,有朝鲜、哥伦比亚、乌兹别克斯坦、格鲁吉亚、伊朗、阿塞拜疆等,这些国家个别级别有优势。格局有所变化,跟国际举联 2018 年调整级别有关,应对及时、措施得当的国家进步较快。
新体育:能介绍一下这个背景吗?
周进强:2018 年国际举重联合会执委会决定全面调整举重项目的级别,改变东京奥运会资格体系,缩减各国参赛人数。消息来的突然,我国好几位优秀队员没有匹配的奥运级别。面对挑战和困难,中国举重队教练团队及早行动、积极应对,根据队伍实际情况迅速调整队员参赛级别,在变革中保持级别优势,挖掘新的金牌增长点,迅速适应级别变化和占据级别优势。国家队大部分队员需要升降体重,有的需要大幅升重,如田涛要从 85 公斤级升到 96 公斤级,汪周雨要从 75 公斤级升到 87 公斤级。时间紧,难度大,我们请来国内顶尖的运动营养学专家,配合教练与科研人员,逐人制订增降体重方案,开展有针对性的科学训练。半年后的全国锦标赛,我们率先实行了新级别。先下手为强,2018 年世锦赛我们获得新级别中的 9 个总成绩冠军,2019 年世锦赛又在 14 个奥运级别中拿下 10 个总成绩冠军,成为全世界最早适应新级别的队伍,为决胜东京奠定了坚实基础。
战胜疫情保证战力
新体育:东京奥运会,中国队大多级别具备压倒性优势。都说赛场是训练场的镜子,这应该得益于在疫情下保证正常训练与备战吧?
周进强:实事求是地讲,举重队能有今天的成绩,首先得益于国内疫情控制得这么快这么好,给队伍提供了安全的有保障的训练场所。疫情期间,我们参加了一场网络国际举重比赛,视频中可以看到,国外选手训练比赛有的在地下室,有的在停车场,五花八门,而我们在宽敞明亮、设施齐全的训练馆。疫情确实给训练备战带来巨大的风险和困难,包括伤病因素、场外因素、老队员状态的保持、思想和精神的压力等等。面对疫情和奥运延期,我们提出了 16 个字方针:「目标不变,节奏不乱,管理不松,为国而战。」




实践证明,新冠疫情与奥运延期没能难倒我们。为有效应对,严格管理,协会对疫情防控多次提出要求,对国内外不同环境不同任务不同情况下的疫情防控都有明确具体要求。其中,《疫情防控、交通旅行、应急工作方案》细列了 40 多条,由专人负责指导检查监督。一年多来,我们多次在国内转训、参赛,全部主力出国参赛,零感染,保证了队伍的正常训练与奥运备战,有的主力队员还利用延期一年的宝贵时间,进一步练好内功,做好更充分的准备。
机制选出精兵强将
新体育:这次队伍选拔工作做得好,能打仗、打胜仗,不留遗憾,吸取了以往哪些教训与不足?有什么经验?
周进强:优势项目选拔难度更大。许多人以为谁去都能拿金牌,这是误区,奥运会的压力和任务之重是其他任何比赛无法比拟的。举重是个人出战的极限运动,一种姿势只有三次机会,赛前 50 天不能再更换运动员。精兵强将不是那么容易选,光看平时训练水平还不行,也不能凭几个人的感觉来拍板,一定要靠机制来解决。
新体育:往届曾出现有争议的选手上场后失常,这次没有发生一例意外失手。请问这次选拔是怎样的具体做法?
周进强:首先是在选拔办法上公开、公平、公正,方案先拿到省市去讨论,充分发扬民主,集中智慧,接受监督。其次是拉长决策链,人员筛选由教练组——选拔工作组——队委会——中心层层研究。协会聘请了广西体育局原副局长吴数德任选拔工作组组长。他是中国第一个举重世界冠军,曾获洛杉矶奥运会金牌,德高望重,经验丰富,专业性强,得到各方认可与信任。选拔组工作很细,调集大量信息,每天到现场观察,各种情况都吃透了。第三,执行国际举联的新规定。以前是国际举联根据成绩将参赛名额分配给会员协会,现在变更成需确认个人资格,要求奥运赛前一年半之内至少要参加 4 次积分赛。
由于各人情况不一,我们要看积分,但也不能惟积分,最终确定通过今年 4 月在乌兹别克斯坦举行的亚洲锦标赛来选拔。我们男女各 5 个级别都有奥运争金的实力,但参加东京奥运只有男女各 4 个名额,每个级别只能上一人。选拔工作组与相关教练员从国家利益出发,综合评估每个候选运动员的成绩水平、大赛稳定性、伤病情况与对手情况,达成了一致。
力量背后是意志
新体育:这次大赛中国队个个气势如虹,力量的背后一定有强大的意志在支撑,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周进强:大家看到的都是运动员在台前的高光时刻。实际上,从里约奥运会走过来,一路都很艰难。就说谌利军,里约奥运会临上场剧烈抽筋,未能完成比赛。这五年,他憋了一口气,队里也不知做了多少心理疏导。去年 10 月,他手臂肌腱断裂,术后留下一条 13 厘米的伤疤。这次比赛强手如林,他抓举没比好,被人落下 6 公斤,挺举最后一把前,落后对手 11 公斤,形势极为危急。最后一把,教练于杰给他加了 12 公斤,报了 187 公斤。小伙子实力很强,但最大毛病就是大大咧咧,到了这种「生死关头」,必须击一勐掌,帮他清醒。于杰瞪着眼吼:「你不起来,要后悔一辈子!」我也到后场对他说:「抓举没比好,挺举还有机会,必须拿下!」谌利军激灵了一下,终于完成惊天之举。他的成功激励全队高歌勐进。
还有「石头」石智勇。抓举 166 公斤,领先第二名 10 公斤。挺举 192 公斤被判失利,他不为所动,稳稳征服 198 公斤,追平自己创造的世界纪录。他的总成绩 364 公斤,领先第二名 18 公斤,将自己保持的世界纪录又提高了 1 公斤。都说奥运会上创世界纪录难,但石智勇诠释了什么是王者风范。他在后场扫视对手时的目光像是在说:「舍我其谁!」
多系统形成科技助力
新体育:你在东京对媒体说过,举重是个人比赛,团队出战,每块金牌和奖牌都承载着幕后英雄的心血。这也是我们的独特优势吧。能否披露一二?
周进强:在科技助力方面,我们形成了几大系统,包括营养、康复、体能、技术分析、心理和生理生化的监测等。东京周期,生理生化测试 4000 余人次;4 台微压氧舱合计工作时间近 1500 小时;机体恢复、体能康复、科学评估等实验室就建在训练馆里;灌注大比重海水的两个漂浮恢复站就近设立在运动员公寓,男女各一套,以帮助队员更好睡眠。奥运延期,我们训练不断档,陆续聘用了近 10 位外籍体能康复教练,他山之石可攻玉,强化训练,补足短板。

新体育:无论从哪方面看,本届奥运会,中国队成功率高,目标重量准确,在做法上跟以往有何改进?
周进强:凡事预则立。我们借助大数据,把这种斤斤计较的比赛计算得更加精确,力求科学处理好抓举和挺举之间的关系、开把和加重的关系,准确预判主要对手的水平与战术,做到迅速有效应对。赛前一个月,将每个队员细细盘点一遍,对自身状况、可能碰到的问题、目标重量、战术、开把重量、第二把重量,都一一吃透。队里还选定最佳时间点,模拟实战环境,在高台上搞了场测试,尽可能接近实战效果。到东京后,队员上场前一天晚上,再根据最新情报调整修改,有的教练员手握七八套预案,力求赛时能果断决策,避免忙中出错。
对兴奋剂坚决说「不!」
新体育:中国举重队这些年来对兴奋剂一直保持「零容忍」的态度,追求拿干净的金牌,你们是如何做好这项工作的?
周进强:我们坚决向兴奋剂说「不」,上上下下明确拿不到金牌也不能出事。为此,协会专设反兴奋剂处,以能想到做到的一切措施加强教育,严防死守,坚决贯彻落实拿干净金牌、道德金牌、风格金牌的方针,取得成效。这次在东京,中国代表团各项目被抽查了 226 次,举重队有 18 例。2018 年以来,中国举重被抽查 5979 例,其中国家队 2905 例。有的队员一周被查三次,有的一年被查 40 多次,结果未出现一例,实现了「零出现」的目标。
作者 黄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