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发现济南

土耳其诗人纳齐姆·希克梅特说过:「人的一生有两样东西是不会忘记的,一个是母亲的脸庞,一个是城市的面孔。」转眼间,我在这座城市生活了 37 年,近年来济南的变化历历在目,从看得见的获得感到置身其中的幸福感,再到参与创城的成就感,定格住强省会的发展脉动,也见证着文明创城的累累硕果。
前段时间,中共山东省委常委、济南市委书记刘强接受《中国新闻周刊》专访时说道,社会亲和力、市民凝聚力、城市吸引力是否有效提升,反映了一个城市的精神和气质。毫无疑问,社会亲和力、市民凝聚力、城市吸引力,这「三力」是济南软实力提升的目标,也是精神文明大厦的新引擎,传递出尊重民意、倾听民意、开放包容的城市精神。
新年伊始,当「项目突破年」万力齐发时,大明湖畔的超然楼再也藏不住了,爆红背后离不开城市软实力的跃升,溯源而上则是济南的硬核文化积淀,是向善的城市名片,也是民意的充分涌流。我们不会忘记,2017 年 11 月「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牌挂牌仪式上,市民巡访团团长辛安、槐荫区裕园社区居委会主任刘云香作为市民代表共同揭牌,这是与市民共享高光时刻,何尝不是尊重民意的生动写照。创城成果来之不易,砥砺奋进的济南人从未停歇,「建言大王」辛安常年奔走在大街小巷,带领巡访团成员检查卫生,每天日行万步已是常态;走过 17 年的泉城义工插上融媒体「翅膀」,推动文明实践蔓延大街小巷,泉城广场「小木屋」全年不打烊,集结一批又一批「红马甲」志愿者;新生力量「泉城义警」,用「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义警」的精神本色标注平安济南的成色,成为老百姓身边的护航铁军……
把目光拉近,看文明跃升。在济南,「路口文明」成为习焉不察的城市风景,乘坐公交互相礼让已成为习惯,节假日景区出游,乐善好施的济南人总是习惯「外地人优先」,无障碍设施建设不断升级邀请残疾人当督导员,大街上随处可见轮椅车、儿童车、手推车,而「像爱护泉水那样爱护儿童」理念渗透友好「童」行快乐成长,逐渐成为泉城共识。
把视野放近,看大城小爱。济南出租车司机周文昌接连登上央视新闻联播,倘若说狭窄的车厢里盛满了浪漫与梦想,是济南人热爱生活的高级表达,那么老周连闯 8 个红灯送男童紧急就医,则是大写的济南人精神;舜玉路派出所民警孙全修,每天在 310 个微信群里刷屏,以「花样反诈」守护居民安全,演绎社区里「警察荣誉」;享誉全国的济南交警,为断掌女子铁骑「狂飙」,获得全网 6 亿人次关注,飙出了济南的温度和速度,定格住一座城市的「大城小爱」。
生活在这样的城市,老济南人幸福满满,新济南人有安全感,弱势群体有获得感,外国友人有时尚感;外地游客则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近悦远来」的效应不断放大,城市的吸引力变成文明的发展力,沉淀在济南人骨子里的道德基因,像凝聚血小板一样迅速聚集,在人们心里「种桃种李种春风」。
生活在这样的城市,文明成为「标配」,文明风尚吹拂心田,激荡出向上向善爱的涟漪。有问题拨打 12345 市民热线,有难题进入泉城商量「码上商量」小程序随时随地反映,想看书打开手机扫码「泉民悦读」乐享免费「文化大餐」,哪怕是外卖小哥、快递小哥、网约车小哥也能在这里找到家的归属感,济南市图书馆倾力打造的全国首家「小哥读书会」书香四溢,暖彻心灵。一个人,无论干事创业、追求梦想,还是成家立业、发展自我,都会如鱼得水,勇敢施展拳脚,没有后顾之忧,拥有广阔的舞台和良好的环境,充满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
这些足以证明:老百姓的口碑才是文明创城的金杯,离老百姓更近更亲,方能赢得民意,凝聚共识,汇聚力量。这种强大的力量一旦唤起,就会战无不胜、积势成塔,为文明城市创建添砖加瓦、赋能加码,同时也能够很好地提升一座城市的向心力和发展力,为新时代现代化强省会建设筑牢精神大厦底座,贡献源源不断的精神动能!
(作者系中国好人、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全国文明家庭)
作者 钟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