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追梦无悔

作者
作者
墨西哥选手利诺·穆尼奥斯在日本羽毛球世锦赛男单比赛上。
斯里兰卡选手尼卢卡在比赛中。
马来西亚选手谢抒芽

飞还是不飞

好不容易拿到签证,航班却取消了,比原计划晚两天抵达,落地当天就要上场比赛……飞还是不飞?

墨西哥选手利诺·穆尼奥斯的回答是肯定的。事后,他自己都形容这是一趟「地狱般的旅行」。

由于诸多意外,墨西哥队多花了两天时间才得以出发。他们本应在周六到达东京,不料折腾到周一早上,航班才降落。穆尼奥斯舟车劳顿,仅休息了几个小时,就在 2022 年日本羽毛球世锦赛上迎战世界排名第二的东道主选手桃田贤斗。

8 月 22 日,世锦赛首个比赛日的「晚八点」黄金档,这场比赛打响。与东京奥运会的空场比赛不同,桃田贤斗再次站在家乡父老面前打球,感受到久违的热烈助威声和特殊的压力。

面对穆尼奥斯的高质量进攻,桃田贤斗以漂亮的回击得分。他笑着说:「自己也觉得好的瞬间,听到有小女孩喊了声『好』,想再听一次。结果,从那开始失分,我得意忘情了。

切磋 37 分钟之后,穆尼奥斯以 16 比 21、14 比 21 结束短暂的东京世锦赛之旅。这位当时世界排名第 82 位的选手坦言不虚此行:「很累,但我必须来,不想失去与世界上最好的球员之一比赛的机会。我很高兴我来了,不是说失望,只是觉得自己可以发挥得更好一些。」

究竟是什么激励他历尽千辛万苦,也要赴这场胜算不大的「英雄之约」?

31 岁的穆尼奥斯动情说道:「因为对羽毛球这项运动的热情。我来自一个羽毛球完全不流行的国家,必须走出去,才能变得更好。在墨西哥,没有好的教练、陪练以及赛事等条件。身处美洲,参加一场比赛要花很多时间和金钱。而在欧洲,三周内可以参加三场比赛,费用也更便宜。对羽毛球的热爱绝对是我生活的动力。每天醒来,我知道必须去训练,做相关的事情,羽毛球让我能够坚持下去。」

64 岁 最年长赢球纪录

同一天,赛场的焦点落在一对特殊的混双选手身上 ── 以色列母子档斯维特拉娜·西尔伯曼/米沙·西尔伯曼,两人年龄相加超过 97 岁,创造了世锦赛历史上最年长赢球纪录!

斯维特拉娜出生于 1958 年,曾是一位前苏联球员,1986 年在欧洲锦标赛上勇夺女单季军,后来移民到以色列。多年来,她的活跃让以色列羽坛有独特的新老结合。

斯维特拉娜不仅是儿子米沙打球的引路人、教练,还是他的混双搭档。母子俩多次获得以色列全国锦标赛冠军。此外,她也是以色列国家队教练组成员。

近十几年来,相比单项全勤,米沙与母亲合作征战世锦赛的机会不多。此前,两人仅参加过 2009 年海德拉巴、2010 年巴黎和 2019 年巴塞尔三届世锦赛。

此番来到东京体育馆,他们的混双世界排名第 90,首轮与埃及组合亚当/哈尼打满三局,这对母子档以 16 比 21、21 比 18、21 比 11 赢得开门红,顺利晋级 32 强。

凭此一役,斯维特拉娜以 64 岁的高龄刷新了历届世锦赛赢球年龄的纪录。在她之前,这一纪录是一名 46 岁的男双球员在 2003 年世锦赛创造的。

以色列母子档斯维特拉娜·西尔伯曼(左)/米沙·西尔伯曼

三个月一次心灵对话

今年是 37 岁的斯里兰卡选手尼卢卡参加世锦赛的第 22 个年头。

他是斯里兰卡羽毛球的代名词,高光时刻是在 2012 年伦敦奥运会战胜日本名将田儿贤一。尼卢卡的两个弟弟在羽坛同样表现出色,最小的弟弟米卡转为板球运动员之前是青少年羽毛球冠军。

这一次与往年不同,在祖国发生经济危机和内乱的情况下,尼卢卡坦言是羽毛球帮助他保持专注,挺了过来:「我当时非常专注于羽毛球,没有被国家的经济形势影响和分心。如果我不打球,脑海里会有很多烦恼和失望。我每周训练 5 到 6 天,这对我的心态和日常工作都有很大帮助,还能安抚心灵。」

尼卢卡说,在最严重的时候,他个人没有受到影响,但动荡局势令人深感不安:「羽毛球绝对有帮助。它是我的生命,我们必须为英联邦运动会做准备,而不是担心周围发生的事情。目前,斯里兰卡已经安定下来,我们有了新总统和新政府,情况比几个月前稳定多了。」

尼卢卡征战过三届奥运会。去年西班牙世锦赛时,他曾说这可能是自己最后一次参加,但他「食言」了。尼卢卡说:「这是一个漫长的职业生涯,但我仍然享受羽毛球,我热爱它。打羽毛球让我觉得兴奋,所以我想继续,直到我觉得真的足够了。」

他不会盲目坚持,而是选择定期跟内心对话:「我不会想得太远,只考虑接下来三个月要做的事情,每隔三个月我都会问自己一次 ── 感觉好吗?身体吃得消吗?能够支撑自己吗?我找到了心态和动力,那就继续前进。」

跟腱断裂之后

世锦赛期间,担任解说嘉宾的前羽毛球世界冠军鲍春来发了一条微博:「一大早起来看了一场比赛,正好是印尼金廷在打,第一局输给了巴西选手,什么情况?在我印象中,印尼羽毛球的风格就像足球的巴西队。没想到今天碰到真神了!巴西球员的打法更有亚洲的风格:严谨、稳健。」

虽然 1 比 2 输了球,但巴西小将伊戈尔仍得到鲍春来的夸奖,而且被夸到了「点」上。那是因为一个多月前,伊戈尔远赴马来西亚吉隆坡,跟同样从天南海北赶来的中华台北名将周天成、印尼选手苏吉亚托、马来西亚的宋俊伟等共同训练。为了进步,他们克服了重重困难。

伊戈尔说:「去马来西亚训练,对我来说是梦想成真。那里的氛围非常好,每个人都带着我,我感觉很自在。训练成果在今天得到了展示,我的体型和节奏都变好了。」

东京奥运会上跟腱断裂的美国选手张蓓雯

跟他一起训练的还有美国队的华裔选手张蓓雯。在东京奥运会的比赛中,她因为跟腱断裂被人用轮椅推下了场,随后经历手术、康复。一年以后,她重返日本赛场,首轮以 21 比 8、21 比 14 战胜法国选手莱昂妮卡。

乐观的她谈起那次重创,没有自怜自艾,还拿自己的伤开玩笑:「我的教练在新加坡公开赛看我比赛后说:『与奥运会相比,你现在太糟糕了。』我想,这是事实,因为我受伤了啊(笑)。如果现在的我比东京奥运会时水平更好,那我在奥运会时都做了什么?」

张蓓雯甚至说自己是幸运的。跟腱上的胶原蛋白缝线使她不能很好地活动,她感谢马来西亚的一位医生用针解开了腱结,让她活动自如,「现在我可以百分之百地用力,即使我的腿不像受伤前那么强壮。它还有点弱,一旦缝线全部移除,我可以更灵活」。

不怕再受伤吗?

张蓓雯说最自豪的正是这一点:「打球的时候,我不会害怕。其实,这才是最大的恐惧 ── 如果害怕,就无法打球了。」

她找到「初心」

马来西亚女单选手谢抒芽是张蓓雯在吉隆坡训练营的队友。

去年东京奥运会后,她的右脚踝被发现有骨刺,医生建议立即手术,但她选择了推迟。她已经经历过四次手术了。面对伤病和为国征战的压力,谢抒芽决定退役,继续深造学业。但正是这段时间的休养,她找回了对羽毛球的「初心」。

「我之前不喜欢它,因为在国家队时,肩负的期望是不同的。我无法找到打球的真正价值。现在我找到了,那就是羽毛球不仅是结果。这就是我回来的原因。」尽管阔别赛场已久,但以过去的排名积分,她仍有资格参加世锦赛。

于是,三个月前,她在一家俱乐部恢复训练。如释重负的谢抒芽首轮面对冲劲十足的印尼小将瓦尔达妮,展现出与以往不同的轻松心情,哪怕对手一度手拿三个赛点。

最终,身材高挑的谢抒芽以 21 比 19 和 21 比 18 险胜。这是谢抒芽经历六次「首轮出局」后的第一场胜利。

她笑得像孩子一样开心:「能在这里打球已经是我的荣幸。我回来是因为对羽毛球还有热情。羽毛球已经融入我的血液,只要能够上场,我就很开心。」

第二轮,谢抒芽以 17 比 21、15 比 21 不敌东京奥运会女单冠军、中国选手陈雨菲,止步 32 强。她不忘与陈雨菲开心合影:「在场上跟你打了好几次,终于有机会跟你拍照啦!下一场加油哦!」

未来依然有些迷茫,但谢抒芽可以很确定,自己与羽毛球的缘分将会继续:「我很感谢赞助商帮助我来到这里,很高兴我回来了。即使以后退役了,我仍然会以不同的方式继续在羽毛球运动中。我真的很喜欢羽毛球,因为我意识到打球不只是关乎输赢。」

同样在坚持的还有 2013 年世锦赛男单铜牌得主、39 岁的越南名将阮天明。他的心愿是在退役前感受到超级系列赛冠军的滋味。2006 年亚运会女单亚军、35 岁的中国香港「黑妹」叶佩延也还在打。他们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身上有不同的故事,也有相同的名字 ──「追梦人」


作者 何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