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超很「受伤」

每轮伤 10+ 多队闹人荒
中超第六轮北京国安主场迎战贵州人和的比赛,北京电视台的转播信号先后在工体看台上找到了赵和靖、郎征、周挺、李磊等球员的身影,导播的画面语言不言自明,这些球员都因为伤病而无法出场。
这场比赛前,北京国安后防线的伤病名单多达 7 人,包括徐云龙、周挺、赵和靖、张呈栋、李磊、张辛昕、雷腾龙。此外,郎征和陈志钊因违纪被停赛。郎征的跟腱钙化已经非常严重,如果不手术,随时可能出现断裂情况,但郎征本赛季一直在坚持,因为别人的伤更重。
9 名球员伤停,若不是老将邵佳一在踩场训练时确定能够复出,国安这场同贵州人和的比赛恐怕只有 20 名球员能够使用,而这 20 名球员里包括 4 名门将,也就是说,若邵佳一没有及时复出,国安球员只能凑够 18 人报名名单。
另一支严重缺兵少将的球队是山东鲁能。第五轮同广州富力的比赛中,蒙蒂略、王永珀、汪强三人出现骨折,蒙蒂略在肩膀、王永珀在手臂、汪强是鼻梁。球队中塔尔德利、乌索、张弛也先后受伤。
此外,广州恒大和广州富力的伤病也不少,曾诚、阿兰·卡瓦略、张琳芃、廖力生、阿隆、王晓龙等人也都因伤休战了很久。
如果说参加亚冠联赛的 4 支球队出现伤病是为比赛密集所累的话,那些没有参加亚冠的球队也频频遭遇严重伤病,就令人错愕了。上海申花的恩里克、上海上港的达维、江苏舜天的埃雷尔森、辽宁宏运的詹姆斯等身强体壮的外援都伤得不轻,有的甚至可能赛季报销。
据统计,中超 6 轮以来有将近 50 名球员伤停,如果将那些头缠绷带、坚持带伤上场的球员也算进去,平均每轮比赛大约有 10 名球员受伤。
比赛节奏快 训练强度大
中超出现大面积伤病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对此,体能康复专家陈方灿博士认为,足球运动激烈,尤其是急转急停的技术动作较多,让受伤的可能性增高,特别是肌肉拉伤,很常见。
虽然足球场上出现伤病也属正常,但各支球队都出现大面积的伤病,显然不正常。陈方灿博士认为,伤病增多并不是一两个因素造成的,肯定是多个因素联合诱发,比如场地、天气、训练与比赛的强度都过高等客观因素的影响。
如今,中超联赛比赛强度越来越大。由于高水平外援的不断加入,即便是中下游球队,也都有韩国、澳大利亚的国脚压阵,强队如恒大、国安、鲁能都是巴西或者阿根廷的边缘国脚领衔。这些球员让中超比赛的节奏越来越快。但中国球员要跟上这样的强度,却比较困难,往往只能勉力支撑,很容易造成身体疲劳,出现伤病的可能性增大。
此外,中超俱乐部主帅的能力也在不断提高,西班牙、意大利的教练来到球队后,用更高的标准去要求训练强度,这确实让球员们的技战术能力和身体机能提高了,但也给中国本土球员的身体负荷带来了考验。
曼萨诺、埃里克森执教的球队都面临这样的问题。如果不提高训练量,球队无法更好地将教练员要求的技战术打出来,如果提高训练量,伤病就如期而至。而且,亚洲球员是否适应来自西甲、意甲教练所使用的训练方式,也是个问题。国安和上港的伤号多为中国球员和韩国外援,而巴塔拉、费祖拉乌、孔卡、海森就比较适应。

训练和比赛强度超过自身所能承受的极限,会使运动员的身体严重疲劳,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导致伤病。肌肉力量保护比较好的球员容易出现拉伤,肌肉力量不足的很有可能直接导致韧带、骨头的损伤。
场上动作大 裁判成掣肘
除了训练和比赛的伤病之外,令球迷和媒体吐槽的还有比赛中严重犯规或过分拼抢导致的受伤。2015 中超开赛以来,已经有刘建业、汪强、布拉比、孔卡等球员血染赛场。
造成这种状况,主要还是因为比赛强度的提高,以及各支球队之间的激烈竞争。如何避免这些情况,除了球员自己要意识到动作具有伤害性之外,裁判也应尽保护球员的职责。
2015 中超如此激烈,裁判员在已进行的 6 轮比赛中只出示了 5 张红牌,与过去几年整个赛季 35—40 张红牌相比,有些偏低。黄牌方面,今年中超联赛前 6 轮出现 184 张,平均每轮 30 张。去年联赛的 30 轮比赛中,裁判共掏出 872 张黄牌,平均每轮 29 张。从这个数据看,黄牌数量略有上升,但并不多。
红黄牌是控制球员严重犯规的最好方法,本赛季中超的拼抢激烈程度明显超过去年,但黄牌概率仅比去年稍高一点,红牌概率反而下降,说明裁判在判罚时过于手软,往往对具有严重伤害性的犯规仅以黄牌了事,对于已有黄牌在身非要再次「试法」的球员,裁判员很少有勇气用第二张黄牌将之驱逐出场。
判罚尺度的放松让球员做动作时无所顾忌,各种伤人的犯规屡见不鲜。以中超第六轮北京国安主场同贵州人和的比赛为例,贵州人和中场范云龙在不可能拿到球的情况下,飞铲国安中场宋博轩的支撑脚,当值主裁判马宁却只以黄牌了事。这个典型的红牌犯规让宋博轩倒地不起,经队医治疗后才一瘸一拐地重返球场。
中超裁判除了手软、心软之外,业务准备也显得不足,难以适应中超比赛质量的提升,跟不上比赛节奏。场上出现拼抢时,裁判员距离事发地点较远,导致看不清、看不到,不敢给牌或者从轻判罚。
上海上港同北京国安的比赛在判罚上的争议颇多,与当值主裁判李俊在跑动方面的问题有很大关系。李俊把比赛吹得支离破碎,活球时间仅为 42 分钟,还不足半场球。北京国安此前同日本浦和红钻队的比赛,活球时间达到 56 分钟。同样一支球队参加的比赛,活球时间相差这么多,可见昔日金哨李俊对于比赛节奏的掌握有多么吃力。
比赛节奏加快,对于中国足球来说是好事,但球队在训练和比赛中要改变方法,量力而行,循序渐进,更加重视比赛后的康复,才能稳定提升自身水平,不至于被伤病拖累。这些都是俱乐部方面要去完善的。
对于比赛的主办者和管理者来说,中国足协要尽快提高裁判队伍的整体水平。比赛质量上去了,球员能力上去了,裁判水平上不去,必然会导致场上的鲁莽动作越来越多,球员伤病越来越严重,这不利于中国足球的发展,尤其是青少年足球运动的普及和宣传。

作者 张子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