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走在前列凝聚强省合力

作者
作者

随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二届山东省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与山东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相继闭幕,历时 6 天的 2019 年山东省「两会」圆满完成各项议程。来自全省各行各业、各条战线的人大代表与政协委员,肩负全省人民重托,汇聚一堂,积极履职、奋力开创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新局面。

2018 年,注定以非凡的意义载入山东史册。这一年,山东省形成了以「走在前列、全面开创」为目标,以新旧动能转换等八大战略布局为支撑,以全面深化改革为保障,以全面从严治党为统领的整体发展格局,推动经济社会全面步入高质量发展轨道。奋进的山东再展新姿。

2019 年,是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也是山东省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年。今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做好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必须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如何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代表、委员们献计献策,共商山东改革发展大计。

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

2018 年被称为山东的「动能转换年」。这一年,山东启动建设全国第一个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新旧动能转换已全面起势。新的一年如何在大好形势下进一步抢抓发展机遇?

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核心是产业,关键在项目。今年 1 月份,省发改委发布 120 个省重点项目,总投资 6130 亿元,其中大多数是新兴产业培育项目,也有传统产业改造提升项目。省发改委主任张新文代表表示,今年要以项目建设为重点扩大有效需求,做好项目库动态调整,注重原创型引领型、产业链源头项目布局,完善项目推进机制,健全监管服务平台。

对山东来说,实现新旧动能转换,重中之重是提升产业层次、优化产业结构、实现转型升级。为此,山东已经确定在做优做强做大十强产业上实现新突破,推动新兴产业快成长、上规模,推动传统产业提层次、强实力。

山东能源集团董事长李位民委员表示,当前山东新能源比重偏低,全口径新能源开发利用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仅为 5.5%,低于全国 8.7 个百分点。他建议,不仅要大力开发省内省外新能源资源,还应多元搭建起企业运营平台、产业园区平台和研发创新平台。此外,还要加快建立省级领导牵头、相关部门和单位协同推进的新能源工作专班,建立省外资源开发高层会商协调机制,夯实新能源产业发展保障。

山东的实体经济基础扎实,促进「老树发新芽」,活力同样可以不断进发。作为全球最大的新闻纸生产基地,华泰集团主动适应市场变化,着力优化产品结构,拉长产业链条,由新闻纸「一业独大」发展到文化纸、包装纸、特种纸等上百种产品「多点开花」,赢得了市场主动。华泰集团董事局主席李建华代表介绍,2018 年集团各项经济指标均创历史最好水平,今年集团还将投入 1 亿元对蓝天铜版纸重钙项目等实施技改,继续为传统产能补充新鲜血液。

新动能崛起壮大,离不开基础设施、制度创新、人才教育等要素保障。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企业是创新主体,政府要发挥好引导作用,播撒创新种子。滨州市滨城区区长张瑞杰代表说,今年滨州工业园区将引导鼓励化工、纺织等传统企业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培育一批创新型「排头兵」企业。

重大交通基础设施滞后是制约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滨州、东营两市至今尚未建设开通高铁,要实现产业升级,亟须增加人流、物流、信息流、人才流,尤其是人才流。滨州市政协主席张兆宏委员建议,尽早开工建设济滨东高铁,增加出行的方便度,增强对人才的吸引力,这对于两市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也必将有力助推全省新旧动能转换。

乡村振兴,看「齐鲁样板」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蓝图已然绘就,打造齐鲁样板的鼓点愈发强劲。作为农业大省,山东须扛起责任、强化担当,不断开拓高质量发展新空间。

产业兴则基础牢。让农业更强,就必须夯实产业这一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省农业农村厅厅长李希信代表表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促进农民持续较快增收,关键是走融合发展之路。发展乡村产业,推进一二三产融合,一产是基础,二产是重点,三产是关键,要把以农业农村资源为依托的二三产业尽量留在农村,把整个农业产业链的增值收益、就业岗位尽量留给农民。在此基础上,乡村振兴应重点培植九大乡村产业,包括现代特色农业、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农村生活性服务业等。

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它不仅塑造着乡村的外在形象,更为乡村发展供给了生机活力。不少代表、委员表示,农村美,一方面美在生态环境,另一方面美在文化气息。文化兴则人心齐,人心齐则村风正。「有了好的村风民风,村子往前发展的那股劲你想拽都拽不住!」曲阜市北元疃村党支部书记张佃壮代表认为,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前提,是激发生活在乡村的人们自身的文化认知、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这离不开系统的教育引导,也与创新性的活动设计分不开。

增加农民收入是「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检验农村工作实效的一个重要尺度就是看农民的钱袋子有没有鼓起来。而乡村有没有人气,能不能留住人才,能否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相衔接,则是让农民富起来的关键。「以农民培育为例,跟农户打交道的科技人员,不仅要做一名合格的老师,传授的技术让农民听得懂用得上,更为重要的是把农户好的经验提炼升华,有了双向的交流沟通,可能一项新的技术就能够被发掘和推广。」寿光市农业局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艺师刘春香委员认为,农技人才一定要走到田间地头跟农户打交道,甚至要在某些自然灾害中对农户进行心理疏导,和农民一起摸爬滚打、共同成长。

跑出海洋强省建设加速度

高标准推进海洋强省建设,是山东省今年要做优做强的「两篇文章」之一。如何进一步经略好海洋,塑造海洋新优势、发挥海洋新潜力?

港口是陆海统筹、走向世界的重要支点,山东是全国唯一拥有 3 个超 4 亿吨大港的省份。去年 3 月,山东打响了港口一体化协同发展的第一枪,由山东高速集团控股,整合滨州港、东营港、潍坊港,组建山东渤海湾港口集团。滨州市政协主席张兆宏委员认为,港口整合升级能有效减少同质竞争、无序发展,是山东推进海洋强省建设的重要抓手。他建议,港口整合一定要和区域发展规划相衔接,和腹地大体量的企业发展相结合,形成错位发展和拳头优势。

在迪沙药业集团董事长王德军代表看来,海洋人才缺乏,是山东省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构建的一个现实瓶颈,他建议加大海洋人才培养和引进的力度,在大学、职业学校增设海洋方面的专业或课程,为海洋强省建设增强人才储备。

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需要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的重整。荣成是全国第一渔业大县,荣成市市长刘昌松代表说,目前,荣成渔业开始向深海进发,代表性的沙窝岛国家远洋渔业基地已基本建成,今年,将进一步建设可停靠上千艘渔船的中心渔港、10 万平方米的精深加工车间、年承修能力 100 万载重吨的远洋船舶修造中心以及专业交易市场,打造东北亚地区重要的水产品加工及贸易集散地。眼下,荣成渔业「捕全球、买全球、卖全球」的格局逐步形成,正在探索一条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相串联的效益倍增之路。

作为一名海洋科研人员,青岛农业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王文琪委员认为,山东的海洋科技优势在国内十分突出,但科研成果推广程度及转化率却不够高,她建议发挥科技优势,构建海洋产业四梁八柱,大力推广渔业养殖创新技术,推动科技优势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优势。

海洋兴,更要海洋美。建设绿色可持续海洋生态环境,是代表、委员们的共识。今年 1 月 7 日,长岛海洋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工委、管委挂牌,标志着长岛的保护发展正式按照综合试验区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模式推进。长岛县县长李俊杰代表说,未来,长岛会继续在生态保育、基础支撑、绿色发展、改革创新、民生事业上持续突破,在生态文明、绿色发展上创品牌、当样板。

打好「三大攻坚战」

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将进一步筑牢山东省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首要工作任务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2019 年,山东省提出要突出标本兼治,从金融和企业两端双向发力、协同推进,打好风险防控攻坚战。金融端,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工商银行山东省分行行长付捷委员介绍,截至 2018 年末,该行各项贷款余额 6833.7 亿元,若还原贷款核销、证券化等因素,实际新增 943.5 亿元,创历史新高,「2019 年信贷力度将继续加大,节奏进一步加快」。企业端,积极降低企业杠杆率。兖矿集团总经理李伟代表介绍,2018 年,公司成功发行 70 亿元可交换债券,发行国内首支新旧动能转换绿色债 15 亿元,境外融资 9.15 亿美元……如今直接融资占比达到 46%,资产负债率稳步下调。公司还累计实施资本运作 20 余次,盘活带动资产 1000 亿元以上,打造实现集团战略目标的「加速引擎」。

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精准脱贫这场攻坚战意义重大。「黄河滩」「沂蒙山」「老病残」,是山东脱贫攻坚的主战场。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就要用好「绣花功夫」,精准施策精准发力。贫困残疾人是脱贫攻坚战的重点和难点群体。省残联理事长邹斌芳代表介绍,通过政策扶贫「保底」、产业扶贫「拔根」、金融扶贫「解难」、健康扶贫「助力」四项措施,山东省加快促进残疾人脱贫奔小康。「目前,不少地区还有残疾人没有办理残疾证,没有残疾证就不能享受政府助残扶残的政策。因此,把残疾人从普通人群中识别出来,让他们更好享受帮扶政策,是各有关部门亟需开展的工作。」

2 月 13 日,山东省印发打好柴油货车污染防治攻坚战作战方案,至此全省生态环境保护「1+1+8」系列方案全部印发。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周杰委员表示,2019 年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关键年,环保部门将严格按照方案压实责任,规范企业排污行为。

构筑开放「大平台」

不拒众流,方为江海。山东的开放发展正迎来一个全新的阶段。如何构筑全方位开放「大平台」,塑造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

青岛市监察局副局长、民盟市委副主委崔作委员带来了借力上合峰会推动全省「一带一路」建设的提案。在他看来,「一带一路」蕴藏着「大能量」,特别是在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的大背景下,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有利于为山东高质量发展拓展新空间、提供新动能。而上合示范区建设,则为山东省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平台载体。

聚焦深耕日韩,威海已经先行先试。「今年 1 月,我们与韩国仁川市正式签署了《打造东北亚物流中心战略合作协议》,探索共建协同发展新格局,加速构建中韩贸易黄金通道,打造海上合作战略支点。」威海市市长张海波代表介绍。今年,威海还将充分发挥先行先试政策优势,加强与日韩商会协会、大企强企、孵化机构对接,吸引更多日韩高端项目落户,打造日韩在华投资的重要承接地。

今年,「第 18 届泛黄海中日韩经济技术交流会」将在济宁举办,这为更多日韩优质进口商品和技术搭建了展示平台。对于济宁来说,举办此次会议意味着重大机遇,「内陆城市开放,平台建设至关重要,关系着我们能否更好对接国际国内市场。」济宁市市长石光亮代表表示,「济宁希望借助此次活动,从战略高度把深化提升对日韩地方经贸合作水平,作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突破口,建立中日韩国际合作园区。」

重视对欧美企业的开放合作,有助于山东拓展全面开放「大市场」。龙口市市长吕波代表介绍,龙口市先后与美国康威、德勤中国、高力国际三家世界顶尖机构签订合作协议,助推招商引资市场化。「目前,三家机构已累计为龙口提供国内外重要投资信息 70 余条,意大利万姆、德国欧德油储等国际知名企业已与龙口开展深入合作。」

香港大学教授胡伟星委员建议,山东当务之急是培育好营商的「软环境」,这个软环境包括打造良好政务生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健全的法制法规,一个服务型的政府,以及「亲」「清」的政商关系。「要让投资者进得来,也留得住。」他说。

(本文综合《大众日报》报道)

编辑/魏伟


作者 本刊编辑部 刘富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