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叶子」托起脱贫致富梦

作者作者

与越南、老挝、缅甸三国接壤的云南省普洱市,是茶马古道的源头和我国普洱茶的主产区之一,是傣族、拉祜族、哈尼族、布朗族等少数民族聚居区……

普洱市由于历史地理、生活习俗等原因而经济发展滞后,除市府所在地的思茅区外,9 个少数民族自治县都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其中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属全国 52 个、云南省 9 个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挂牌督战县之一。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产业扶贫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帮助群众就地就业的长远之计。农业银行云南普洱分行紧紧围绕当地资源禀赋和经济特点,抓住云南省打造「绿色食品牌」「千亿云茶」的重大机遇,着力把「七彩云南·普洱贷」打造成金融助力脱贫攻坚的拳头产品。截至 2020 年 9 月末,该行累计向澜沧、墨江、宁洱、景谷、江城等茶产区发放普洱贷 15.95 亿元,余额 7.13 亿元,较年初增加 3 亿元。

玉卜匀是澜沧县的一位茶农。茶叶是季节性农产品,对资金的及时性、便利性要求很强,一提起普洱贷,他连声说好。农行澜沧县支行送金融产品下乡,玉卜匀了解到农行推出的「茶农贷」非常适合农民使用,于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向农行提出贷款申请。「没想到交申请后的第三天,农行就为我审批办理 200 万元贷款,让我有了扩大鲜叶收购和增加存货量的资金,真是太感谢农行了!」这笔贷款让我的销售额达 1000 万元以上,较贷款前增加 300 余万元。

澜沧古茶有限公司董事长杜春峄说:「公司得到农行 1.5 亿元贷款支持,资金用在刀刃上,已用出效益、用出价值。没有农行,就没有公司现在的发展和农户今天的幸福生活。」该公司主营业务是种植、加工、生产普洱茶,是集产、供、销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共承包茶叶基地 5000 多亩,还与云山初制厂、哈卜吗巴拉地初制厂、罗八初制厂、昔丙初制厂的茶农签订协议书,向建档立卡贫困户占 94.76% 的 1049 户茶农收购茶叶,带动茶农人均年增收 7000 元以上。

在澜沧县、在普洱市,像玉卜匀、澜沧古茶有限公司这样得到农行信贷支持的茶企、茶商、茶农还有很多。据农行普洱分行相关人员介绍,今年以来,该行以「惠农 e 贷」为抓手,采取「以企带村、以社带户」的方式,批量获取白名单数据,实现线上化业务快速发展。截至 9 月末,该行导入白名单 13564 户,通过线上审批发放「茶农贷」12845 笔 6.23 亿元,余额 4.1 亿元,直接辐射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 8026 户。如今,普洱茶已成为农业致富的「金叶子」。

在帮助茶企、茶农线下销售的基础上,农行普洱分行还利用农行「扶贫商城」,与澜沧古茶有限公司携手同行传递扶贫真情,特别订制「爱心茶饼」,架起一端连着茶企(农)、一端连着消费者的连心桥,共上线澜沧古茶 13 款茶叶,自 6 月上线以来实现销售收入 62.64 万元。截至目前,该行「扶贫商城」入驻普洱茶商户 20 家,今年实现线上销售 421 余万元,线下帮助销售普洱茶金额达 43.5 万元,茶叶远销省内外。

金融网络建设是农行普洱分行助力脱贫攻坚的一个重要着力点。近年来,该行通过嵌入更多场景,使服务点能够「线上做电商、线上线下做金融、协同做支付」助力城乡消费及支付渠道转型升级。目前,农行在普洱市共建设惠农服务点 1152 个,覆盖全市的 103 个乡镇、993 个村委会和连片茶山,有效将茶农吸引到产业链上,让茶农足不出村、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农行便捷、贴心的金融服务,为拓宽和稳定边疆各族群众脱贫增收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子。

与此同时,该行强化风险共担贷款模式运作,加强与普洱市农业融资担保公司的合作,采用「基金 + 担保」等组合手段,对专业合作社、农户融资提供担保,为茶产业发展提供风险保障。

农业银行「七彩云南·普洱贷」系列产品包括「普洱茶企贷」「普洱茶微贷」「普洱茶商贷」「普洱茶农贷」,于 2018 年 10 月 31 日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发布。旨在利用金融力量全力支持云南普洱茶产业发展,帮助边疆贫困山区群众脱贫致富。


作者 唐明伟 段敏泉 郝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