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力量,小级别优势迷失

作者
作者

当朝鲜选手金恩国在仁川亚运会将男子 62 公斤级世界纪录一举提升 5 公斤时,这个级别的几位中国尖子选手都倒吸一口冷气。那时丁建军就知道,自己在世锦赛上的对手将无比强大。「这成绩太狠了,夸张地说,这样没法玩了」,丁建军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

在阿拉木图的世锦赛上,金恩国又赢了。虽然这次没有仁川亚运会的 332 公斤,只有 325 公斤,但他仍然毫无悬念地拿下了 62 公斤级冠军。丁建军只拿到季军,成绩是 312 公斤。这当然不是他最好的状态,此前他的最高比赛重量是 2012 年全国冠军赛的 323 公斤,但丁建军承认这次输给对手是心服口服。「他这次的 325 公斤是在刚比完亚运会体力受影响,回国庆功没有完整系统训练的情况下举出来的。说实话,那个 332 公斤,我觉得恐怕他还有余量。现在的关键是我们自己的能力得大幅提升上去。」

男子 62 公斤级的现状是中国举重小级别的典型。对手在四五年时间提升了二三十公斤,这对一名已经处在竞技顶尖水平的举重选手来说,简直是奇迹。偏偏这种「奇葩」事情屡屡出现在近年朝鲜和中华台北一些选手身上。对中国举重小级别来说,这种不解让他们有点迷失了。

曾几何时,举重小级别是奥运会上为中国体育代表团冲锋陷阵的急先锋。按照级别划分,男子 56 公斤级、62 公斤级以及女子 48 公斤级、53 公斤级都属于这个范畴。最近 4 届奥运会,中国举重小级别诞生了石智勇、龙清泉、张湘祥、杨霞、陈燮霞、王明娟等 6 位奥运冠军,这期间的十几届世锦赛上拿到金牌近百枚。

从伦敦奥运会开始,中国举重小级别就像走进了迷雾笼罩的森林,前路难行,逐渐迷失。男举方面,朝鲜双雄严润哲、金恩国杀出,在近两年时间把奥运会、世锦赛、亚运会的 56 公斤级和 62 公斤级冠军拿了个遍。严润哲在伦敦奥运会上从 B 组以黑马之态杀出,此后多次与中国选手龙清泉、吴景彪交手,保持全胜,且已经两度改写该级别挺举的世界纪录。金恩国只在去年世锦赛输给中国选手谌利军 1 公斤,今年亚运会、世锦赛双杀中国选手谌利军、丁建军夺冠,他在仁川创造的 332 公斤世界纪录可谓划时代重量。这两位朝鲜选手像两座大山一样,让中国选手以往引以为傲的小级别陷入颇为尴尬的境地。

相比男队,女队稍显乐观,但对手的追赶速度之快同样令人震惊。在 48 公斤级,中国女举只保持着微弱优势。田源因伤在仁川亚运会上没有夺冠。在阿拉木图世锦赛上,谭亚运卫冕成功,可她夺冠的总成绩只有 194 公斤,这个成绩和在仁川亚运会夺冠的哈萨克斯坦选手耶里西耶娃成绩相同。在 53 公斤级,中国女举已经处在落后状态,在今年亚运会和世锦赛上,广东选手张宛琼、黎雅君在与哈萨克斯坦名将祖尔菲亚、中华台北选手许淑净的对决中都败下阵来,只拿到两个第三名。两次大赛对手连续打破世界纪录,许淑净在仁川亚运会的夺冠成绩达到 233 公斤,祖尔菲亚世锦赛折桂举起 232 公斤,张宛琼和黎雅君的成绩分别是 228 公斤和 214 公斤,差距已经比较明显了。

事实上,目前中国举重小级别的迷失状态,是此消彼长和内外交困的必然结果。

首先是自身发挥欠佳。比如在 56 公斤级,对手的成绩并非真的望尘莫及。龙清泉和吴景彪在国内比赛的最高成绩分别是 302 公斤和 300 公斤,但两人在国际比赛的最高成绩分别只有 293 公斤和 292 公斤,相差将近 10 公斤。严润哲与中国选手多次交手,获胜的最高成绩是今年亚运会上的 298 公斤,这个成绩虽高,但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极限重量。如果在国际比赛上拿出在国内比赛时的最高水平,冠军还会是中国的。

女子 53 公斤级也一样。张宛琼在今年全国锦标赛上夺冠时,举起过 231 公斤,可见她具备总成绩 230 公斤以上的能力。如果下一步在国际比赛能稳定发挥出这个水平,依然有资本与祖尔菲亚和许淑净叫板。

除了自身原因,对手的迅速提升也是不得不重视的。其中,金恩国是一个最好的例子。他最早出现在 2009 年东亚运动会上,成绩只有 310 公斤。第一次引起中国举重界对他的注意,是 2010 年世锦赛。当时,他第一次战胜中国选手张杰夺冠,但成绩也不过 320 公斤。当时的世界纪录是张杰保持的 326 公斤,相比之下,金恩国的成绩不算高。此后,在广州亚运会、2011 年世锦赛上,张杰两次战胜金恩国,两次的成绩都是 321 公斤。但到了伦敦奥运会,金恩国的成绩突然提升到破世界纪录的 327 公斤,今年仁川亚运会更是举起了惊人的 332 公斤。随后,他在阿拉木图世锦赛连续征战,再次举起了 325 公斤。相比之下,近几年国际大赛上,中国男队丁建军、张杰、谌利军相对稳定时,也只举出最高 321 公斤的总成绩,对手的提升正是从「有得拼」到「没得玩」的关键所在。

朝鲜选手成绩提升速度为什么能这么快?首先是国家支持力度的加大。在伦敦奥运会上,朝鲜一共拿到 4 枚金牌,其中 3 枚来自举重。整个国家被举重赛场朝鲜选手的表现所振奋,这些选手回国后被当作民族英雄对待。每每在赛后新闻发布会被问及成绩提高的秘诀时,金恩国等人众口同声的那句「因为我们的伟大领袖和人民的支持」并不是一句空话。

朝鲜对举重项目的重视和投入力度,的确是朝鲜选手成绩提升的保障。此外,朝鲜对外相对封闭,运动员的训练水平几乎等同于军事机密,给对手判断实力、比对分析制造了很大的难度。中国男子举重观察对手的机会很少,只有每年包括亚锦赛、世锦赛在内的两三次大赛,通过赛前训练和比赛候场准备、比赛过程来实现。

在女子方面,哈萨克斯坦和中华台北选手实力迅速提升。原因何在?中国女举总教练王国新目前只能猜测「对手或许掌握了更先进的训练方法和手段」。中国女子举重面临严峻形势,也认识到已处在落后的状态。「承认落后但不甘于落后」是中国举重小级别面对挑战的正确态度。

世锦赛归来,中国举重队认真总结研讨亚运会和世锦赛,迅速投入冬训备战。如何寻找小级别的突破点,今年冬训力争缩小差距甚至超越对手,是摆在中国举重队面前的一道攻关题。


作者 袁雪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