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市文化和旅游局「十四五」,烟台将打造成国际知名滨海文旅目的地

作者
作者

「十四五」,烟台将聚焦 1 个总目标,深化 1 个新格局,提升 2 大体系,实施 6 个保障行动,推动全市文化事业和文旅产业全面繁荣发展。

两核两带五高地形成海陆发展新格局

「十四五」时期,全市文化和旅游将聚焦加快建设更具活力文化强市和更高质量旅游名城总目标,打造国际知名滨海文旅目的地。到 2025 年,力争全市接待游客 1.1 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 1540 亿元。

深化「两核两带五高地」发展格局。积极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一带一路」、胶东经济圈、环渤海经济圈、东北亚经济圈「一河一路三圈」发展战略,重点打造「两核两带五高地」,即:芝罘湾都市休闲核、蓬长文化生态旅游核,滨海黄金旅游带、「之」字形乡村旅游带,海岸休闲、生态养生、福寿文化、滨海运动、田园乡村五个旅游高地,形成「十四五」海陆发展新格局。

擦亮烟台「新」品牌叫响「胶东红潮」文化热潮

「十四五」时期,烟台将提升现代公共文化服务和现代文旅产业 2 大体系。

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方面,通过加强主题引领、主体培育、品牌打造,提升精品艺术创作水平。新创、复排、打磨一批经典剧目冲击国家大奖。通过城市艺术空间、写生基地建设,主题活动等,擦亮「艺术烟台」「写生烟台」「京剧码头」品牌。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通过推进服务设施网络大提升,形成便捷可达的「10-20 分钟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圈」。到「十四五」末,实现县级文化馆、图书馆达到国家二级馆以上水平,市县两级总分馆体系实现 100% 覆盖。推进基层文化服务大提升。实施「五送六进」「三关四爱」文化惠民工程,「百馆千村、千人千居」结对子种文化工程。持续举办烟台市民文化节,每年推出万场以上文化活动,培育打造「烟台文化大讲堂」「文化星期五」等特色服务品牌,擦亮「市民节日」名片。推进文化服务队伍大提升,实施文艺队伍燎原计划,实现城市文化的共建共享。推进数字文化服务大提升。加快建设数字博物馆、数字文化馆、数字图书馆和数字美术馆,为广大市民提供全天候、全时空、融入式的云上文旅新体验。

同时,全面提升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利用水平,打造城市文化新引领、构建文物保护利用新格局、探索非遗传承保护新实践。围绕红色文化、海洋文化、胶东民俗文化三个重点,培育叫响「胶东红潮」文化品牌。推进文物资源挖掘、整理、阐发、提升。建设市文化馆非遗展示中心,推进非遗进景区、展会、校园、社区、乡村等,让文化遗产「活起来」。

推进「国」字号品牌创建让旅游城市转向城市旅游

在现代文旅产业体系方面,烟台将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文旅消费试点城市两个「国」字号品牌创建。持续实施「五个一百」鲜美化工程,每年推进 5 大主题 100 个全域旅游节点项目,实现从旅游城市向城市旅游的转变。每年举办文化和旅游惠民消费季、烟台国际海岸生活节、「山东人、烟台人」游烟台等品牌节会活动,发放文旅惠民消费券,培育发展夜间、演艺、数字等新型文旅消费。

通过加强项目建设招引、丰富提升休闲产品体系、推进文旅要素主体提质增效,提升文旅产业发展质效。加快芝罘仙境、海上世界等重点文旅项目建设,重点发展「文化 + 旅游」以及「文旅 + 海洋 + 工业 + 农业 + 康养 + 体育 + 会展 + 科技」八大融合业态。

通过健全品牌体系、精耕旅游市场、丰富营销渠道提升城市文旅形象知名度和美誉度。以「仙境海岸·鲜美烟台」城市文旅品牌为引领,整合提升世界葡萄海岸、京剧码头等城市名片及县域旅游形象品牌。根据疫情防控态势适时走出去,巩固日韩等市场,拓展东南亚和俄罗斯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精耕国内重点客源城市市场。常态化举办「仙境海岸·鲜美烟台」烟台文化旅游推广周活动,加强与在线旅游平台、短视频平台合作。

打造「安心」「舒心」「暖心」服务,提升文旅休闲环境。加快推进零换乘建设,构建「绿道」网络,建成「公交 + 单车 + 慢游」的绿色慢游休闲系统,同时,推进完善旅游厕所升级改造。推进文化旅游公共服务中心网络建设,在相关集散区设立旅游咨询集散中心。常态化举办烟台服务员节,培育一批品牌文化旅游服务企业和优质服务明星。持续开展「文明旅游海岸行」行动,营造文明有序市场氛围。


作者 本刊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