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咖云聚青岛共议未来








2020 青岛·全球创投风投网络大会是 2020 年青岛举办的首个大型会展活动,注册报名人数近 10 万人。大会采用「云,上峰会」形式,「一主四平行」5 个会场更是打破了空间和时间的界限,达到了线下会场所无法达到的广泛参与度。
从 5 月 8 日上午 9 时大会伊始,各大直播平台便涌入众多网友,等待着大咖们带来一场「头脑风暴」,近百位全球学界、产业界、投资界的精英人士不负众望,围绕全球经济、资本市场,特别是创投风投市场展开深层且务实的讨论,高屋建瓴地解读政策前沿、探索价值投资、展望市场未来、共议经济复苏。截至当天下午 17 时,近 30 家直播平台的在线观看人次达到 743.3 万。
张瑞敏:为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创造新增长引擎
「新增长引擎,既是风投创投投资的方向和目标,也是青岛成为全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的核心和动力。」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发表了题为「以人单合一模式创物联网时代新增长引擎」的主题演讲,他提出经济发展的「三新」——新思维、新引擎、新驱动轮,而这「三新」的核心是「新增长引擎」,基础就是「新模式」一人单合一模式。
张瑞敏认为,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因缺少新技术、新发明,从而增长引擎有限,经济增长难以持续。因此,定要转变为物联网的思维,创造出新的经济增长引擎。如何创出物联网新引擎?「海尔的探索是,不停留在产品上,也不停留在行业上,因为产品一定会被场景替代,行业一定会被生态覆盖。」张瑞敏表示,「用户的体验会不断升级,不可能只聚焦在某一个产品、某一个行业,很多的行业要联合起来满足用户的体验需求,所有的行业会被用户所需要的体验生态覆盖。」
张瑞敏介绍,新引擎以场景品牌和生态品牌为主导,场景品牌即自涌现出体验迭代的新组合,生态品牌即自涌现出共同进化的新物种,迭代的高端品牌是新引擎的基础。「怎样去实现新增长引擎的目标?我们提出了新模式引领下的驱动轮。张瑞敏解释,新模式就是「人单合一」模式,企业、员工和用户体验连接在一起,员工的价值就体现在为用户创造的价值之上,给用户创造的价值更多,自己也会得到的越多。目前,人单合一越来越被全球的企业所认可;「驱动轮」是指链群合约基础上的「体验云众播」和「卡奥斯」「体验云」更多的是聚焦在场景,「卡奥斯」则是聚焦生态。
同时,张瑞敏认为,海尔倾力打造的 COSMOPlat 工业互联网平台,可以为来青岛涉足工业互联网的目标企业,提供百变、个性化的工业应用场景,是青岛谋求新目标的重要依仗。并希望海尔尽快成为全球首个物联网生态系统的领先者、引领者,为青岛成为「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努力奋斗。
托马斯·萨金特:重申「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开启后疫情时代机遇
因为疫情原因未能到达现场的 2011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纽约大学经济学教授托马斯.萨金特,以」2020 未来中国和世界所面临的金融挑战与机遇」为题,在大洋彼岸的家里为与会嘉宾带来了一堂诺贝尔奖级别的「网课」。
他表示,依照优化经济学——流行病学模型,及时采取最明智的公共政策,这一轮全世界范围的大萧条也不可避免。当前的全球经济发展局势在很多重要的细节上,都存在不确定性。这给政府公职人员和企业家都带来挑战和机遇。他以「战争」作为一个不甚完美的类比来比喻这次疫情对经济带来的冲击。疫情「战争」需要政府发行债券和货币弥补赤字、加强资源控制和分配,也会加大发明和科技创新的激励措施,往往更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比如,在 1665 年伦敦大瘟疫期间,艾萨克·牛顿被迫从剑桥大学停学两年,在农场学习时却发现了经典光学、万有引力定律、微积分等如今广为使用的科学理论。
危中寻机,中国将面临哪些金融和经济机遇?托马斯.萨金特举了一些例子。比如,中国可以从重申「一带一路」倡议中发掘机会,可以建立更加完备的风险共担机制,可以优化新的储备货币,可以通过移动信息技术加强社会流动性信息的收集,可以创新金融衍生品。
马克·斯坦纳:深耕垂直领域展开加速计划
作为全球最活跃投资孵化机构之一,硅谷孵化器 PlugandPlay(PNP)投资超过 6000 家创业公司,PayPal、Google、LendingClub、Dropbox、Logitech 等市值超百亿美元的明星企业背后都有 PNP 的助力。在 2020 青岛·全球创投风投网络大会上,PNP 首席法务官(硅谷总部)、中国区高级副总裁马克.斯坦纳分享了硅谷创新生态及投资新趋势。
作为全球成立最早、规模最大、全球化布局最广的孵化器之一,PNP 有着相当成熟的孵化模式。马克.斯坦纳介绍,自 1998 年成立以来,PNP 在独角兽孵化中搭建的是为创新而生的生态,通过健全的数据库体系和资本、资源的汇聚,为创业公司提供创新咨询、创业加速、创业投资等一站式创业服务。通过投资孵化,PNP 平台上聚合了全球 300 多家顶尖风险投资机构和丰富的硅谷行业资源,到目前为止为平台上的创业公司已募资超过 70 亿美元。在过去 5 年多的时间里,PNP 的触角已经延伸到全球,其中包括很多中国城市。
马克·斯坦纳坦言,中美在孵化模式上存在差异,比如股权激励机制等方面。但 PNP 一直坚持的投资加速模式就是深耕垂直领域,展开加速计划,让技术和应用场景在这些垂直领域中灵活转换。从行业看,PNP 的投资涉猎广泛,包括品牌零售、金融科技、保险科技、健康、物联网、能源、食品、移动出行、地产科技、供应链、新材料等领域。智慧城市、可持续发展和传媒广告则是 PNP 新晋的投资方向。
王燕之:对传统产业进行信息化、智能化改造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从需求与供给两个方面冲击世界经济,私募基金将如何助力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丝路基金总经理王燕之以「过来人」的身份娓娓道来。
在「金融支持『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主题演讲中,王燕之指出,私募基金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的方式多种多样。既可以选择直接投资项目,例如丝路基金投资海尔在德国中欧交易所公开上市项目,也可以投资支持工程制造、信息技术、医疗科技等多样化创新领域,推动不同经济体之间的技术交流与创新,例如丝路基金与欧洲投资基金共同设立中欧共同投资基金,提供全链条金融产品线,可满足处于生命周期不同阶段企业的融资需求。
谈到「拓新」,王燕之表示,私募基金要加大对新企业支持力度。比如在支持新机械互联互通方面,他讲道,当前中国提出适应新形势要求,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而共建「一带一路」,推动互联互通,同样需要加大对新企业的支持力度,通过对传统基础设施进行信息化、智能化改造,为「一带一路」建设注人「新鲜血液」。
新形势下,私募基金应如何前行?王燕之指出,未来私募基金应始终秉持开放、包容、共赢的理念,开展更具灵活性和包容性的融资合作,高质量的投资驱动创新创业,支持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广泛应用创新技术。
盛希泰:青岛已经成为创投风投的热点城市
这次疫情是危机,于中国而言也蕴藏着机遇,因此要重视中国巨大的消费市场和产业转型——洪泰基金创始人、洪泰集团董事长盛希泰以「超级黑天鹅事件下的中国化解危机的破局之道」为题,与众人分享了「经济在哪儿的困局」「中国存在复苏比较大的机遇、资本助力下的创新创业是经济破壁发展的催化剂」和「创投风投打造先进强市」四方面内容。
盛希泰认为,聚集高新产业的「催化剂」与创投风投活跃度息息相关。「过去 10 年中国南北差异越来越大,其中江苏、浙江、广东、上海基本会占到整个资本市场的半壁江山,整个 A 股的 60%,其中创投风投活跃程度也是跟这个数据相关的,这种现象需要引起重视。」在他看来,创投和风投是投资未来企业,这种活跃度预示着区域之间竞争的分水岭,再加上资本市场的拉动,这两个因素叠加,会使得南北差距越来越大。
盛希泰认为青岛的发展对中国北方的发展有重要意义,自 2019 年第,届创投风投大会以来,青岛已具备了创投风投的天时、地利、人和。他表示,青岛是中国北方最有潜力的城市,青岛经济承载的体量对长江以北的战略意义非常大,青岛 GDP 也跨过了 1 万亿,很多其他数据在全国也是名列前茅,包括固定资产投资、高新技术投资等等,在过去的发展应该是不负重望,凭借雄厚的工业基础,青岛拥有着潜力、希望和未来。这一年的时间,青岛的发展创投风投成果是非常显着的,青岛已经成为创投风投的热点城市,青岛创投风投大会正在成为一个抓手,实现人流、信息流、资金流和项目流的统一。「我希望创投风投界关注青岛,因为青岛具备天时地利人和各种条件,政府的重视态度就是一一个区域发展的天时,加上青岛作为中国北方核心城市的地位和开放的城市心态,可以说青岛具备了天时、地利、人和。
甘剑平:人机交互带来新的投资机会
从事风投创投行业 20 年,一直专注互联网和消费的汉策资本创始合伙人甘剑平带来了「人工智能领域的投资视点」,与众人分享他对于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看法。
甘剑平表示,人工智能的很多技术已经在很多商业领域得到了非常完备的应用,「人脸识别的技术在手机上可以用人脸识别来解锁;在银行、通信业都可以通过人脸识别来作为一个密码;在安防行业,我想大家也都听说我们的公安系统在很多大型场合下通过人脸识别的技术抓到了很多的逃犯。」当然,AI 人工智能除了在人脸识别领域得到应用,在文字处理和数据处理中也得到广泛应用,「现在有很多公司会用人工智能去研究上市公司的年报或者是季报,把很多重要的数据提取出来,根据这些数据能够产生很多帮助金融从业人员做决策的工具或者模块;也有很多对冲基金应用了数据化的手段来做股票,美国有很多对冲基金已经把大数据运用到了炒股的领域,业绩也是非常好的。」
人工智能在医学方面也得到了充分发展,「一个专业的医学医生每天要看几十张甚至上百张 X 光片,从早上看到晚上,可能眼睛也会很疲劳、也会容易出错,但是机器通过大数据和数据分析,它能越来越多把一些基本的疾病,像肿瘤等等能够不错的判断出来。」甘剑平介绍,在最近的疫情中,也有很多读片或读 X 光片的技术得到了应用,基本上能够很快把很多病情通过机器学习的方法读出来。「在某些领域当中,这样技术的精准率已经达到 95%,甚至于更高的精准率。另外,最近几年机器人做手术也得到了非常广泛的运用,全球应该已经有上千台这样的机器,一些比较简单的手术每年能够做上百万。」
甘剑平表示,通过互联网等载体,人工智能将对现有的产业进行升级和改造。这一点,与青岛打造工业互联网之都的方向不谋而合。他认为,这个升级的过程会「淘汰」旧行业,也会催生新行业。
宁咏:在「一带一路」融资合作中扩大股权投资的比例
此次疫情对全球的经济贸易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但是中国和「一带一路」国家的经济贸易仍然保持了稳定,海关的数据显示,2020 年的一季度中国对外贸易的总额同比下降 6.4%,但是其中欧盟、美国和日本的贸易总额分别下降 10.4%、18.3% 和 8.1%。同时,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总额在一季度增长了 3.2%,也从一个角度展现了「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国和沿线国家合作的内在动力和强大的韧性。中国进出口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中国一欧亚经济合作基金董事长宁咏分享了中国的金融机构在「一带一路」框架内的金融合作的世界,以及新形势下「一带一路」金融合作面临的挑战。
宁咏指出,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的金融机构在推动建设「一带一路」方面进行了有益实践。他将其归为 4 个方面:是坚定贯彻落实「一带一路」倡议,促进经贸投资往来;二是以重大项目为抓手,促进互联互通;三是拓展同业合作,构建多层次的投融资体系;四是优化金融合作金融产品的组合,提供了多元化的金融支持。
「当前『一带一路』的倡议已经成为全球规模最大最重要的国际合作平台,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在新的形势下,『一带一一路』的金融合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宁咏指出,建设资金供需缺口问题、东道国的融资偏好与承载能力问题、股权融资结构问题、参与建设主体问题等都是「一带一 ~ 路」的金融合作在新形势下面临的新挑战。据此,他提出几点建议,要积极调整金融支持的结构,扩大股权投资在「一带一一路」融资合作中的比例,同时要多方吸引建设资金,推动形成利益共同体,也要注重发挥投贷结合的相互促进作用,进一步放大支持的效果,并鼓励金融创新,增强金融资产的流动性。
徐林:绿色发展将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能
在以「发挥创投资本对绿色转型发展的推动作用」为题的演讲中,中美绿色基金董事长徐林提到,绿色发展毫无疑问将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能,以实现中国经济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绿色低碳发展,并上升到了生态文明高度。在推进节能减排、环境治理、生态修复、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绿色消费等方面都进行了大量投入,取得了积极成效,绿色需求和绿色供给的互动正在形成。尽管如此,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绿色低碳发展仍然面临一些严重的瓶颈制约。」徐林认为,最突出的瓶颈制约就是绿色技术创新不足。「由于绿色技术水平不高,企业提供的绿色产品和服务成本过高,这使得企业的绿色生产和居民的绿色消费等绿色生产和生活方式,都要靠有限的政府补贴才能持续生存下去。」
徐林认为,中国政府非常重视绿色转型发展,在推动绿色经济和绿色技术创新发展方面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积极行动和政策。国家发改委等有关部门出台了包括绿色技术创新引领、绿色产业指导目录、绿色技术推广目录、绿色技术与装备淘汰目录等政府引导文件,重在引导绿色技术创新方向,推动技术装备绿色升级,鼓励和引导更多社会资本投向绿色产业和绿色创新。但总体上看,目前中国绿色技术的发展水平还不能满足国内绿色转型发展的要求。这与绿色技术研发的公共支出和投资严重不足,绿色金融对于绿色技术创新的支持作用没有充分发挥,绿色技术创新企业仍然面临融资瓶颈制约高度相关。他进一步分析了主要原因并提出建议。
张磊:同质化导致投资公司平庸
「创投风投公司被称为』企业家背后的企业家,创业者背后的创业者」。一个投资管理公司只有发展好了,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它的投资人,更好地帮助被投企业,扶持实体经济的发展和转型。」兴华基金拟任总经理张磊以「差异化是投资管理公司的生存之道」为题发表演讲。
张磊介绍,全球资产管理业是一个拥有超过 80 万亿美元的大市场,目前投资管理公司主要有 3 种类型,除了百货店和专卖店,剩下大量的都属于第三类——同质化公司,这些平庸的公司又是投资管理公司的常态。既然同质化是一种失败的模式,为什么很多的投资管理公司还选择了这种模式呢?张磊认为有两方面原因:公司治理和战略思考上的懒惰。
「从中长期看,绝对收益要比较高、相对收益排名要比较靠前、稳定性要可持续、产品风险收益特征要满足客户需求,这是理财产品质量好的主要体现。产品质量要好,核心是投资管理能力,而投资管理能力的核心是信息的获取和加工能力。只有具有超越同行的信息获取和加工能力才能满足投资者需要,创造超额收益,战胜市场,战胜同行,你的产品质量才变得优质,才能逐渐建立品牌的公信力。」张磊认为,这种超额收益 80% 可以归因于信息获取能力,20% 可以归因于信息加工能力。于是,获得超额收益的关键就变成了拥有不一样的信息获取和加工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竞争当中胜出。只有那些差异化的聚焦在某一个细分资产类别的公司,才能够逐渐建立自己比较顺畅的信息获取渠道,并最终获得信息的获取优势。并且通过长期积累,不断培养和迭代投资团队的信息处理能力和系统,通过超额研究获取超额收益,最终获得可持续的业绩,培养出自己的核心投资管理能力。
刘晓曙:发展工业互联网要建设好平台
青岛正在致力于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既有的金融体系能否满足要求,是否建构新的金融支持体系,如果需要建设什么样的金融支持体系?青岛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刘晓曙以「建设新金融支持体系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为题与众人交流。
在刘晓曙看来,工业互联网的市场需求潜力巨大,特别是在设备管理服务、生产过程管理、企业运营管理等方面,工业互联网产业目前正成为国民经济增长中最活跃的领域与职业,2019 年以占 GDP2.2% 的比重为 GDP 增长贡献了 9.9%,预计 2020 年将以不到 3% 的 GDP 占比为 GDP 增长贡献超过 10%。
「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核心是建设好工业互联网平台。工业互联网平台可分为边缘层、ISS 层、工业平台层、工业应用层等,工业互联网平台产业链设计多层次、多领域的主体,在产业链上游,云计算、数据采集和集成分析、管理、边缘计算等为平台提供了支撑,中游目前有装备自动化、工业制造、信息通讯技术、工业软件等企业平台。在下游,以领域用户和第三方开发者为主,通过应用部署与创新不断为平台注人新的价值。」刘晓曙表示,目前工业互联网平台所涉及的技术,除了工业 ISS 层技术相对成熟外,其它 3 层都处在技术前沿,技术在不断的创新。「无论中外都面临着技术挑战,但相较之下我们面临的压力更大,这些领域的企业发展面临较高的技术创新风险和产品创新风险,按照最优金融机构理论,与它相似的金融知识体系是创投风投为主,为工业互联网平台不同层次、不同环节的创业公司提供融资与融质服务,以财政资金做引导,设立工业互联网产业基金,一部分吸引社会资本进驻,定向支持工业互联网重点项目建设和初创期、成长期企业发展。一部分作为平台建设做升级改造补助基金。」刘晓曙认为,以商业银行为辅导,方面做好供应链金融,另一方面接人互联网平台,基于平台数据精准对接工业互联网产业下游具有应用场景的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通过有效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破解融资难题。
俞敏洪:危机背后有转机
在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之下,新东方将 200 多万学生以及 4 万多名老师全部变成在线教学。疫情过后,这种方式将何去何从?2020 青岛·全球创投风投网络大会上,洪泰基金创始人、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以「疫情后的教育领域投资机会」为题发表演讲。
俞敏洪表示,这次疫情给很多的机构、产业带来了重大的危机,但是很多产业机构包括中小机构和一些大机构在危机中只看到了危险并忙于应付危险,并没有去利用危机去想未来到底应该做什么、还有什么样的机会。「尽管新东方的整体收人比预期下降了 10% 左右,但因为转变了模式,实际上新东方是所有培训机构在全中国损失最少的,尤其是基于地面的培训机构。」在应对疫情的过程中,俞敏洪所看到的是未来,由于习惯于在遇到危机时去思考其中会有怎样的机会,使得俞敏洪明确看到了机会。
他认为第一个机会就是地面教育再也不可能是纯粹的地面教育,这次疫情以比较特殊的方式,只用了很短的时间就让全国的家长、学生和老师习惯了或者说熟悉了在线教育。「这本来应该是 5 年能完成的,整个教育系统对于在线教育的熟悉只用了不到 3 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再次证明了任何一个危险都可能是促使社会进步的一种力量。」俞敏洪认为,疫情可能对于教育领域的发展几乎是独一无二。他表示,未来学生会回到地面学习,而且会更加积极回到地面学习,因为家长在这 3 个月时间里终于意识到在教学环境中定要与老师面对面,这样的模式才是既省事又有效果的。俞敏洪预测,未来地面教学会逐步发展但是会向大机构集中,大机构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流程更加有保障,未来会在地面教育中形成更大的机构,这类机构反而还会增长。
牛奎光:数字化带来了机会
IDG 资本合伙人牛奎光发表了「抓住中国数字化创新机遇」的主题演讲。作为青岛人,牛奎光表示看到家乡近年来的锐意进取很是欣慰。「中国的数字化环境在全球范围内是最大最好的,数字化的基础设施、行业应用有着未来数字化浪潮的投资机会。」
他以 SAP 为例,阐述了中国数字化转型的历史机遇,表明在数字化中,云计算、SaaS、AI 技术及安全等技术目前已逐渐成熟。他表示,中国已基本完成的信息化建设为数字化提供了核心基站,而数字化与行业深度融合将帮助企业实现敏捷演化。
牛光奎认为数字化给中国带来了一个机会并看好其未来发展,「其实我们看到,各种数字化的技术正在跟产业做一些深度融合,去更好地服务他们的消费者。所以,在目前数字化的浪潮下,各个产业方也都深刻理解到变得敏捷是他们应对这个社会变化的一个很好的基础。我相信,在未来的 5 到 10 年里面,我们会看到各个行业都能冒出很好的数字化应用,而他们会在全球范围内都有一个很好的竞争力,当然这个一定是得益于我们已经建设好的一个非常完善的数字化的基础设施,我想这也是国家现在为什么在这次的经济提振过程中,把新基建作为一个重点投资方向的一个主要的原因。
(本文图片由 2020 青岛,全球创投风投网络大会组委会提供)
作者 王宗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