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输出港

作者
作者

潍坊工商职业学院坐落在享有「中国龙城」美誉的历史文化名城诸城,是山东省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普通高校。学校占地 1300 亩,建筑面积 28 万平方米,建有 102 个校内实验实训室和 150 多个校外实训基地;现有教职员工 645 人,其中专任教师 495 人,具有高级职称的 172 人,有硕士、博士学位的 247 人。拥有各类在校生 15000 余人。近年,学校立足集团化办学,全面深化内涵建设,强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不断提升办学层次和水平,实现了特色发展和品牌发展,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在我国职业教育领域异军突起,成为了业界瞩目的黑马。

日前,记者专程前往,采访了全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工作专家组成员、山东省职教集团联盟常务副理事长、潍坊工商职业学院校委会主任张绍秋。

党建引领,「大思政」工作格局逐步形成

张绍秋介绍说,学校肩负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阵地,高校更是前沿阵地。因此,做好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他提出的「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一重大教育命题,为我们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学院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施「特色党建工程」,将尽美红色文化和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去年,在广泛酝酿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学校拟定了《「大思政」工作实施方案》,为学校特色思政工作的全面起势拉开了帷幕。

去年,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学校迅速成立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工作专班,制定工作方案。广大师生员工不惧风险、投入一线,筑起严密防线。严格校园封闭式管理,开展实战演练,常态化防控坚持不断。在做好校园防控的同时,迅速反应启动线上教育教学,广大教师化身主播,实现了「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疫情得到控制后,及时调整防控措施,按要求及时开学、安全开学,教育教学秩序全面恢复,同学们又回到了充满生机活力的校园。

以钟南山院士为代表的伟大的战疫精神成为最厚重、最鲜活的思政大课,广大师生接受了一次思想和灵魂的洗礼。

搭台子,建机制,集团化办学开新局

国家提倡打造紧密型实体化运作的职教集团。2019 年,在山东省教育厅等相关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由潍坊工商职业学院牵头成立了山东高科职业教育集团。集团由区域内外部分中高职院校、技师学校、应用型本科院校、行业组织、企业等法人单位组成,是一个产教联合体。集团成立以来,成员间紧密合作、深度融合,紧紧围绕「依托一个行业,探索一个机制,形成一个模式,建立一个基地」的建设目标,在创建紧密型校企合作办学机制、探索建立中高职协同发展机制、主动融入区域经济发展主战场、集团规范化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的探索性工作,创新实践了具有行业和区域特色、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走上了一条集团化办学的阳光大道。

集团内部启动了师资队伍建设「双百工程」,即:百名教师下「企业」,百名企业专家进「课堂」。建立了产业教授、工匠导师信息库,实现了校企间双向轮岗,在教学改革、技能培训、社会服务等方面互访互助,人力资源共享,畅通了人才交流渠道。「走出去、引进来」活动的开展,不仅推动了职教集团的建设与发展,还加强了学校与企业的联系,增进了友谊,创设了共育人才的良好环境。

依托集团化办学,潍坊工商职业学院人才培养结出累累硕果,发展势头喜人。近十年来为社会输送 30000 多名优秀毕业生。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 95% 以上,大批学生被海尔、海信、中国石油、中国人寿、鲁南制药、京东、福田等名企录用。该校历届毕业生以「能吃苦、能干事、能创业」的鲜明特色和「基础实、能力强、富有创新精神」的良好素质,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认可和赞誉。

据介绍,在探索职教集团实体化运作的实践过程中,该校收获了一个巨大的成果,就是「三实」:一是法人地位实,目前全国 1800 多个职教集团中,有法人地位的仅几十家;二是核心层实,体现在大手拉小手,有高职、中职还有社会培训,层次构架分明;三是项目实,内容实、产业实,实实在在地干,不搞花架子。学校依托高科职教集团相继成立了包括智能制造、建筑信息化(BIM)、幼教艺术等 7 个产教联盟,共吸纳了全国 200 多家职业院校、企业和行业组织等加入到学校集团化办学的行列中来,合作方向基本涵盖了学校所有 48 个专业。

张绍秋告诉记者:「目前,青岛软控、昌达机电股份制改革及亚太中慧食品学院的建设正在进行中。随着合作办学的『朋友圈』越来越大,各种订单班、校企合作办学、特色产业学院应运而生。全国、全省各种集团化办学的资源,正在向我校集聚。」

产教深度融合,校企紧密合作,抓住职业教育的牛鼻子

集团把专业建设视为内涵建设的核心,将专业如何与行业、企业对接作为专业建设发展的立足点,本着「校内实训基地生产化,校外实训基地教学化」的建设原则,共建校内实训基地 5 个,校外实训基地 150 多个,校内实训场所 28 个。依托校企共建了福田领航产业学院、中兴订单班等以及昌达机电、胜悦机械等多个「校中厂、厂中校」。学生半年以上顶岗实习覆盖率达 97%,实现了实训环境现场化、实训过程标准化。教师与学生「一企业双顶岗」,实现了学生「双身份」、企业「双效益」、学校「双丰收」。

今年 3 月,福田汽车时代事业部与潍坊工商职业学院校企合作签约仪式在福田时代事业部隆重举行,此次合作内容涵盖组建现代学徒制、组建汽车订单班、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联合举办技能大赛、产学研融合五大内容。福田汽车诸城厂区党委书记王志华表示,福田时代事业部通过组建技能人才订单班,建立高技能人才现代学徒制,更加精准地满足了公司技能技术人才需求,打造了一支高技能人才队伍,涌现出了泮月华、王浩名、崔玉耀等一大批高技能人才。潍坊工商职业学院与时代事业部的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必将为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创新和技能人才支持。山东省农业农村厅科技教育处处长蒋景春说,潍坊工商职业学院与福田汽车时代事业部的合作,不仅有利于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和培养,更有利于提升学校办学能力和水平,真正打通了人才与企业双向发展的通道。在后续的合作中,努力打造校企合作新样板。

张绍秋告诉记者,和福田共建福田领航产业学院,是双方发展之需,是最具引领性的合作模式创新,更是双方携手迈向美好未来的「金钥匙」。目前,潍坊工商职业学院已经与中兴教育集团、京东集团、中航天使、北京商鲲集团、北汽福田、义和车桥、新郎希努尔集团、得利斯集团等知名企业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与青建国际集团有限公司、海信集团、新奥燃气有限公司、山东高速绿色生态发展有限公司、南京朗诗常青藤养老服务有限公司等企业深入合作,共建冠名班、订单班,招收现代学徒制试点班,积极开展「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厂、校企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开展的项目均能根据合作企业需求,与合作企业共同制定招生与招工方案,进一步探索了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和运行机制。为学生学到看家本领、毕业后有好的就业去向做了超前谋划。

通过项目建设,对形成可复制、易推广的现代学徒制合作模式进行了深入研究,为今后扩大合作范围奠定了基础。

多元化发展,搭建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立交桥」

近年来,集团积极探索开展「中、高、本」职业教育贯通培养模式试点工作,设有 7 个二级学院,3 个公共课、基础课教学部,13 个科研院所;开设 48 个专科专业,面向全国 12 个省(自治区)招生;拥有山东省与教育部共建潍坊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特色品牌专业 4 个,中央财政支持重点建设专业 3 个;山东省级特色专业 3 个,品牌专业群 2 个,优质资源共享课 14 门。学校还承担一定的成人继续教育任务,面向社会各阶层开展远程开放教育、网络教育、成人教育、教师教育和社会培训,形成了专业齐全的中专、大专、本科、研究生等学历提高体系和多元化的社会培训模式。

集团内高职院校与中职学校选择长线稳定、就业率比较高的「空中乘务、工业机器人」等专业,以集团为平台与潍坊市经济学校、临沂沂蒙职业中专等开展中高职教育对接,在专业、模式、课程、技能、师资、资源等方面进行对接,做到中高职教育贯通,中高级技能衔接;「电子商务」、「机电一体化」2 个专业分别与山东工商学院、山东科技大学施行贯通培养。建设中不做「学历嫁接」,让「中、高、本」教育在职业教育体系中,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在不同阶段和层次的教育实现有效衔接,搭建起了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立交桥」。

张绍秋告诉记者,职业教育讲求实用性,我们立志走集团化办学职业化发展的路子,办高质量的职业教育,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做新的布局,做到每个层次都要高质量。立足「岗、课、证、赛」,以专业群的组合为抓手,以群设院;专业群对应产业岗位,专业群能辐射到哪类企业,就主动出击吸引高质量的企业进来,从企业聘请产业教授参与到人才培养环境中,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彻底颠覆了原先的教学模式,通过专业群的调整、搭建实践性课程体系,跟岗实习、顶岗实习,边学边干边消化,这样的渗透性实践教学,让理论知识与实操能力完美结合,学校就变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源源不断向社会输送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输出港。

就集团化办学张绍秋有他深度的思考和见解。他说,英国有现代学徒制,德国有双元制,美国有社区学院,澳大利亚有 TAFE 学院,我国目前尚未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职教品牌。在不久的将来,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就有可能成为我们职业教育领域的一张靓丽的名片。

实施「3+5」亮点工程,内涵建设加速提升

学校以省部共建创新高地为契机,狠抓学校《实施方案》落实。积极申报新专业,优化专业群建设。去年共申报获批 4 个新专业,其中护理专业以全省第一名的成绩通过专家组验收。通过对 48 个专业进行优化,共设置了 9 个专业群,形成了以商科为基础,工科为主体,各专业协调发展的专业体系。

实施「3+5」亮点工程,对应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集中打造了医养健康、智能制造、幼教艺术和人工智能等高水平校内实训中心,实训条件全面提升。智慧校园项目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学校信息化水平得到有效提升,教科研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机电与汽车工程学院申报的《环保装备智能制造技术协同创新中心》获得省级认证;成功筹办了「服装设计与工艺」(中职组)省赛和国赛;积极参加了全国职教周展示活动,并成功承办了诸城市职教活动周启动仪式。去年共立项 32 项教科研项目,其中省级 13 项,结题 56 项。知网公开发表论文 54 篇,专利 36 项,其中发明专利 16 项。大赛成绩实现历史性突破,教学建模大赛获全国二等奖。

去年,潍坊工商职业学院取得的含金量比较高的集体荣誉和项目就有十几个。除去前面已提到的承办国赛、省赛,省级协同创新中心,智能制造专业群获批潍坊市高水平专业群,获大赛国赛二等奖等以外,学校还获批国家级青春健康教育示范基地、省级语言文字推广基地、省级创新团队、潍坊市乡村振兴十强院系等,机电与汽车工程学院申报的「工业机器人实训中心建设」项目获批。该校的升本工作写入了诸城、潍坊市「十四五」发展规划,这些都为潍坊工商职业学院的快速高质量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空间。

真抓实干,扎根社区,助力驻地乡村振兴

学院驻地诸城市新时代社区建设近些年叫响全国,这个成果的背后,融注了潍坊工商职业学院师生们的汗水和辛劳。

为助力驻地乡村振兴工作,依托潍坊工商职业学院代管的诸城农村社区学院和诸城市广播电视大学的师资、设备、基地、课程等资源优势,通过社会化、开放式办学,让学校成为诸城市培养乡村振兴人才的重要阵地。

诸城农村社区学院被农民朋友亲切地称为「没有围墙的大学」。在诸城市建有农业示范基地 13 个,有力地推动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曾先后被表彰为教育部新型农民培训工作联系点、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全国社区教育数字化先行区。

诸城市广播电视大学主要开设畜牧兽医、乡镇企业管理、林业技术、农村行政管理、烟草技术、食品加工技术、园艺技术等专业。2004-2020 年共累计招收一村一名大学生 3000 多人,为当地经济建设和农村人才培养注入了源头活水。

学校组织市镇两级社区学院,立足经济发展、产业特色、居民需求,开发了通俗易懂、具有本土文化特色的《苗木繁殖与栽培》等「百千万」教育培养工程系列教材 11 大门类 69 门课程,打造出管炳圣、刘光伟、袁增海等全国典型 5 个,带动了周边居民的终身学习。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精髓。一所职业院校如果不能与产业紧密融合,不能与企业密切合作,就不可能持续发展,就不可能办出特色,就没有生命力。」张绍秋主任的这段话,体现了一个教育家对现代职业教育的深度思考和实践经验。我们相信,在集团化办学的路上,他们会越走越宽,将学校打造成高素质高技术高技能人才的输出港。


作者 旺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