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活水「精准滴灌」中小微企业

作者
作者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中小微企业不仅是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解决就业这一重要民生问题的「主力军」,金融活水保障中小微企业的稳定运行,是初心,更是责任。

随着全国两会期间减费降税、稳就业民生等一系列措施的出台,以及近期云南省政府批准、由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牵头编制的重点专项规划《云南省「十四五」民营经济暨中小企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印发。对云南省中小微企业发展思路和目标、发展重点和方向、主要任务、保障措施等提出了新的要求,云南省金融机构及时调整思路,同向发力,打出了自己的金融「组合拳」。

金融贯彻减费让利见成效

自减税降费实施以来,我国减税降费的力度一年大过一年,连续多年的减税降费取得了明显效果,也实实在在地减轻了企业负担。3 月 11 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人民大会堂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再次提及减税降费,并肯定了持续推进减税降费的直接效果。

近年来,云南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金融回归本源、服从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决策部署,立足自身优势,下沉服务渠道,持续推进和加大减费让利、减轻企业负担。农行云南省分行各级机构就减费让利相关工作成立了专项工作领导小组,通过完善系统、人员优化、全局统筹联动,走出了踏实推进、有效宣传、服务落地的「三农 + 小微」双轮驱动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该分行贯彻执行人民银行、银保监会等四部委降低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支付手续费的通知,以及支付清算协会、银行业协会发布的倡议书要求。在立足支持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情况下,积极推动特色减费让利举措,包括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开立外汇资本金户和外汇结算账户不高于 50 元/户、免收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单笔 10 万元以下单位结算账户通存通兑汇款手续费、免收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国内信用证付款手续费,以及主动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免收银行询证函服务费等,不断巩固扩大减费让利、服务实体经济工作成果。截至目前,累计对全省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累计降费达 1204.64 万元,共惠及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 4.57 万户。

同时,农行云南省分行加大宣传国家「支付降费让利于民」「支付降费见实效」政策。通过营业场所 LED 门楣屏、多媒体宣传展示设备、厅堂公告栏等多种便于触达、易于感知的形式对外公告,精准向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开展宣传,确保客户充分了解降费政策。为扩大宣传面,积极与各支行当地融媒体中心推送减费让利宣传材料;将政策宣传与金融知识进社区、招聘会等活动有机结合,扩大受众宣传覆盖面,并将其作为常态化宣传推广,深入普及国家减税降费政策。

创新金融工具提高获贷率

金融创新的目的和意义应是支持老百姓就业、创业。金融业要提升金融的普及度、渗透度,从中小微企业的实际需求出发,持续调整完善金融产品的获贷率。在「十四五」期间,金融助力乡村振兴便是要满足千千万万的中小型农企的资金发展需求,金融活水必须「精准浇灌」在萌芽的农业发展上。

传统农业养殖以禽、畜为主要资产,但由于活体资产流动性较强、资产抵押后管控困难,易导致抵押资产悬空。在面对养殖企业等农业中型客户资金需求时,由于缺抵押、少担保,银行顾虑重重,也成为制约养殖企业发展的主要瓶颈。

「一部手机云企贷」是云南省政府与中国建设银行合作,通过探索解决云南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等问题的途径,率先打造的数字化超级平台。该平台率先从农业切入,解决农业农户融资难、融资慢和融资贵等突出问题。创新研发了活体抵押贷款系列产品(包括「生猪贷」「奶牛贷」「肉牛贷」等),将畜牧养殖客户拥有所有权的畜牧活体作为押品,发放流动资金贷款用于企业经营周转。与此同时,引入网络信息标签及电子监管系统,以科技手段实现了抵押活体身份「一物一码」唯一性标识及贷后有效监管。尤其是全国建行首笔农业中型客户「线上 + 线下」信贷模式的「生猪贷」200 万元成功落地,更是开启了金融助力「绿色食品牌」的新引擎。据了解,相比以往养殖业为获得银行信贷资金通过商业担保公司做担保,需付出的费用在 1.5%-2% 之间,再加上 5%-6% 的利率,融资成本大致在 6.5%-8%;如果通过互联网小贷公司融资,成本则高达 12%-18%。但养殖业平均利润率仅为 8% 左右,高额的融资成本严重制约了养殖业发展。目前建行 「生猪贷」利率仅为 3.85% (签约时的基准利率),融资成本不到担保模式的一半,仅为互联网小贷公司融资成本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不仅利率大幅降低,「线上 + 线下」信贷模式通过流程再造,大幅精简授信申报材料,客户经理工作量减少 60% 以上。通过 「一部手机云企贷」APP 打通建行核心系统,优化审批模式,简化审批流程,授信审批效率提升 70%。且信贷流程实现可视化,客户可通过「一部手机云企贷」中「进度查询」模块实时掌握信贷业务办理进度、查看授信情况,业务流程一目了然,不受时间空间限制,节约了客户往返银行的时间,大幅改善客户体验。截至目前,建行云南省分行「一部手机云企贷」累计注册用户超 10.2 万户,上线「我要贷款」等 19 项功能,累计为云南省 1.9 万户农企农户授信 98.56 亿元,有效助推了农企发展。

供应链金融缓解民生难题

就业不仅是民生问题,也是发展问题。我国目前近 3 亿农民工需要就业,保障就业的目的是要保障他们的收入,而农民工所属的劳务公司多数是中小微企业,在面临资金周转难题时,向传统银行贷款普遍面临手续繁杂、流程慢、缺乏抵押担保等问题。因此,如何创新金融工具提高其获贷率,成了金融保障民生就业的首要工作目标。

农民工罗师傅所在的新楚大高速项目预计 2022 年上半年通车,但是项目在即将竣工的节骨眼却遇到了一个难题,其所属的振华劳务公司因为工期紧张加上结算周期问题,导致资金短缺,无法按时发放包含罗师傅在内的 347 名外来务工人员的薪资,如果薪资无法按时发放,工人将不能继续施工,整个工程必将停滞。

为此,恒丰银行昆明分行由行领导牵头成立了专项小组,并组织召开专项调度会,运用供应链金融模式为中小微企业打通融资渠道。通过剖析整个建筑业产业链,找到产业链运行的梗阻点,链接整合商票质押业务的核心企业,通过龙头企业为上游中小微企业提供质押担保,带动下游省属企业、劳务公司、包工头等多方资源,一周内为振华劳务公司放款 500 万元,将普惠服务精准滴灌至产业链最末端农民工身上,解决了燃眉之急。同时,相关龙头企业作为整合商票质押业务核心的企业更是先后通过恒丰银行昆明分行签发超 3 亿的商票用于 77 户中小微供应商的结算和融资业务,其中四家劳务公司累计获得的 1869 万元贷款,解决了农民工薪资难题。

为促进金融资源更多流向实体经济,特别是「三农」和中小微企业,恒丰银行昆明分行依托核心企业增信的「商票质押贷款、信用证 + 福费廷」模式,将银行存量大中型企业的客户资源与中小微企业集群营销建设进行有效整合,成功为链上中小微企业开启了融资新模式,实现供应链变「共赢链」的转变。今年以来,累计为中小微企业发放供应链普惠贷款 61 笔,投放及余额双双突破 1.3 亿元,有效保障了中小微企业的资金流转,为保民生、保就业添砖加瓦。

「保险 + 期货」为农业发展提供资金底气

金融助力发展,既要注资,亦要兜底。近年来,中央一号文件曾多次提出,农业保险是我国顺利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工作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有效手段。对于资金底气不足、容易遭受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造成损失的农企而言,农业保险服务尤为重要,尤其在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背景下,农业保险成为了引导和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牵引力」,是金融服务「三农」、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更好地发挥农业保险的实际效能,中国人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云南省分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人寿财险」)以「保险 + 期货」项目作为突破口,打破了传统型农险产品因遭受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造成损失后进行经济补偿的单一功能,使农险产品从以往的「保成本、保产量」为主的产品结构,逐渐向「保价格、保收入」为主的产品结构延伸,以金融活水蓄力赋能脱贫地区的产业升级,巩固脱贫基础、提升乡村产业的「造血」能力,推进乡村振兴。

中国人寿财险推广的「保险 + 期货」,涉及天然橡胶、白糖、生猪饲料、生猪价格等项目,覆盖区域由 5 个州市扩大到了临沧、德宏、红河、普洱、怒江、文山、昭通、曲靖、迪庆、保山 10 个州市,为超 18 万户次农户提供了 19.22 亿元的风险保障,累计支付赔款 2927 万元,受益户次超 18 万户次。2021 年 1 月,首次在云南境内开展的生猪「保险 + 期货」的项目,截止目前为止前已为超 1000 户农户提供了 1.88 亿元的风险保障,累计赔款 1857.47 万元,有效为养殖业的发展提供了底气。

同时,为加快保险产品创新,助推乡村振兴建设,中国人寿财险积极推动中央以奖代补试点工作,探索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以年度开办的花卉种植保险覆盖玉溪、昆明、曲靖共计 354 户农户,累计提供 6676 万元风险保障。同时,为保障中央一号文件关于稳定粮食生产政策的有效实施,针对云南灌溉型水库涉水比例过高投保难的问题,牵头组建共保体试点承保农业灌溉型水库工程保险,为稳定粮食生产做出了贡献。

持续优化普惠金融

各金融机构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既促进了金融业的可持续均衡发展,又推动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助推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升级,增进社会公平和社会和谐方面贡献了金融力量。

下一步,全省金融系统将继续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继续从总量和结构上入手,为疫情防控和金融市场平稳运行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持续引导资金更多地投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在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的同时,扛起金融「活水」责任,为普惠金融增量、扩面提供更多的支持。


作者 陈彦彤 陈柯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