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与前景分析

作者
【摘要】近年来,中国FDI发展迅速,长年保持增长态势。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是极为重要的。本文主要对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现状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推测。希望能对现阶段中国开展对外直接投资的提供支持。
【关键词】对外直接投资中国OIL
一、对外直接投资理论支持
(一)概念简介
对外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简称FDI,是指企业以跨国经营的方式所形成的国际间资本转移。国际直接投资的动机主要是获取原材料、寻求知识、降低成本、规模经济、稳定国内客户等。
(二)理论支持
目前主要形成了垄断优势学说、寡占反应论、内部化理论、国际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空间偏好论、估计生产综合理论、比较优势论等各种旨在解释并阐述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行为的学术流派。
基于产品周期理论及内部化理论,邓宁提出了产品生产这种理论,后又完善形成投资发展周期论。该理论适用于多类型的国家,具有普遍性,因此成为当代国际投资理论的主流。
二、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现状(OIL分析)
根据邓宁的生产折中理论,用人均国民生产总值(GNP)代表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用一国的人均直接投资流入量(IDI)和人均直接投资净流出量(NODI)表示一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水平,2010年我国人均GNP为4283美元,显然我国现在位于经济发展水平的第三阶段。
(一)所有权特定分析
1.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分布
从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行业来看,2008年、2009年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净额最高的为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位居对外直接投资净额次席的是采矿业,列第三位的则是金融业。值得关注的是尽管金融业的投资净额少于采矿业,但其FDI存量却比采矿业高出两个百分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主要流向第三产业,符合边际产业扩张论。
2.对外直接投资的区域分布
2010年,地方对外投资持续活跃,西部地区增幅最大。根据商务部数据显示,地方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流量达到177.5亿美元,同比增长84.8%,浙江、辽宁、山东名列地方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前三位。不难看出,境内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地区仍为沿海城市,然而西部地区的逐渐崛起势必为今后我国的贸易及对外投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3.对外直接投资的企业类型
2010年,FDI存量中,国有企业占66.2%,较09年下降三个百分点;有限责任公司占23.6%,较09年增加了1.6%;而股份有限公司占6.1%。国有企业仍是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绝对主体,但是随着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发展,国有企业所占比例势必下降。
(二)内部化优势
由于市场交易存在竞争壁垒、定价困难、信息不对称等因素造成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的不完全竞争。此时,为了获取利润,企业选择扩大自己的经营活动,进行对外投资。
对于我国的民营企业来说,尽管规模较小,资金、资源也相对较为有限,但是经过长期发展已逐渐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产业体系,通过形成产业群,以一个整体形式进行直接对外投,便可以充分利用由于形成产业体系而获得的内部化优势。
(三)区位优势
从覆盖面上来看,至2010年末,中国在全球178个国家(地区)共有1.6万家境外企业,投资覆盖率达到72.7%,其中对亚洲、非洲地区投资覆盖率分别达90%和85%。我国FDI在亚洲非洲占有绝对优势。中国地处亚洲,在亚洲区域内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省去了交通运输上的诸多不变因素,因此享有在亚洲的绝对领导权。而非洲的自然资源丰富,劳动力更为便宜,所以也是理想的投资地。
三、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趋势
尽管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面对千变万化的国际局势,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道路仍充满了机遇与挑战。
(一)抓住机遇,努力寻求发展
尽管企业难免受到世界经济局势不稳的波及,但是通过近年来快速发展,已经积累了大量资金和经验,因此相较于其他发展中国家来讲,资金相当充裕,具有比较优势。当然风险问题不能被忽略,在选择对外投资的东道国时,要考虑到各种商业风险,做好应对市场变化的准备。
(二)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将为FDI新动力
2010年,我国西部地区已经开始崛起,为对外直接投资做出了很大贡献。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西部大开发的继续开展,西部地区未来会逐渐与东部沿海并驾齐驱,增加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净额。
(三)继续扩大投资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国有企业将逐渐让位给私有企业。现阶段,国内的需求已经得到满足,更多的私有企业将在国家的支持下走出国门,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满足世界市场的需求,获取更大的市场利润。日后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将会涉及到更多领域,同时也会逐步提高在欧美市场上的FDI份额。
四、结论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已取得一定的成就。经过连年增长,2010年末,我国的对外投资流量已位居世界第五位。现在我国仍处于投资发展周期的第三阶段,经济实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国内企业也已经拥有所有权优势和内部化优势。因此,未来我国的对外投资流量仍将处于上升阶段。尽管对外投资流量上已取得一定突破,但我国的政策法规仍不够完善,这对于企业来讲是一个劣势。在未来,政府有必要完善法律法規,为参与对外直接投资的企业提供更为完备的政策支持。
参考文献
[1]陈泽明,陈晓红. 内部化理论评述:兼论全球对外直接投资趋势[J].
[2]周升起,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现状、趋势与政策[J].东亚论文,第 75 期.
[3]桑百川.FDI的未来机会[N].中国经济周刊,2010(1).
[4]齐晓华.中国学者有关FDI理论及模型的比较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04(5).
[5]杨智璇 ,班允浩.中国战略调整中的FDI模式选择[J].价值工程,2009(12).
作者简介:吕丹 (1991 -),女,北京人,四川大学经济学院学生,本科,研究方向:国际经济与贸易。
(责任编辑:李娜)
作者 吕丹