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 + 网格」汇聚基层治理力量

作者
作者
全面探索服务流程运行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党的建设根基在基层、重心在基层、活力在基层。强化基层建设,夯实基层基础,需要最大限度地将党的领导延伸到最基层、党群服务功能拓展到最基层。近年来,常州经开区坚持以「一网格一支部一阵地」为抓手,探索「党建 + 网格」基层治理模式。

织密「一张网」兜起全域治理。坚持按照「人口规模适度、服务管理方便、资源配置有效、功能相对齐全」的原则,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在全区科学设置了 301 个基础网格,推动实现网格设置、人员配备、责任落实、待遇保障、实体运行「五个到位」,实现资源在网格内联用、问题在网格内联治、服务在网格内联动,全面夯实网格基础。突出选优配强。按照「1+3+N」的网格标配要求,构建「1 名专职网格长 +3 名兼职网格员 +N 名网格志愿者」的网格队伍,并动员机关党员干部充实网格,选优配强兼职网格员、网格志愿者;按照「确有必要、能够承接」的原则,制定「三定管理」清单,系统梳理专兼职网格员职责清单,确保网格「定人、定岗、定责」;按照「上网在线、下网跑腿、一日双巡、兜底包干」的工作机制,赋予网格长协调处理网格内全要素工作职能,做实「人、岗、责」三本账。坚持「一网统筹」。按照「横向抓覆盖,纵向抓延伸」的工作思路,整合力量资源,推动工作事项、人员力量、工作经费、系统终端等向网格汇聚,与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深度协同,形成具备党建、综治、民政、城管、信访、市场监管、卫生健康、应急管理等各类功能的「一张网」,推动需求在网格发现、资源在网格整合、问题在网格解决。着眼培训赋能。定期对网格长开展示范培训,对网格员开展事项上报、派单流转、人房关联等专业培训,把网格员队伍塑造成「全网通才」。强化激励保障。结合推行村(社区)干部专职化管理,重点构建「三岗十八级」等级序列和薪酬体系;打通「专职网格员—后备干部—『两委』干部」晋升通道,实行优秀党员和骨干网格员双向培养。

建强「一支部」放大组织优势。坚持将「支部建在网格上」,确保网格有党旗,党员在网格,以党建「绣花针」穿起基层治理「千条线」,推动形成了「小网格、大党建」的治理模式。建强网格支部。采用新建、撤并等方式,调整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将党支部下沉一级建到村(社区)基础网格,原则上村(社区)基础网格内单独设立党支部,推动网格支部建设和党建工作力量全覆盖;实施「精网微格」工程,基本形成「社区党组织—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组织架构,有效激活基层党组织的「神经末梢」。配强支委班子。按照网格长、网格党支部书记「一肩挑」的原则,切实把好书记人选关。从村(社区)书记、专职副书记、副主任、会计以外的「两委」委员、工作人员中选优配强 295 名网格党支部书记,其中由网格长担任党支部书记的占比超过 80%。立足全域化统建。聚力专属网格党支部,强化非公企业党组织标准化建设,通过开展组织提标、队伍提能、管理提效、服务提质、保障提优「五提」行动,推进示范点创建和星级化管理,让非公企业党组织干有标准、创有方向、学有典型,推动形成网格党建「一核引领、全域共振」的工作局面。探索开展「1 个联盟 +5 支队伍 +N 个网格」非公党建先锋行动,着力把织「网」绘「格」的非公党建「施工图」转变为组织力提升的「实景图」。孵化业委会党支部、物管会党支部等一大批功能型党支部,通过构建网格支部、业委会(物管会)、物业公司的「三位一体」自治格局,有效破解治理难题。坚持标准化建设。坚持推行网格党支部标准化建设,将「千条线」纳入「一张网」。整合 91 项「网事」清单,明确 10 项网格党支部工作职责。组织社区、机关与企业党组织一对一结对共建,推动各领域「资源共享、党建共做、优势互补、共同提高」的党建工作标准化。

做实「一阵地」畅通服务通道。网格在哪里,党建阵地就建到哪里。按照「一网格一支部一阵地」的要求,着力推动党建阵地进网格全覆盖。推动阵地建设品牌化。以网格党支部为基础单元,主动盘活公共用房、闲置场地等资源,全域化建成 301 个网格阵地——党群直通站。着力在阵地特色品牌上下功夫、求实效,逐步形成「初心茶社」「锋领楼道」「暖心驿站」等一大批特色品牌。近年来,全区通过创建阵地品牌活动,为民提供综合咨询、「零跑」代办等服务 1 万余次,惠及群众 30 余万人。突出志愿服务长效化。充分发挥网格党群直通站联系群众、组织群众的作用,探索组建志愿服务队伍,采用定岗、定人、定责、定时、定绩「五定」管理模式,广泛发动热心党员群众自愿上岗、常态服务。目前,全区已集结起 1.5 万人的党群同心先锋队。聚力阵地功能系统化。坚持用系统观念拓展阵地功能,将「党群直通站」转化为「党员服务初心地」「便民利民聚合地」。通过将党员教育管理功能沉入网格,常态化开展初心课堂进网格系列活动。推动在职党员「双报到、双服务」和无职党员「设岗定责」,调动网格内党员亮身份、亮职责、亮行动的主动性。围绕群众多样化的需求,探索党建网格与物业管理、社会组织、市场化主体共建治理「合伙人」模式,为网格内群众提供「周周有计划、每天不重样」的精准化服务。开发「线」上报、「云」上议、「码」上办的经开「网格直通车」小程序,搭建群众触手可及的报单平台。

用好「一大脑」实现快速响应。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需要大数据智慧化发力。坚持按照「高起点、大融合、智能化」的理念,着力推动数字技术落地应用,为基层治理装上「智慧大脑」。「党建引领 + 智慧大脑」,加快治理数字化。积极推行「社区点单、街道下单、部门响应」党建工作模式,以大数据为支撑,统筹推进「智治网格」与「智治社区」建设,建强「智慧大脑」。通过建设信息资源库、社区指挥中心,以及智慧党建平台、物联感知平台、综合信息平台、网格治理平台、公共服务平台、智慧运营平台于一体的「一库一中心六平台」综合架构,提供人脸识别、高空抛物、电动车上楼等多场景事件分析,集成报警预案处置、工单指派流程、住户信息采集等管理应用,制定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的管理机制,探索开启了社区「智治」新模式。「大数据 + 网格化」,推动治理精细化。一方面,通过整合社区人口、房屋、公共设施、政务服务、公共服务等数据,构建社区治理数据库,以「大数据 + 网格化」为抓手,聚焦民生需求,通过智能门磁、智能烟感、智能手环等智慧物联,打造多个「民唿我应」新场景,实现智慧康养、智慧安防、文明建设等城市服务;另一方面,着力开发物联感知设备运用,不断拓展大数据应用场景。「智慧大脑」让社区、网格、居民之间实现了信息实时交互、诉求及时搜集、问题快速响应。「线上 + 线下」,推进治理多元化。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广泛链接,激活社会自治组织能力,在无物业小区探索引进第三方物业管理,借助「公益橙」党建联盟、「741 志愿兵团」、「同心联盟」等现有平台,培育吸引更广泛、跨地域的市场主体、社会组织和个人作为治理「合伙人」参与到智慧社区建设当中来,实现线上线下党群服务无缝衔接。通过「线上 + 线下」融合,让网格员、物业、社区居民、快递外卖小哥等成为「信息员」,迅速化解社区居民的烦恼忧愁。

(作者系常州经开区党工委副书记、组织部部长)责任编辑:苏胜利


作者 王文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