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的财务状况分析及面临问题













摘要: 经济进入新常态后,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本文以截至 2018 年底我国的 29 家在 A 股上市的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为基础,运用各上市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所反映的信息,从资金实力、清偿能力、经营效率三个角度,分别使用存款-资产比率、备付金比率、财务杠杆比率分析我国商业银行的财务状况和发展所面临的问题。通过分析发现,我国商业银行间财务状况差别较大,且一些银行在资金实力、清偿能力、财务杠杆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最后,根据本文分析结果对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提出相应建议。
关键词: 上市银行 资金实力 清偿能力 经营效率 存款-资产比率 备付金比率 财务杠杆比率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作用变得尤为重要。我国的银行业在我国的金融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是实体经济发展和经济转型资金链中的重要一环。在我国以银行为中心的金融体系中,银行为企业和个人提供融资,是企业和个人重要的资金来源;同时,银行发放贷款的利息收入是银行重要的利润来源。由此可以看出,银行和社会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2017 年 10 月 18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打好三大攻坚战。在三大攻坚战中,位于首位的便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而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是其核心内容。当前,防范银行体系风险已经变得尤为严峻,由包商银行事件可以看出。2019 年 5 月 24 日,由于包商银行出现严重的信用风险,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包商银行被相关部门实行为期 1 年的监管。该事件对市场流动性预期存在一定冲击,一些储户由此对于其他中小银行也出现了信心不足。众所周知,高杠杆经营是银行业的重要特征,防范银行业风险要坚持既防「灰犀牛」,又防「黑天鹅」。因此,研究商业银行的财务状况对防范化解银行业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截至 2018 年底,我国共有 29 家在 A 股上市的商业银行。为了使不同银行间更加具有可比性,本文将其分为四大类。一是国有大型股份制商业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二是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招商银行、浦发银行、中信银行、光大银行、华夏银行、民生银行、兴业银行、平安银行;三是城市商业银行:江苏银行、成都银行、郑州银行、宁波银行、上海银行、杭州银行、南京银行、贵阳银行、长沙银行、北京银行;四是农村商业银行:无锡银行、常熟银行、江阴银行、张家港行、吴江银行、苏农银行。本文将以上述四大类上市银行为样本,主要运用资产负债表中的要素,分别从资金实力、清偿能力、经营效率三个方面对整个商业银行体系的财务状况以及趋势进行分析,探寻其背后的原因,并从银行业可持续发展和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角度提出建议。
二、资金实力的分析与比较
(一)资金实力分析的指标选择
1.资金实力与存款——资产比率。商业银行的资金实力不但体现它的资信状况,而且预示着它的发展潜力。同时,商业银行雄厚的资金实力是其保持流动性的手段,有利于防范流动性风险。资金实力越强的商业银行越具有开拓业务的潜力,从而实现长期的可持续发展。存款是商业银行负债的最重要部分,是商业银行主要的资金来源,保持流动性的手段,体现公众对商业银行的信心和商业银行的竞争力。此外,存款是商业银行资产尤其是盈利性资产的重要资金来源,存款的规模制约着银行资产的规模。因此,本文采用存款——资产比率作为衡量商业银行资金实力的指标。
2.公式说明。存款——资产比率的公式可以表述为:
该比率越大,说明在资产总额中存款总额所占的比例越大,则该银行的资金实力越强,越具有竞争力。
(二)上市银行间资金实力的比较
1.2015—2017 各上市银行的存款——资产比率变化趋势分析。本文选取 2015 年至 2017 年间共 3 年的财务数据计算存款——资产比率,得出下列表格(表一),以此来寻找其中存在的规律。
本表格按照不同银行的类型将 29 家上市银行分成四类,分别利用 2015—2017 的相关数据计算得出这 29 家上市银行每年的存款——资产比率并列示在表格当中。同时根据每年的存款——资产比率的高低对这 29 家上市银行进行排序,即存款——资产比率越高,这家银行的排名越靠前,序号越靠前。每年重新进行一次排序,以体现出不同上市银行间资金实力的相对变化。以下的分析同样使用类似的方法,相同点不再赘述。
通过对表一的分析,可以发现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我国上市银行间存款——资产比率的差别较大,即不同银行间资金实力有较大的差别。比如在 2015 年,排列在第一位的无锡银行存款——资产比率高达 80.48%;而排在第 10 位的成都银行存款——资产比率为 74.82%;排在第 20 位的南京银行存款——资产比率为 62.39%;排在第 29 位的兴业银行存款——资产比率为 47.90%。在 2016 年和 2017 年的数据当中也可以看到类似的规律。这说明我国的商业银行众多,银行间竞争激烈,实力差距大。
第二,2015—2017 年,存款——资产比率整体呈现出下降趋势。首先从序号方面观察,2015 年序号为 1 的无锡银行的存款——资产比率为 80.48%,2016 年序号为 1 的苏农银行的存款——资产比率为 80.38%,2017 年序号为 1 的无锡银行存款——资产比率为 77.79%。同时,其他序号也存在这样的下降趋势。然后从每家银行进行纵向观察,以中信银行为例,2015 年存款——资产比率为 61.32%,2016 年为 60.81%,2017 年为 59.38%。其他银行也总体上呈现出存款——资产比率逐年下降的趋势。为了更加直观表现出这种趋势,本文选取另外 8 家上市银行得出如下折线图(图一)。折线图显示,2015—2017 年间这 8 家上市银行总体存款——资产比率存在下降趋势。该比率的下降说明,银行业总体的存款——资产比率存在下降趋势,或者说是存款的相对减少。
2.2015—2017 上市银行存款——资产比率变化原因。2015—2017 上市银行总体存款——资产比率变化主要体现在该比率总体的下降,即存款的相对减少。联系经济社会发展,本文得出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房价上升吸引大量资金流向房地产行业。2016 年,全国多地房地产市场均出现较大行情,在此期间房价快速上涨。房价的上涨刺激大量资金流向房地产市场,大量企业和个人储户倾向于减少在银行的存款,转而把一部分存款投向房地产,并希望通过房地产投资实现这部分货币的保值增值。下表摘自国家统计局网站公布的 2017 年 12 月 70 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指数,定基以 2015 年为基期,体现在 2015—2017 三年间,我国大部分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出现较大幅度增长。
第二,近年来银行利率呈现下降趋势。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为了配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进一步刺激实体经济的发展,人民银行多次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由于利率的整体下降,单位货币的边际收益下降,银行一些客户为了实现这部分货币的保值增值,更倾向于选择其他边际报酬较高的投资方式,比如房地产、证券等,从而导致银行存款的减少。下表反映出 2015 年存款基准利率多次下调。
第三,互联网金融(ITFIN)的快速发展给传统银行业带来的挑战。互联网金融的出现使得大量投资者以及金融服务的需求者面对更多的选择,众筹、P2P、第三方支付等多种模式使得传统银行的客户有更多的选择。比如在融资方面,余额宝由于其便利性,可操作性强,使得大量使用者将日常使用的资金从银行转入余额宝,即可以灵活存取,同时收益较高且可见性强,安全性也有保障。由此,大量资金从银行流出,导致存款的相对减少。
三、清偿能力的分析与比较
(一)清偿能力分析的指标选择
1.清偿能力与备付金比率。银行清偿能力是指银行及时偿还客户债务的能力。商业银行为满足客户提取存款的要求,必须持有一定的现金和容易变现等流动性较高的资产,从而保持银行的清偿能力。银行的清偿能力会影响公众对银行的信心,商业银行保持较高清偿能力是防范流动性风险以及信用风险的重要手段,是商业银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各银行的备付金是银行资产中流动性最高的资产,本文选取清偿能力作为测度各个银行清偿能力的指标。
2.备付金比率及公式说明。备付金比率是备付金与各项存款的比率。备付金为现金和各银行在人民银行的存款即准备金两部分构成。该比率越大则说明银行的流动性越强,发生流动性风险的可能性就越低,清偿能力也就越强。备付金比率的公式可以描述为:
(二)上市银行间清偿能力的比较
1.2015—2017 各上市银行的备付金比率变化趋势分析。运用上述公式,利用上市银行的资产负债表要素计算备付金比率,并将计算所得备付金比率按从高到底排序,得到下表(表四)。
表四通过汇总 2015—2017 三年间 29 家上市银行的备付金比率,并通过排序,可以发现上市银行间的清偿能力的变化特征。
第一,我国上市银行的备付金比率普遍较高,即清偿能力较强。我国上市银行的备付金比率大部分分布在 10%—20% 之间。在 2015 年,排序为第一位的成都银行备付金比率为 22.10%;排序为第十位的工商银行备付金比率为 18.96%;排序为第二十位的光大银行备付金比率为 16.38%;排序为第二十九位的上海银行备付金比率为 10.03%。2016 年,排序在第一位的杭州银行备付金比率为 22.10%;排序在第十位的宁波银行备付金比率为 18.20%;排序在第二十位的平安银行备付金比率为 16.20%;排序在第二十八位的张家港行备付金比率为 13.50%;排序在第二十九位的上海银行备付金比率 7.86%。2017 年各上市银行的备付金比率也大部分位于 10%—20% 这个区间内。
第二,2015—2017 年间,各上市银行的备付金比率呈现出下降的趋势。从表四直观观察,不同名次水平的备付金比率存在下降趋势。如 2015 年排名第一位的成都银行备付金比率为 22.10%,2016 年排名第一位的杭州银行备付金比率为 22.10%,2017 年排名第一位的长沙银行备付金比率为 19.20%;除了第一名呈现出上述变化趋势,其他名次也存在类似的变化特征。如 2015 年排名第十位的工商银行备付金比率为 18.96%,2016 年排名第十位的宁波银行备付金比率为 18.20%,2017 年排名第十位的光大银行备付金比率为 16.79%,也呈现出下降的规律;再如 2015 年排名第二十位的光大银行备付金比率为 16.38%,2016 年排名第二十位的平安银行备付金比率为 16.20%,2017 年排名第二十位的无锡银行备付金比率为 15.39%。从另一个角度看,同一上市银行在不同年份的备付金比率也总体存在下降趋势。如大型国有银行中的中国银行的备付金比率在 2015 年为 20.72%,2016 年为 19.72%,2017 年为 18.29%;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中的华夏银行的备付金比率 2015 年为 19.54%,2016 年为 16.21%,2017 年为 15.80%;城市商业银行中的成都银行 2015 年备付金比率为 22.10%,2016 年备付金比率为 16.79%,2017 年备付金比率为 17.92%;在农村商业银行中,无锡银行在 2015 年备付金比率为 17.22%,2016 年为 16.27%,2017 年为 15.39%。为了更清楚表现出备付金比率的变化趋势,本文选取除去上述银行外的另外 8 家上市银行,绘制备付金比率变化折线图(图二)。折线图显示,图中 8 家上市银行的备付金比率均存在下降的情况,有些上市银行的备付金比率还表现出较为明显的下降,这进一步印证了在 2015—2017 年间,我国上市银行的备付金比率存在较为明显的下降趋势。
2.2015—2017 上市银行备付金比率变化原因。备付金比率体现商业银行的清偿能力,对于投资者防范风险,合理安排资金并保证个人资产安全以及商业银行管控化解流动性风险均具有重要意义。备付金比率与商业银行的现金、准备金以及商业银行吸收存款规模密切相关,备付金比率的变化则说明商业银行的现金、准备金和存款三者之间的变化。2015—2017 年间,我国上市银行的备付金比率总体出现了下降趋势。参考上市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各商业银行的存款规模基本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这种现象说明各上市银行的现金与准备金规模并没有随着存款规模同比例或高于存款规模的比例增加,即现金和准备金增加的速度低于各上市银行存款增加的速度。也可以说,上市银行的库存现金以及准备金相对存款减少了,即备付金相对银行吸收存款减少。上市银行备付金规模增速低于存款增速,备付金相对存款减少的原因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综合导致:
第一,各商业银行在人民银行的存款相对减少,即准备金相对减少。由于准备金是备付金的重要组成部分,准备金的减少或增速较小,会引起备付金增速低于存款规模的增速,从而导致商业银行备付金比率的减少。准备金相对减少的重要原因是近年来人民银行持续下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以来,为了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降低社会融资实际成本,进一步增强金融机构支持结构调整的能力,加大对小微企业、「三农」等的支持力度,同时增强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的能力,根据党中央的精神,人民银行多次定向下调或普遍下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在我国差别存款准备金制度下,不论是大型金融机构,还是中小型金融机构,从 2015 年起,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屡次下调。下表(表五)示例了近年来人民银行对大型金融机构和中小金融机构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历次调整。可以明显地看出,2015—2017 年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存在明显的下降。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下降,导致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的减少,在商业银行存款规模逐年递增的条件下,从而导致了备付金比率的下降。
第二,移动支付的推广和大规模使用,导致商业银行现金准备的相对减少,推动备付金比率的下降。在互联网技术与金融科技迅速发展并日趋融合的今天,移动支付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移动支付在国内的出现最早要追溯到 1999 年,当时某移动运营商与一些银行合作,在广东等一些省市开始进行移动支付业务试点。2002 年,中国银联推出第一代手机支付模式,通过短信互动完成交易,可实现手机话费查询和缴纳等,但这种移动支付形式并未广泛进入人们的生活。2010 年后,智能手机的出现与普及为移动支付的发展迎来了新契机。2011 年,支付宝推出条码付业务,标志着线下扫码支付时代的开启。2013 年 8 月 9 日,微信 5.0 版本发布,增加了微信支付功能。自此,两大移动支付巨头正式走进人们的生活。2014 年春节的红包大战更是推动移动支付的应用越来越普遍。移动支付的大规模使用势必会使得传统现金支付一定程度上减少,移动支付给现金支付带来了新的挑战。虽然现金支付具有普适性的优点,但在「格雷欣法则」以及「无现金化」提议等影响下,现金支付的占比出现了下降,社会上还不同程度出现了对现金支付的抵制与隐性歧视问题。同时,国家统计局发布的 2014—2017 我国流通中的现金(M0)供应情况显示,2016—2017 我国 M0 供应增速明显下降,下降幅度超过前一年的一半。(张文强,2019)由于 M0 供应减速,商业银行的现金准备增速同样下降,在其增速低于银行吸收存款增速的情况下,备付金比率就会有下降的趋势。
四、经营效率的分析与比较
(一)经营效率分析的指标选择
1.经营效率与财务杠杆比率。商业银行经营效率的高低标志着其自身经营管理的水平。商业银行良好的经营效率有助于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和国民经济增长,同时有助于商业银行自身实现可持续发展以及金融业的稳定。衡量商业银行经营效率的一个重要指标是财务杠杆比率,它能反映银行经营效率与风险程度。高杠杆经营是银行业固有的特征,但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要求银行的资本即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即有一个最佳资本量。商业银行资本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商业银行资本是抵御风险的重要手段,可以称为「风险缓冲剂」;雄厚的资本可以提升投资者对商业银行的信心;资本为商业银行开展业务提供资金来源,是商业银行经营活动的基础。当前国际上对商业银行资本的要求由《巴塞尔协议 Ⅲ》确定,同时我国在 2012 年 6 月发布的《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中对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做出了详细的规定。资本是财务杠杆比率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银行经营效率密切相关。财务杠杆比率说明一定资本能创造多少倍的资产。资本过高会引起财务杠杆比率的下降,增加商业银行资金筹集的成本,不利于银行利润的增加,抑制银行的经营效率;而资本过低会增加银行对存款以及其他来源的资金的需求,导致边际收益下降。
2.公式说明。财务杠杆比率是商业银行资产总额和资本总额的比率,用公式可以表述为:
该比率越高,说明资本不足,商业银行面临着较大的风险。
(二)上市银行间经营效率的比较
1.2015—2017 各上市银行的财务杠杆比率变化趋势分析。根据上述财务杠杆比率公式,以及各上市银行资产负债表的信息,计算得出各上市银行的财务杠杆比率,并使用前文相似的方法得出下列表格(表六)。
表六列示了 2015—2017 年间各上市银行的财务杠杆比率,通过对 3 年间财务杠杆比率的观察,可以得到如下特征:2015—2017 年间,上市银行中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的财务杠杆比率总体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而国有大型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的财务杠杆比率变化不明显。在国有大型股份制商业银行中以农业银行为例,2015 年的财务杠杆比率为 14.63,2016 年为 14.77,2017 年为 14.69,在 3 年内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且其余 4 家同类别银行的财务杠杆比率也基本呈现出这种情况。同时,农村商业银行的财务杠杆比率从表格中也不能看出明显的下降趋势。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则呈现出另一种情况,该类别银行在 3 年间财务杠杆比率有明显的下降趋势。以招商银行为例,2015 年财务杠杆比率为 14.79,2016 年为 14.51,2017 年为 12.88。下列图表(图三)选取各个类别的上市银行,直观地呈现出上述规律。
2.2015—2017 上市银行财务杠杆比率变化原因。「三去一降一补」的持续推进和金融业整体的去杠杆,推动一些商业银行财务杠杆比率的下降。2015—2017 年间,一些上市银行尤其是之前财务杠杆比率较高的银行的财务杠杆比率在总体上有一个明显的下降。高杠杆是银行业的一个基本特征,高杠杆会为银行带来高的收益,但杠杆率高又会为银行带来高的风险。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在中央「三去一降一补」的指引下,各行业尤其是金融业开启了去杠杆的进程。除此之外,三大攻坚战之首的「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着重要求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做到既防「黑天鹅」,也要防「灰犀牛」,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同样要求银行降低杠杆率,降低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但是去杠杆也会为商业银行带来不利影响,去杠杆化会造成商业银行间的竞争加剧,降低其抵御风险尤其是信用风险的能力,同时影响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等。(金浩和张梦菲,2018)
五、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本文运用 29 家上市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信息,从三个角度分别运用不同的指标分析了 2015——2017 年上市银行财务状况的变化,并发现了商业银行财务状况变化的一些原因。本文研究发现,资金实力的变化主要由房地产市场、利率水平的变化、互联网金融等综合影响导致;清偿能力的变化是由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移动支付的冲击造成的商业银行备付金的相对减少导致;经营效率的变化主要和金融业去杠杆的大环境有关。这些因素的变化无疑给商业银行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对传统商业银行的业务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对于包括上市银行在内的所有商业银行,面对当前银行业发展的冲击,要积极地顺应金融科技的发展和市场要求,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能力,同时也要认真接受金融监管机构的监管,积极防范银行业风险,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攻坚战。基于此,本文根据商业银行财务状况变化的原因以及在防范系统性风险的角度,为商业银行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一)简化业务程序,提高自身竞争力
当前商业银行发展面临着来自互联网金融的巨大竞争,银行许多的潜在客户成为了互联网金融的实际客户。互联网金融的各项业务活动与银行的各项业务相比有一个重大优势,即操作简便、程序简化。而商业银行的一些客户在办理业务的过程中都会遇到银行手续繁琐、排队等待时间过长等现象,即使是使用手机银行操作,许多问题仍需要到具体的营业网点解决,而互联网金融基本上只需要在网上操作即可完成相关业务的办理。商业银行虽然受制于具体营业网点的不可移动性,但商业银行可以简化业务程序,优化网上银行的操作体验和便利程度。同时,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增加人手、更新设备等方式加快营业网点业务的办理速度和办理效率,简化缩短客户办理业务所需要的手续和时间。通过程序的简化可以明显地提高商业银行的工作效率,提高商业银行对互联网金融的竞争力。
(二)利用金融创新,保障负债稳定
在当前商业银行发展面临巨大竞争的环境下,商业银行存款会稳定性下降。根据金浩和张梦菲的发现,在去杠杆的背景下,会加剧传统存款的竞争。同时,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恶化存款结构,也给商业银行存款的稳定性带来了挑战。而中小银行的存款客户流失相比较于大型的商业银行会更快,同时也增加了商业银行的经营成本。(郭品和沈悦,2019)因此,商业银行存款的竞争不仅来自于其他商业银行,也来自于互联网金融。商业银行的存款是商业银行开展贷款业务以及其他业务重要的资金来源,所以保障银行负债的稳定是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因此,面对互联网金融和同业的竞争,商业银行要顺应时代和市场需求,通过金融创新,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发新的金融产品,顺应客户需求,创造新的存款工具吸引潜在客户,同时创造不同类型产品,吸引不同群体的客户,从而提高负债的稳定性。
(三)顺应时代发展,积极参与移动支付
移动支付是科技发展的产物,是技术进步的体现。移动支付的发展和运行不是孤立的,而是和银行业的发展相辅相成,移动支付仍然需要商业银行为其提供业务支持。离开了商业银行,移动支付也无法生存。因此商业银行要积极参与移动支付建设和发展,积极与移动支付企业合作。商业银行与移动支付企业合作,可以加快金融创新速度,发挥各自的优势,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
(四)着重防范流动性风险,稳定市场预期
在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以及去杠杆的背景下,防范系统性风险是当前金融监管的重大任务。商业银行和监管机构都要密切注意银行的流动性状况,及时预警并防范流动性风险,保障商业银行的清偿能力。商业银行要保障流动性充足,监管机构要加强宏观审慎和微观审慎将结合。除此之外,监管机构要密切关注市场预期,并在关键时刻采取措施稳定市场预期。2019 年 5 月的包商银行事件发生后,由于市场错误预期的影响,曾一度出现其他商业银行也将被接管的不实消息,引发市场恐慌。虽然当事银行及时出面澄清,但这种预期仍然存在。同期,SHIBOR 隔夜利率出现上升,事发后的第一个交易日隔夜利率由 2.3420% 上升到 2.6660%。随后人民银行连续多日持续开展逆回购操作释放流动性,稳定市场预期。因此,当前商业银行和监管机构要着重防范流动性风险以及重视市场预期。
参考文献:
[1]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庄毓敏主编.-4 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8.
[2]郭品,沈悦.互联网金融、存款竞争与银行风险承担[J].金融研究,2019(08):58-76.
[3]张文强.移动支付对现金支付的替代效应分析[J].中国信用卡,2019(04):53-59.
[4]金浩,张梦菲.去杠杆化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8,34(10):56-61.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商学院
作者 杨凯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