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中区网格化机制织密红色「防疫网」

作者
作者

疫情来势汹汹。在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中,社区和村是防控工作的重要发力点。连日来,市中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全面落实「以村、居、小区为单位的防控隔离措施要百分之百落地」的工作要求,建立「一张地图、一套网格、一支队伍、一张表格、一个办法」的「五个一」网格化工作推进机制,实现网格化全域覆盖,进一步充实基层防控力量,筑牢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的严密防线。

用「熟脸」敲开住户门,「五个一」措施推进防控任务落实

加强排查检查,是打赢这场战「疫」的基础。在实际工作中,基层人员力量不足、入户走访「门难进」的情况时有发生。然而在乐山小区,社区综合党委结合小区 35 个庭院,动员楼组长、庭院长成立终端网格员队伍,巧用「熟脸」敲开居民家门,排查人员信息,大大提高入户工作效率。

这是市中区构筑网格化、筑牢防疫堡垒的一个缩影。为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市中区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与完善社区网格化治理机制结合起来,建立健全「五个一」网格化工作推进机制,通过划定一张不漏一楼、不漏一院的居民分布地图;建立一套区、街、村(社区)、终端网格的网格体系;组建一支由基层现有工作力量、区直部门(单位)1000 名党员突击队员、市直机关服务队党员干部、楼组长、党员中心户、群众志愿者等组成的疫情防控工作队伍;做到终端网格内每栋楼、每个单元、每一户都有明确的责任终端网格员,做好责任区域内居住人员的摸排工作,形成一张包含家庭成员基本信息、是否有省外经历、是否有发热症状等内容的基本情况表格;制定一个关于摸排上报、应急问题处置的网格化管理办法,构建起简便易行、务实高效的工作体制。

「小网格」实现「大作为」,全域网格化实现防疫无死角、全覆盖

疫情发生后,七里山街道老兵党支部主动请缨,18 名退役士兵党员下沉到辖区终端网格防控一线,坚守在辖区 4 个主要道路路口、5 个小区出入口,对出入人员、车辆进行排查,严防「外来输入」。有了他们的值守,社区居民直言「很安全」。

居民的安全感,来源于市中区「防疫网格」筑起的联防联控第一道防线。在「五个一」网格化工作机制的推进下,市中区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抢抓时间、不漏一户,确保外防输入、内防扩散。在此基础上,市中区按照每 100-200 户划分 1 个终端网格,细化建立 3172 个疫情防控终端网格,为每个终端网格配备 1 名专职网格员,统一编号并发放工作证,作为宣传发动、入户摸排、消杀防护的中坚力量,无缝对接辖区每一个社区、每一座楼栋、每一个单元、每一位居民,确保各级网格高效运行,防控工作全覆盖、无遗漏、无死角。

广发动筑牢「防控墙」,动员基层力量逐户排查不漏一人

「您好,我们是市中区疫情防控终端网格员,为您服务,请您配合。」连日来,舜耕街道舜华社区网格员王速成一直忙于疫情防控排查。像王速成这样的终端网格员,在舜耕街道共有 120 位。疫情发生后,舜耕街道终端网格员队伍从严从实做好入户排查工作,对多次上门无法取得联系的住户张贴告知书,每天检查形成动态巡查机制。

群众是面对新冠肺炎的主体,也是应对疫情的第一道防线。市中区将楼组长、党员志愿者纳入网格,由街道、社区党组织「单兵作战」转变为与驻区单位、社会组织、居民群众「合成作战」。他们用脚步丈量网格,用责任守护平安,入门入户排查人口信息,保证流动人口返济情况明、底子清,激活基层防疫「神经末梢」。

在网格统筹下,市中区基层疫情防控工作有条不紊扎实推进。兴隆街道组织网格员对外地返济人员建立一户一档,对家中无人的住户张贴《关于敦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高危重点人员如实登记申报的通告》;七里山街道依托网格化机制,入户摸排人员 2.3 万余户......市中辖区各终端网格员持续加大防控力度,把「五个凡是、四个百分之百」作为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的硬性要求,为辖区居民守护好最后一道防线,保护一方平安。

(本文图片由中共市中区委宣传部提供)


作者 李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